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333期: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有强大的“内驱力”

2021-1333期: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有强大的“内驱力”

00:00
12:37


东京奥运圣火熄灭16天之后,残奥会火炬在东京再次点燃。


中国残奥健儿用百折不挠的精神,突破自身局限,激励着我们每个人。


在这其中,有一件事给我带来极大震撼。


8月28日,残奥会50米自由泳决赛重赛的消息,让所有人心惊肉跳。


就在前一天的比赛中,中国健儿马佳刚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可当她满心激动地走下领奖台,组委会却宣布重赛。

在马佳手中停留还不到一天的奥运金牌,就这样被收回了。

不仅如此,国外媒体更是大肆渲染,将问题矛头直指马佳,认为是她为了夺冠,有意触碰其他选手的手。


梦寐以求的金牌得而复失,这对参赛运动员来说,已经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一旦马佳重赛表现不佳,无疑会坐实那些媒体的恶意揣测。


这个年仅23岁的女孩,身上担负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是,马佳的心态并没有被外界影响,她坦然接受现实,积极准备重赛。

8月29日重赛,她不仅再次获得金牌,甚至再一次打破自己两天前刚刚创下的新纪录。


在这一刻,质疑她的人鸦雀无声,外媒更是避开了关于这次重赛的报道。


其实,比起马佳曾经历过的挫折,如今这样的质疑和压力,早已微不足道。


出生于河北玉亭的贫寒家庭,马佳的双眼从小失去光明,游泳池是她生命中唯一的光。


每次跃入冰冷的泳池,她都用尽全力冲刺,因为看不见,被墙壁撞得头晕目眩是常有的事。

为了锻炼体能,她每天都要爬好几小时的楼梯,脚崴了也咬牙坚持。


让周围的人看了都心疼不已。

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内驱力”的概念,指的是在和环境交互中,个体自发产生的一种具有驱动效应的自我力量。


而马佳身上,始终存在这种强大的内驱力,驱使着她前进,不被外界的挫折所阻碍,也不被别人的声音所左右。


诚如一位网友所评论的那样:

“奥运会选出的是最颠峰的身体,残奥会选出的是最不屈的灵魂。”


一个有着强大内驱力支撑的人生,哪怕眼前一片漆黑,也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内在驱动

是自我成长的根本动力

马佳重赛再次获得金牌的消息下,一条评论获赞无数:

“无论外界从你身上夺走什么,你都能靠自己的努力夺回来。” 


很多时候,我们都企盼着来自外界的动力。


有利的条件、合适的机会、恰到好处的鼓励……


仿佛当这一切尽数齐备,生活才有了奋斗的理由。


但是,这个世界从不绕着谁运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言难尽。

如果只能靠外在的驱动力前进,那么一旦外界环境发生变化,人生便会迟滞不前。

唯有内在驱动,才能无视世界纷扰,永远走在自我成就的路上。

这次残奥会上,还有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女孩——美国女子马术运动员碧翠丝。

6年前的圣诞节前夕,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爆发了一场恐怖袭击。

当时留学的碧翠丝,正准备回国和家人团聚,却被近在咫尺的爆炸震得瞬间失去知觉。


等到她醒来时,却发现自己的双腿已被截肢。


同样的遭遇,放在任何人身上,完全可以悲伤,可以愤怒,可以成为自暴自弃的理由。

尤其对17岁的碧翠丝而言,碧玉年华,成绩优异,前途光明……


然而,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面对世界的无情和冷酷,碧翠丝并没有放弃自己。


她偶然间翻到自己骑马的照片,觉得虽然失去了双腿,但仍可以坐在马背上。

于是,她很快为自己确立了新的人生方向——努力成为一名马术运动员。

因为双腿截肢的程度有差异,碧翠丝不得不付出数倍于人的汗水与时间,来训练自己的平衡感。

与此同时,外界唱衰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

“残奥会的关注度远远不如奥运会。”
 “何必让自己这么累,国家会让你生活有保障的。”

可在她看来,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不是为了荣誉、名声、甚至金钱等外在的诱因,而是为了一种不愿就此沉沦的内心感召。

终于,碧翠丝在一次次摔下马背后,从最初的颤颤巍巍,变得可以优雅骑着马,从容步入奥运的舞台。




一个拥有强大内驱力的人,不会把时间用来抱怨外部条件的欠缺,而是哪怕一无所有,也想着还能达成怎样的目标。

自立者,人恒立之;自助者,天常助之。

世上没有一条通往成功的路,是直接铺平在人们眼前的。

可对心有所往且矢志不渝的人,哪怕步履蹒跚,这个世界也永远乐意为之让路。



内驱的人生,

究竟赢在哪里?


豆瓣上曾有一个热门讨论:哪些话能让你瞬间躺平?

一时间,网友集体陷入“被动废人”的模式。

调侃、唱衰、批评,甚至是一句不经意的催促,也能让原本雄心勃勃的计划,变得意兴阑珊。


可一句“唱反调”的评论,却引人深思:

“你不能指望每件事都能得到正向激励,你能指望的,永远只有自己想做。”


客户的拒绝永远不留情面,无论你做了多少功课和备案;

领导的催促从不拐弯抹角,也不会在乎你熬了几个通宵;

我们终将明白,这个世界不为成就你而存在,我们只能努力成就自己。


大学毕业后的张一鸣,起初是在一家小公司做程序员。


在他看来,工作没有哪些是自己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

如果同事遇到问题,只要他觉得自己能帮上忙,都会想办法解决。

几乎每天,他都主动加班到凌晨十二点才回家,周末也在家编程到很晚。

入职不到一年,张一鸣就对部门各个模块都有所了解,于是顺理成章地被委任维护整个后端,接着就是领导一个团队,然后是带整个部门。

后来他离开公司,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与资源,用在自己开发的软件里。

2012年,29岁的张一鸣成为字节跳动的创始人。


9年后,字节跳动估值接近4000亿美元,那个曾经埋头写代码的小伙子,几乎凭一己之力改变了全球互联网的格局。

在这世上,我们总被各种嘈杂的声音,以及形形色色的利害得失所裹挟。

但若没有发自内心的渴望,随波逐流的最好结果,也不过是多数人的平淡庸碌。

芸芸众生,太多人是被世界推着前进。

唯有那些拥有强大自驱力的人生,才能最终推着世界往前走。






修炼内驱力,

是一生的课题


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记述过这么一件事。

当时他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一天早上,有位朋友告诉他:

“我梦到我们将在复活节那天被释放。” 


有了这个梦作为寄托,他不再消极悲观,每天都充满斗志,满怀希望地等待复活节的到来。

可当复活节如期而至,集中营却没有释放他们的消息,朋友的双眼在一瞬间,变得黯淡无光。

他在意志消沉中迅速消瘦,很快郁郁而终,而此时距离他们被释放,仅仅不到1个月。

最终幸存下来的维克多,在回想朋友时不由感慨:

“活下去的意义永远来自于自己,而不是面包、自由、甚至是信仰。”


世事无常,你永远无法预料下一刻,命运展现在你面前的,是失望还是希望。

因此,与其往外寻求慰藉与寄托,不如向内培养内驱的动力。

三个建议,助你驱动自己的人生。


1. 将每次困难,视为必经之路

想起《少有人走的路》开篇第一句话:

“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世上最伟大的真理。”


一个人唯有意识到,人生本就是缓慢受锤的过程,才会以主动的姿态去面对苦难。


而不是遇到一些挫折与阻碍,便怨天尤人,感慨命运的不公。


我们拼命实现我们当初的承诺,是为了配得上自己曾经吃过的苦头。

每次阻碍,都是我们与这个世界再度匹配的过程;每次困难,都能照见我们心底,那些真正渴望的追求。

将困难当成修炼,你将逐渐拥有不被外物左右的力量。


2. 人生不谈凑巧,眼下便正当时

不知你可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计划从9点整准时开始看书,然后心安理得刷起了手机。

直到刷得忘乎所以,抬头发现9点早已超出几分钟,歉疚感一闪而过后,你对自己说:

“反正超过9点了,我索性10点整再开始吧。”

而到了10点钟,却总又被其他事情耽误,一来二去,搞得整个上午的计划付诸东流。

我们总对开始的时机抱有各种完美主义,然而一味等待,却让原本跃跃欲试的心,沦为漫长的精神内耗。

但其实,内驱力就是让自己成为人生的动力源泉,尽可能屏蔽外界的触发条件。

人生等不来凑巧,眼下便是刚好,唯有当机立断的果决,才能让主动权回到自己手中。


3. 先有专注力,后有内驱力

曾有研究表明,一个人95%的行为,都是自动反应,或对应某种需求的应激反应。

当一件事成为习惯,人们便不会纠结,要不要去做这件事。

所以说,与其用一蹴而就的内驱,让自己的意志备受煎熬。

不如先专注于一件小事,比如日常早起、定期锻炼、抽空看书。

等到这些行为内化为习惯,再将释放出来的意志,专注于下一件小事上。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专注于点滴小事,做到自律自觉,才能逐渐成就全方位的内驱人生。


残奥会的开幕式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只单翼的飞机。

虽然只有一片机翼,可最终仍能颤颤巍巍地飞上天空,靠的是强大的内置动力。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犹茂。

在这世上,真正能抵御风霜雪雨的,不是有所凭依,而是内在本质。

点亮【在看】,前路漫漫,愿你有一颗内驱力打底的灵魂。

在这纷繁浮沉的世界,修成自己的摆渡人,风雨无碍,万川无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一米阳光_EUf

    中国残奥运动员用实力狠狠抽打欧美日韩媒体及政客的嘴脸,真英雄,never ever give up!

  • 蘑菇小象u

    好听的声音,支持你

  • 1343761qqls

    现在的文稿太不负责,错别字,男他女她都搞不清,容易误解,再就是粗俗不堪的网络语也登上大雅之堂,再好的文章都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