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力量用在哪?

你把力量用在哪?

00:00
06:09

张月娥

石家庄二中教师,心理咨询师,正面管教讲师,家庭教育指导师,非暴力沟通推广者,两个孩子的母亲。

结合22年教育经验,分享家庭教育和3-18岁儿童发展规律,帮助家长个人成长,科学养育,轻松养育,成功养育。

张老师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成长屋(youran_xinran);个人微信号:18730138156;邮箱:2304150378@qq.com。欢迎关注,提问交流,张老师将及时回复。


你把力量用在哪儿


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我们能在世界上活下来,就说明我们都有一份来自生命深处的力量。我们把力量用在不同的地方,就会呈现不同的生命状态。

  住在手机里的丈夫

前两天在电视上看了这样一个故事:妻子要跟丈夫离婚,原因是这个男人整天躺在床上玩手机,不工作,不带孩子,父母的恳求、打骂,妻子的哭闹,都不能将他从手机里拉出来。

这个人是没有力量吗?表面上是这样,这就是一个懒骨头;事实上他是把力量用于维持躺在床上的状态。想想看,当他躺在床上,别人鄙视的眼光、挖苦的语言都无法改变他,这个人的力量得有多大。

只是他把力量用在不被人认同的事情上而已。

  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我的一个咨询师朋友,给我讲过她的故事。

曾经,她是一个很无趣的人,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不擅长任何运动,不会下棋不会打牌,甚至不会骑自行车。胆小懦弱,是别人眼中的“老好人”。

那么,她的力量去哪儿了?

原来,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她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怎么取悦别人。

从小学起,她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她用无数个“第一名”取悦父母和老师,却没有得到过母亲的一句表扬。

工作后处处要强,用无条件的执行和顺从来取悦领导和同事,而唯独没有取悦过自己。

因为从小对自己的长相特别自卑,觉得自己的额头很高,没人会喜欢,于是近40年的发型无论怎么改变,万年不变的是齐刘海。

问题是,不管是学习好还是工作努力,都不是出于自己的真实需要,而是出于担心、出于讨好。

她是因为惊恐发作而开始心理咨询的。三年以后,她才慢慢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开始一点点正视自己的需要,一点点地体会到了自己的力量。

于是,她开始学习画画,学习心理学。七年过去了,她成了一个轻松、满足的心理咨询师,也开始教自己的女儿学画。

  我们的力量去哪儿了

一个小婴儿,他最初会将自己的力量用来成长——吃、喝、拉、撒、睡;然后,他渐渐长大,有了更多的需要,他开始在玩、学习(爬、坐、走……)上运用自己的力量;然后,他发现 ,他的世界里还有爸爸妈妈,还有其他人,他开始学习和他们相处。

幸运的小孩子,他遇到的是不会报复的养育者,可以容纳他的各种“坏”,于是他将自己的力量用在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上,他的生命力没有被拿走,还一直在他身上,大概率他会成为一个有力量的人,他会在家庭中相对肆意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不幸的小孩子,他遇到的是会报复、会控制的养育者,容纳不了他的“坏”,于是,他不得不将自己的力量拿出来一部分,用以满足他人的需要,如果他的生命力被拿走的太多,超过了他用以维持自身需要的部分,大概率而言,他会成为一个自卑、讨好、无力的人。

严格来说,他不是没有力量,而是没有将力量用在他自己的成长、自己的需要上。

于是,成人的世界里,有人的生命力是“大江大河”,有人的生命力是“涓涓细流”。

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经常有争斗,有冲突,孩子为了父母,可能要经常回来照顾他们,长此以往,孩子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学习、去谈恋爱、去建立自己的家庭。

一个指责者,会活在自己的观点、期待里,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能够掌控外界自己才能安在,他就会将力量用在向外索取上,向外寻找自己的生命力。当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暴怒、挫败、迷茫,直到头破血流。

一个妈妈,经常和自己青春期的儿子发生冲突,理由是孩子不听话。那么,她就将力量用在了对抗上,而没有用在找方法、长能力、增智慧上,那么她的孩子只能不听话下去,因为当妈妈的力量打过来,他如果没有觉察的能力,只能迎战。

…………

 清晰你的主打角色

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里,都会有很多不同的角色。

和妈妈在一起,就是孩子;写书的时候,就是作者;站在讲台上,就是老师;去饭店吃饭,就是顾客……

角色越丰富,责任就越多,需要我们耗费生命力的地方也就越多。从这个角度说,越有力量的人,角色就会越丰富,承担的责任就会越多,或者在某一领域就会越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打角色,它与我们的自尊相连。当我们在自己的主打角色上付出的精力少,成功率就小,就会感觉到挫败、低自尊。如果主打角色不成功,那么其他角色再成功,也不能弥补内心的遗憾与失落。

所以,作为成人,我们需要清晰自己的主打角色到底是什么。然后再将自己有限的力量用在上面。

主打角色的确定,取决于价值观。有人认为自己要做一个成功的医生,至于爸爸这个角色,倒不那么重要;也有人认为自己要做一个好儿子,有没有社会地位倒不是主要的;有人认为……

同时,作为父母,我们也要清晰,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将力量用在哪,并且为了帮孩子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个人活着,是为了“实现”自己,而不是其他。我们必须知道,并且也要努力让孩子知道,“我”有多宝贵。


张老师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成长屋(youran_xinran);个人微信号:18730138156。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