2021-1312期:真正有本事的人,都“不好惹”

2021-1312期:真正有本事的人,都“不好惹”

00:00
09:16


叔本华说:

“风格是心灵的外在标志,比一个人的脸更为可靠。”

有本事的人,沉稳且清醒。


知道如何做自己的主人。


为人处世,都能遵守本心。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副不近人情的样子,显得非常“不好惹”。


但却凭借自身实力活得明白。


一般说来,他们身上都少不了以下几个特征。



不惹事,不怕事


《礼记中庸》中说: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不惹事的人,不负良知,不欺内心。


始终心存善念,不会伤害他人。


不怕事的人,勇于担当,坚守底线。


遇到危急关头,守底线,敢决断。


明朝官员海瑞,为官清廉,一心为民,从不无端生事。


他有一个著名的“捉公子”事件。


嘉靖四十一年,海瑞被任命为淳安知县。


在任期间,政绩清明,深得民心。


有一天,浙直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


不仅吃、拿、卡、要,还向驿吏发怒,倒挂起来耍弄。


因为他是总督的儿子,大家敢怒不敢言。


这种时候,一般官员为了仕途,巴结还来不及。


但是海瑞刚正不阿,绝不允许骄奢之人胡作非为。


他当即令人绑了,给胡宗宪送去。


海瑞说:

“过去胡总督考察巡视各部门,命令地方供应不要太过铺张。
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

胡宗宪因自己儿子有错在先,只得作罢。


海瑞为官一生,一直保持着不怕事的秉性,被百姓誉为“海青天”。


进退无畏,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胆量。


《庄子》中说过:

“临大难而不惧者,为圣人之勇也。”

君子处世,话可不硬说,但事绝不软做。


不惹事不代表没有主见,不怕事也并非执意妄为。


做个不好惹的人,做人有准则,做事有标准。


唯有如此,才能在任何时候都处变不惊。






棱角分明,“不打磨自己”


爱默生说:

“你的行为必须带点锋芒,不然就等于零。”

锋芒是一种外露的棱角,是对自我的保护。


棱角分明的人,都有一股不容侵犯的底气和傲气。


君子愈让,小人愈妄。


有拒绝的勇气,生活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马未都曾在节目中讲述过一段往事。


上世纪90年代初,马未都开过一家歌舞厅。


开业时,好多朋友都跑来捧场,歌舞厅的生意好了一阵。


可是没过多久,马未都就发现每天晚上虽然人多,可是自己却赚不到什么钱。


原来,来的大部分都是“熟人”,甚至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仅有一面之缘的人。


这些所谓的朋友不仅在歌舞厅大肆消费,而且走的时候,从不给钱。


马未都是个宽厚的人,陪着笑脸,忍着委屈。


最后只能赔光了老本。


人这一生,总有人觉得你“惹得起”,便假借朋友之名,行损人利己之事。


而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为人清高,不好打交道”的人,其实他们内心棱角分明,从不滥交朋友,有着严格的交友标准。


白居易说: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交友,也要保持棱角。


真正的友谊不是喧闹,也不是互相消耗。


不懂得拒绝损友,就没有时间结交益友。


没有拒绝无理要求的勇气,也就失去了得到别人尊重的底气。


生活的意义,从来就不是妥协和忍让。


《易经》里说: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人生的棱角,亦是如此。






事不过一,不吃第二次亏


俗话说:

“吃亏是福。”

可很多时候,同一种亏吃多了,只能说明这个人没有核心能力。


做人,可以吃一次亏,但更要懂得如何吃亏。


吃亏的同时,做到明断是非,趋利避害。


知名企业创始人刘润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商业机构要举办活动,邀请他去参加演讲。


他将正常的费用报价发给了对方。


没想到,负责人含蓄地表示这是一次公益活动,想请他免费演讲。


然而,事实的真相是,这场活动不仅有门票收入,还有不少赞助商。


只不过在这位负责人心里,这场活动赚不了多少钱而已。


面对对方的据理力争,刘润依然婉拒了。


因为,一旦这次他免费出席。


时间一长,他的个人能力也会被外界轻视和怀疑。


失去个人价值,是一场灾难。


刘润后来反思,之所以会被人要求免费演讲,是个人定位不明确造成的。


吃了这次亏,刘润决心更加专注于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


明确了这个目标,通过不断努力,刘润后来成为了“中国最贵的企业咨询师”之一。


心理学上有一个“内在强化效应”:

“通过攫取他人的利益,来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
若对方一直放宽边界,那么他就会不断重复这种行为。”

凡事有度,过度为害。


吃亏是福,但也要有会吃亏的智慧。


拥有“吃亏智慧”的人,会在吃亏时不断洞察并分析,找到降低和避免再次犯错的可能。


比起多次吃亏后的愤怒,拥有清醒的认知和判断,才能得到真正成长。






降低期待,减少依赖


有人说:

“最聪明的活法是减少依赖,降低期待,保持热爱。”

期待和依赖,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人能力匮乏的表现。


与其期待别人,不如依靠自己。


20世纪最伟大的学者之一的钱钟书,就是这么一个人。


在牛津大学留学期间,其他人忙着观光游览,他却一头扎进了牛津大学图书馆。


在牛津博览群书后,他又前往法国从事研究。


杨绛曾在《我们仨》中说过,因为钱钟书痴爱读书,专注学问,他们在国外的朋友一直很少。


对名流不趋炎附势,对名利不茫然期待,对物质不盲目依赖,是个“不怎么好惹的人”。


因为真正有本事的人,靠自己也活得精彩。


后来《围城》出版,钱钟书也随之出名。


可面对纷至沓来的慕名追捧,钱钟书依旧是那个“不好惹”的人。


不论邀约者的身份多么高贵,他都一概拒绝。


成年人的社交,都是靠实力说话。


与其奢求他人相助,不如把精力花在自己身上。


曾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回家的鸽子看到一只飞行的乌鸦。


鸽子问:

“你要去哪儿?”

乌鸦说:

“其实我不想走,可大家嫌我叫声不好听,所以我想离开。”

鸽子笑着说:

“别白费力气了。
如果你不改变声音,飞到哪儿都不会受欢迎。”

外部条件不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根本,提升自己才是立事之本。


减少对外在的依赖,把时间留给自己,才能收获真正的丰盛。



马克·吐温说:

“所谓压力,其实是自身能力不足;所谓困难,其实是自己本事不够。 ”

丰富自己,远比取悦他人有意义。


一个人最高级的活法,就是做个有能力的人。


向内修心,向外学习。


用自律规范行为,用坚持收获成长。


往后余生,愿我们都能活成自己的摆渡人。


不想要的不会来找,想要的靠自己都能得到。


做一个忠于自己的“不好惹”的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