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 真假宝玉分道扬镳——第一一五回(下)

089 真假宝玉分道扬镳——第一一五回(下)

00:00
26:36

第八十九讲  真假宝玉分道扬镳——第115回(下)


喜马拉雅的听众,大家好,欢迎听马瑞芳品读红楼梦续·后四十回。我们继续看程伟元高鹗根据无名氏续书补订的115回的内容。第115回的回目是:“惑偏私惜春矢素志,证同类宝玉失相知”,惜春已经决定出家,不过不是曹雪芹构思的那种出家,那种家破人亡、穿着旧衣托着钵盂沿街乞食的贫困尼姑的出家,而是换了种方式继续过阔小姐的生活,仍然衣食不愁,而且比在家庭里更加优雅自在,只不过不嫁人。前八十回已经出现贾宝玉和甄宝玉,曹雪芹在太虚幻境挂的对联是:“假做真来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红楼梦》纲领性的语言,意思是:把虚假当成真实,真实也就成了虚假;把虚无当作实有,实有也就成了虚无。一个贾宝玉,一个甄宝玉,是《红楼梦》奇怪的现象。在前八十回,甄宝玉和贾宝玉的关系写得迷离恍惚。《好了歌解》写到“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甲戌本对这句话的评语是“甄玉、贾玉一干人”。说明,最后沦为乞丐的是贾宝玉和甄宝玉。而在庚辰本第十九回的脂评说贾宝玉将来“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具体写出了贾宝玉过的是什么样的乞丐生活。前八十回写到贾宝玉跟甄宝玉曾经梦中相见,他们的脾性相同,都属于对封建道德离经叛道的范围,甄宝玉既是贾宝玉的影子、贾宝玉的陪衬,又是贾宝玉的先声。在《红楼梦》中最终是一个“甄、贾”(真假)二人归一?也就是甄宝玉跟贾宝玉一样也遁入空门?还是有一个“甄、贾”分道扬镳?也就是贾宝玉看透了人世一切而甄宝玉却积极入世?不得而知。根据脂评的线索,后三十回还有甄宝玉给贾宝玉送玉的情节,甄宝玉送玉的情节会不会是“甄、贾”(真假)归一的情节?会不会是“甄、贾”(真假)分道扬镳的情节?到底是怎么回事?真假如何归一或者如何分道扬镳?已经成了永远的秘密。因为曹雪芹和脂砚斋都没有预示。既然曹雪芹及脂砚斋都没有留下贾宝玉和甄宝玉最终关系,也就是说,都沦为乞丐的贾宝玉和甄宝玉,会不会甄宝玉又从灾难中崛起,重新努力上进,走科举之路,这就给续书作者留下他开拓思路的机会,第115回写的就是甄宝玉一心读书做官、光宗耀祖,在贾宝玉的眼中完全成了禄蠹,贾宝玉对利欲攻心的甄宝玉产生反感,两个人似乎分道扬镳了。我为什么要在分道扬镳前边加个“似乎”,因为贾宝玉最后还是先走了甄宝玉的路,去考了举人,最后才不得不按照曹雪芹给他定的命运出家。


甄夫人带甄宝玉到访贾府,贾政见甄宝玉相貌果与贾宝玉一样,试探他的文才,甄宝玉应对如流,贾政这个做过学政的朝廷官员是不是有职业病?见个青年人,就想出题考试,看看你的八股文功底如何,是不是个做举人下一步当进士的材料?刚刚见面的一老一少,如何考察学问,就像我们的研究生考试,我倒真想仔细看一看,贾政问了什么题目,甄宝玉如何回答,可惜续书仍然是空洞一写,这是续书作者经常犯的毛病,喜欢用空话叙述,不用细节。贾政考察完甄宝玉,就把贾宝玉贾环贾兰叫出来,想叫甄宝玉警励他们。贾政居然还好奇地想叫自己家的宝玉来跟甄宝玉比一比风采,这样的闲心在贾政非常少有。宝玉穿了素服,带兄弟、侄儿出来,见了甄宝玉,竟是旧相识一般。甄宝玉也像那里见过贾宝玉,两人行了礼,然后贾环、贾兰和甄宝玉相见。不知道贾政对两个宝玉比了后有什么想法,小说一个字也没有,前边明明写了贾政想叫两个宝玉比一比,结果贾政看到两个宝玉见面,贾政却没了比的印象和感慨了,又是疏忽。贾政马上说“我失陪,叫小儿辈陪着,大家说说话儿,好叫他们领领大教。”甄宝玉逊谢:“老伯大人请便。侄儿正欲领世兄们的教呢。”于是,两个宝玉单独相对了,虽然有两个电灯炮贾环贾兰在场,不过他们只是起点反衬作用。


贾宝玉见了甄宝玉,想到梦中之景,这倒是前八十回写过的,贾宝玉做完那个和甄宝玉见面的梦之后,还对他的丫鬟们说过,贾宝玉素知甄宝玉为人必是和自己同心,以为得了知己。因初次见面,不便造次,且又贾环、贾兰在坐,只有极力夸赞说:“久仰芳名,无由亲炙。今日见面,真是谪仙一流的人物。”对男人说“芳名”这两个字,不知道贾宝玉用错没有,而说甄宝玉是李白那样谪仙一流人物,自然是相信甄宝玉跟自己一样视功名为粪土。甄宝玉想什么? 甄宝玉想:“他既和我同名同貌,也是三生石上的旧精魂。既我略知了些道理,怎么不和他讲讲。”甄宝玉显然是个非常有社会责任心的人物,他一见贾宝玉就想做他的引路人,把贾宝玉往“正道”上引一引。一番寒喧之后,甄宝玉果然来了长篇大论的大道理:“弟少时不知分量,自谓尚可琢磨。岂知家遭消索,数年来更比瓦砾犹贱,虽不敢说历尽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地领悟了好些。世兄是锦衣玉食,无不遂心的,必是文章经济高出人上,所以老伯钟爱,将为席上之珍。”这番话什么意思?甄宝玉的意思是:我的家庭栽过斛斗,抄过家、父亲罢过官,因为家庭倒霉,我对世道倒看清楚,醒悟了,我们的责任就是好好读书好好上进、光宗耀祖。贾宝玉老兄您一帆风顺,肯定对如何读书做官、如何研究八股文、如何光宗耀祖有更深切体会,您会有一番高论,所以我才说只有您才称得起‘宝玉’这个名字。贾宝玉听这话头近了禄蠹的旧套,想回答。贾环见甄宝玉未与他说话,心中早不自在。贾兰听了甄宝玉的话甚觉合意,贾兰抢话说:“世叔所言固是太谦,若论到文章经济,实在从历练中出来的,方为真才实学。在小侄年幼,虽不知文章为何物,然将读过的细味起来,那膏粱文绣比着令闻广誉,真是不啻百倍了。” 贾兰这个小东西文诌诌的话里边有句“膏粱文绣比着令闻广誉 ”这是最重要的话,这个话什么意思?贾兰是说:做人有了美名盛誉,比起享受锦衣美食要强过百倍。不过贾兰好像把词语说倒了,他应该说的恰好是反过来:“那令闻广誉比着膏粱文绣,真是不啻百倍了”。贾兰的话来自《孟子·告子上》:“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意思是说君子追求仁义,所以安贫乐道,宁可不要锦衣玉食,膏粱文绣:代指锦衣玉食。令闻广誉:指美名盛誉。当然这个美名盛誉后世人宣传成好好读四书五经读书做官,才有令闻广誉。贾宝玉听了兰儿的话心里越发不舒服,想:“这孩子从几时也学了这一派酸论。”便说:“弟闻得世兄也诋尽流俗,性情中另有一番见解。今日弟幸会芝范,想欲领教一番超凡入圣的道理,从此可以净洗俗肠,重开眼界,不意视弟为蠢物,所以将世路的话来酬应。”贾宝玉的意思是:你我都是超凡脱俗之人,不跟这些凡人一般见识,我今天初次跟您见面,我是想领教一番超出凡人的见解,没想到您把我当成追求功名的俗物,您拿这些追求功名的世俗话来应付我、观察我?甄宝玉心里想的是:“他知我少年的性情,所以疑我为假。我索性把话说明,或者与我作个知心朋友也是好的。”很明显,甄宝玉早把早年的离经叛道抛到九霄云外,现在要把追求功名的话、跟贾宝玉讨论“正道”。于是甄宝玉对贾宝玉来了番推心置腹的、却叫贾宝玉非常讨厌的世道经,也就是要读书做官,甄宝玉说:“世兄高论,固是真切。但弟少时也曾深恶那些旧套陈言,只是一年长似一年,家君致仕在家,懒于酬应,委弟接待。后来见过那些大人先生尽都是显亲扬名的人,便是著书立说,无非言忠言孝,自有一番立德立言的事业,方不枉生在圣明之时,也不致负了父亲师长养育教诲之恩,所以把少时那一派迂想痴情渐渐地淘汰了些。如今尚欲访师觅友,教导愚蒙,幸会世兄,定当有以教我。适才所言,并非虚意。”甄宝玉这套话的意思是:我经过家庭变故,父亲致仕,也就是罢了官,他不能应付客人,派我接待,我从那些当官做老爷的人身上,在那些阐述圣人之教著书立说的人身上,看到立德立功立言是人生最重要的,我们生活在皇帝如此圣明的时代,就应该把读书做官当作自己的责任,不能负了父母师长教育之恩,所以我把少年时那些不通人情的想法,也就是追求什么性格自由,喜欢《四书五经》之外的邪书的想法渐渐淘汰,我走上正路了,现在还想从您这儿也学点人生走正路的正经道理呢。贾宝玉愈听愈不耐烦,又不好冷淡甄宝玉,只好支支吾吾。幸好里头传话说甄夫人和王夫人见面,而王夫人“请甄少爷里头去坐呢。”贾宝玉不跟甄宝玉罗索,趁势邀甄宝玉进去。


小说描写王夫人和甄夫人如何欣赏对方家的宝玉,甄夫人如何拜托王夫人给甄宝玉做媒,都是他不写我们也能想得到出的俗套,里边出来一个令我非常奇怪的非俗套,却大谬不然,那就是紫鹃忽发奇想,希望林黛玉嫁给甄宝玉。小说这样写:众人见两个宝玉在这里,都来瞧看,说:“真真奇事,名字同了也罢,怎么相貌身材都是一样的。亏得是我们宝玉穿孝,若是一样的衣服穿着,一时也认不出来。”内中紫鹃一时痴意发作,便想起黛玉来,心想:“可惜林姑娘死了,若不死时,就将那甄宝玉配了他,只怕也是愿意的。”紫鹃生痴念,希望黛玉活着配甄宝玉,既是对宝黛爱情的曲解,更是严重亵渎林黛玉的形象。如果林黛玉活着,你叫她嫁给这个利欲薰心的甄宝玉,绛珠仙子肯定会想:还不如叫我死了算了。前八十回用林妹妹回苏州试贾宝玉的那些紫鹃,那个聪慧明敏、善解人意的紫鹃,成了只懂看人皮相看人外貌不懂内心、还胡思乱想的普通丫鬟。续书作者写出这类胡扯乱谈,缘于根本不理解宝黛爱情是什么思想实质,不理解贾宝玉林黛玉之恋,绝对不是外貌吸引产生的爱情,而是思想一致的知己之恋。


好在续书作者还没忘了前八十回贾宝玉跟禄蠹格格不入。而且这种格格不入,会导致贾宝玉听了甄宝玉的话之后痴病发作,而痴病发作,会给续书作者提供重新描绘太虚幻境,或者说胡编乱造新的太虚幻境的机会。我们看看续书是怎么往下诌的:贾宝玉跟甄宝玉交谈,冰炭不投。闷闷地回到自己房中,也不言,也不笑,只管发怔。开始呆了。宝钗忍不住问:“那甄宝玉果然像你么?”宝玉道:“相貌倒还是一样的。只是言谈间看起来并不知道什么,不过也是个禄蠹。有了他,我竟要连我这个相貌都不要了。”这些话倒很像前八十回的贾宝玉说的,宝钗又是一番“薛政委”的教训,宝玉给教训得更加闷闷昏昏,旧病勾起,并不言语,只是傻笑。过了几天更加糊涂到饭食不进,眼看要死。而就在贾宝玉的生死关头,有个和尚来送玉。这个和尚还不是前八十回贾宝玉受到马道婆巫蛊时贾政见到那个和尚,癞头和尚。这次来的是个长大的和尚,贾母在时不是悬赏一万两银子找通灵宝玉?和尚手上托了通灵宝玉嚷:“要命拿银子来!”贾政忽然想起,头里宝玉的病是和尚治好的,这会子和尚来,或者有救星。但是这玉倘或是真,他真要一万两银子怎么办呢?想了一想,且不管他,人好了再说。和尚直闯进贾宝玉卧室,走到宝玉炕前,在宝玉耳边叫道:“宝玉,宝玉,你的宝玉回来了。”已经昏死的贾宝玉把眼一睁,问:“在那里呢?”那和尚把通灵宝玉递给他手里。宝玉先前紧紧地攥着,后来慢慢地舒开手来,放在自己眼前细细地一看说:“嗳呀,久违了!”里里外外的人都喜欢得念佛,贾政问和尚:“宝刹何方?法师大号?这玉是那里得的?怎么小儿一见便会活过来呢?”和尚一律不回答,只是口口声声“拿一万两银子来。”贾政不敢得罪,说:“有。”和尚道:“快拿来我走。”贾政道:“略请少坐,待我进内瞧瞧。”宝玉见父亲来,笑着拿玉给贾政瞧道:“宝玉来了。”贾政知道此事有些根源,和王夫人商量赏银怎么样?王夫人说:“尽我所有的折变给他。”宝玉道:“只怕这和尚不是要银子的罢。”这话有些玄机了,贾宝玉的意思是和尚是来领他本人。贾政王夫人薛宝钗却做梦也想不到。接着,续书作者造了个更加荒诞无比的细节:贾宝玉又死了,怎么死的?宝玉嚷饿,喝粥吃饭,麝月欢喜忘情说通灵宝玉:“真是宝贝,才看见了一会儿就好了。亏得当初没有砸破。”宝玉一听,砸玉当时是为林黛玉,贾宝玉神色大变,把玉一撂,又晕倒了,好像死了。


115回写甄宝玉的仕途经济与贾宝玉离经叛道心性不合,按照世俗观点,知道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的甄宝玉是真正的宝玉,而不喜欢读书做官的贾宝玉,贾府的宝玉,是“假宝玉”,假冒伪劣的宝玉。实际上,按照曹雪芹原有构思,现在出来的甄应嘉是真的应该是个假的,江南来的甄宝玉才是个假冒的宝玉。贾府的贾宝玉幸亏还记得一心想做官求功名的人是“禄蠹”,正因为续书作者对宝黛爱情实质不理解,只能虚构贾宝玉失玉疯傻、敷衍出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的情节,现在全书快要结束,贾宝玉必须按曹雪芹原来构思出家,而利欲薰心的续书作者还得安排他先中举后出家。一个傻瓜岂能中举?于是贾宝玉被薛宝钗抢白几句又快死了,和尚送玉令其复活、复智。在曹雪芹原来的构思中,通灵宝玉可救贾宝玉,全书包括曹雪芹写完的后三十回仅一次,没有第二次,这一次就是赵姨娘和马道婆设计陷害贾宝玉和王熙凤叫他们两个几乎丧命的那一次。续书叫通灵宝玉再显神通,贾宝玉有了通灵宝玉立时病好,但是续书作者他还想篡改太虚幻境,怎么篡改?第五回让贾宝玉神游梦游,隔了一百一十回,到一百一十五回,续书作者想叫贾宝玉重游,怎么游?让贾宝玉昏游魂游,所以麝月忽然说句“亏得当初没有砸破”,以麝月之聪慧怎能如此冒失?这是续书作者故意让她冒冒失失,这也就莫名其妙。其实只是因为续书作者要安排贾宝玉魂游太虚幻境,而太虚幻境完全换了另外一副样子,也给续书作者完全歪曲了太虚幻境在《红楼梦》出现的意义,歪曲了红楼梦的主题。这是怎么回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鄢陵大进

    甄宝玉和宝钗兴趣相投,可做天作之合

    马瑞芳 回复 @鄢陵大进: 哈哈,乱点鸳鸯谱

  • 1398022无求

    惜春最懂得一个“惜”字,勘破三春惜三春,最是怜惜三位姐姐;惜身如玉,珍惜青春好年华,珍惜羽毛,早先便不与污浊的宁国府再相往来,最终遁入空门,以诗画自娱,青灯古佛,倒也清净。

    马瑞芳 回复 @1398022无求: 有道理

  • 深红出浅黄

    我每次看到甄宝玉的章节都感觉跳戏。

  • 闲临牗

    其实何不安排甄宝玉来给贾宝玉送玉,然后贾宝玉有玉所以继续无材(出家),甄宝玉没了那个劳什子进入仕途 😬

    马瑞芳 回复 @闲临牗: 大概没看脂砚斋评语

  • 马老师的迷妹

    紫娟有林黛玉嫁给甄宝玉的念头,就不配做林黛玉的妹妹了!

    马瑞芳 回复 @马老师的迷妹:

  • letitbe_oo

    老师为何总是带着批判的口吻来讲解续书

    马瑞芳 回复 @letitbe_oo: 没法不批,比曹雪芹差太多,我也写小说,容易发现细节问题。

  • 大汉兰台令史

    马老师,贾蔷和龄官最后怎么样了

    马瑞芳 回复 @大汉兰台令史: 没下文

  • 闲临牗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是三年,也是三春姊妹,叹叹,堕泪!

    马瑞芳 回复 @闲临牗: 不是三年吧

  • 徐百乐

    马老师讲的太精彩了

  • 梦回唐诗

    马老师胡扯一词,不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