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讲 贾政送慈柩回金陵——第116回(下)
喜马拉雅的听众,大家好,欢迎听马瑞芳品读红楼梦续·后四十回。我们继续看程伟元高鹗根据无名氏续书补订的116回的内容。第116回的回目是:“得通灵幻境悟仙缘 送慈柩故乡全孝道”。这是整个后四十回写得最差的一回,如果说,其他章回还是在某个人物个性上某个故事情节上背谬曹雪芹构思,那么可以说,第116回是对曹雪芹《红楼梦》整个构思的大翻案,是对《红楼梦》主题的总背谬。这一回,已经不能说是抄袭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而只能说是恶搞第五回,它的性质,我觉得可以类比当代人对《西游记》的恶搞,比如说叫孙悟空跟白骨精相爱一万年。116回把《红楼梦》不管是前八十回还是后四十回死的人物的鬼魂集中起来,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两位自杀的冤鬼尤三姐和鸳鸯,116回太虚幻境不仅群鬼出没,还把第一回三生石贾宝玉林黛玉两世情缘,做了拙劣的对应,完全改变了曹雪芹构思太虚幻境的意图,用酸腐的匾额、酸腐而文字拙劣的对联,取代了太虚幻境原有诗意化哲理化的匾额对联,最搞笑的,是导引贾宝玉的不再是警幻仙子而是个莽和尚。跟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相比,没有出现的也绝对不能叫他出现的是哪一个或哪些?是警幻仙子和她手下的众仙姑。警幻仙子为什么不出现,看来,续书作者怎么也想不出如何歪曲这个人物,只能放弃。警幻仙子向贾宝玉介绍手下的几位仙子也都失踪,为什么失踪?我看主要因为她们的名字。这几个仙子,一名痴梦仙姑,一名钟情大士,一名引愁金女,一名度恨菩提,痴梦、钟情、引愁、度恨,没有一个不是为爱情为相思服务。既然后四十回不再写真挚爱情,这些仙子就必须都退出历史舞台,得叫尤三姐拿着宝剑来给贾宝玉斩断情缘。特别有意思的是,贾宝玉再游太虚幻境,他的鼻子也不灵了,他再也嗅不到太虚幻境的那一缕幽香了。警幻仙子曾经介绍这儿的幽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群芳髓。群芳的精髓,谐音是“群芳都碎裂毁坏”,所有美好女性都被损坏了。贾宝玉再也喝不上太虚幻境清香异味、纯美非常的茶,警幻仙子介绍这茶出自放春山遣香洞,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名曰“千红一窟”,“洞窟”的“窟”谐音哭泣的“哭”。贾宝玉再也喝不上太虚幻境的美酒,警幻仙子介绍:“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 ’。”杯子的“杯”谐音是悲哀的“悲”,所有女性都非常悲哀。所有这些第五回曹雪芹不知道靠怎样的灵心慧性、不知道怎么样艰苦地经过五次增删、挖空心思才琢磨出来的人物、琢磨出来的物品(茶和酒),曹雪芹用美妙诗意化语言,又蕴含美丽爱情和人生苦难的深刻哲理的语句,写出来的女性形象、香气、茶茗、美酒,都跟着警幻仙子还有暗含着追求爱情的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在116回消失得无影无踪。后四十回它才不讲什么真挚的爱情,就连林黛玉也只是追求和贾宝玉的婚姻,就连紫鹃这个林黛玉最知心最知情的,居然她都希望林黛玉嫁给满身名利酸腐气的甄宝玉了。这样一来,第116回,就综合性地、总结性地把《红楼梦》主题成功歪曲了。我们再回顾一下第五回《红楼梦曲·收尾·飞鸟各投林》,这是曹雪芹安排的总结局,我们看看后四十回,已经写到116回,它兑现了多少?“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后四十回兑现没有?“为官的,家业凋零”,后四十回写的是,为官的贾政贾赦稍微经过些挫折,贾府给抄了家,马上贾政承袭贾赦的荣国公,荣国府安然无恙,后边宁国府要发还,贾赦还要平反,贾珍还要复职;“富贵的,金银散尽”,薛蟠因为人命官司,家产丧尽,但后边写他会放出来,薛家在薛蝌邢岫烟这对贤夫妇主持下,在将来香菱给薛蟠生的儿子奋斗下,还会复兴;“有恩的,死里逃生”,后边对巧姐命运会做跟曹雪芹构思变形化处理,叫她做大地主家的媳妇,而不是先做接客的雏妓再做板儿之妻,在农村做贫苦的劳动妇女;“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算是对王熙凤等人敷衍了事交待;“欠泪的,泪已尽”,林黛玉并没有按照曹雪芹构思至死牵挂贾宝玉,无怨无悔为贾宝玉流尽最后一滴眼泪,而是临死还怨恨贾宝玉。至于“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更不可能出现,因为后边贾府还得由李纨的儿子贾兰、薛宝钗的儿子贾桂“兰桂齐芳”呢。
116回既然如此跟第五回不同,续书作者为什么还要叫贾宝玉重游太虚境,难道他故意要说他跟曹雪芹唱对台戏?大概还不是,因为后四十回这个小说家,他对人生有他属于他自己的看法,他对后四十回撰写有他自己的整体构思,虽然他经常抄袭前八十回,他却要让《红楼梦》大结局照他的人生观他的世界观走下去,所以,他真是雄心壮志满云天地,通过116回,把他的整体构思交待了,那就是:后四十回的作者,他就是要按照福善祸淫的思路改写《红楼梦》,他绝对不再宣扬什么爱情,什么对时局的悲观,什么大悲剧,他要高唱皇帝的颂歌,皇权的颂歌,高唱三从四德、父贤子孝、夫唱妇随、还有奴才为主子殉主等奴隶道德,等等等等,所以在这一点上,后四十回还是成功了。而且贾宝玉重游太虚境,还得改变曹雪芹原来构思贾宝玉出家的原因,贾宝玉原来出家的原因是对整个家庭覆灭灰心了,对薛宝钗思想格格不入,现在变成贾宝玉看了那些图册,知道人生一切由天注定,最后最早跟他有性爱关系的袭人还会嫁给优伶,唯一还在的妹妹惜春肯定要出家,那么人生在世,什么爱情,什么夫妻情爱,什么意思也没有,那就出家算了。
贾宝玉去神游太虚境,王夫人等围着他哭,贾宝玉却醒来“哎呦”地叫唤。宝玉睁眼看,仍躺在炕上,见王夫人、宝钗等哭得眼泡红肿。贾宝玉定神一想,心里说道:“是了,我是死去来的。”遂把神魂所历的事呆呆地细想一番,幸喜多还记得,大家注意这句话“幸喜多还记得”,第五回神游太虚境,他只记住他和兼美的性爱,这次,这些内容他都记住了,宝玉还记得,便哈哈地笑道:“是了,是了。”这是什么意思?重游太虚境,贾宝玉一切了悟了。而王夫人、贾政各有各的想法,最好玩的麝月的想法尤其可笑,她想如果宝玉真死了,她也自尽,这个麝月未免太自我多情了,你麝月算贾宝玉的什么人?你像贾母身边的鸳鸯是贾宝玉的总管?根本不是,贾宝玉的总管一直是袭人,麝月只不过是一个月领一吊钱月钱的丫鬟而已,而且袭人还是准姨娘,袭人时时刻刻提防着再出来个准宝二姨娘。至于薛宝钗虽然和袭人很合脾气,但薛宝钗有没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想法?说不定什么时候薛宝钗就给袭人来个清君侧,所以麝月想自尽,完全是自作多情、痴人说梦,幸亏贾宝玉醒过来,麝月才没自尽也没有叫人把牙笑掉。王夫人没有说麝月,大概王夫人觉得既然安排粗粗笨笨的丫鬟服侍她的宝贝儿子,这样的丫鬟难免说错话。王夫人叫人仍把那玉交给宝钗给他戴上,王夫人说:“想起那和尚来,这玉不知那里找来的,也是古怪。怎么一时要银一时又不见了,莫非是神仙不成?”宝钗也说:“说起那和尚来的踪迹去的影响,那玉并不是找来的。头里丢的时候,必是那和尚取去的。”这个推理很合理,王夫人道:“玉在家里怎么能取的了去?”问得何其愚笨。宝钗说:“既可送来,就可取去。”这番婆媳讨论还是在理的也符合王夫人的颟顸和薛宝钗的精明。袭人、麝月又回忆起当年丢玉时测的字,王夫人道:“那和尚本来古怪。那年宝玉病的时候,那和尚来说是我们家有宝贝可解,说的就是这块玉了。他既知道,自然这块玉到底有些来历。况且你女婿养下来就嘴里含着的。古往今来,你们听见过这么第二个么。只是不知终究这块玉到底是怎么着,就连咱们这一个也还不知是怎么着。病也是这块玉,好也是这块玉,生也是这块玉——”下边不说了,王夫人可能知道再说就失语了,下边说就是“死也是这块玉,走也是这块玉”了。接着惜春回忆“那年失玉,妙玉请过仙,说是‘青埂峰下倚古松’,还有什么‘入我门来一笑逢’的话,想起来‘入我门’三字大有讲究。佛教的法门最大,只怕二哥不能入得去。”惜春倒是提起关键性问题,贾宝玉要“入我门”、入佛门了,贾宝玉将要出家,给他妹妹提上日程了。所以已经决心出家的宝玉听了,冷笑几声。宝钗听了皱起眉头,尤氏跟惜春聊起出家的念头,尤氏说:“你还想出家,”惜春说:不瞒嫂子说,我已经断了荤,在家里按照出家习惯吃饭了。宝玉想“青灯古佛前”的诗句,连叹几声,知道妹妹肯定要出家了。又想起一床席一枝花的诗句来,拿眼睛瞅着袭人,不觉又流下泪来。贾宝玉还是舍不得袭人,是他第一个性伙伴,多年像母亲一样关怀他。小说写:众人都见他忽笑忽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旧病。而贾宝玉却经过了复杂心理过程,岂知宝玉竟能把偷看册上诗句俱牢牢记住了,只是不说出来,心中早有一个成见在那里了。贾宝玉什么成见?一切皆由天定,一切都不必在乎。不过,这个后四十回,我从1960上大学就反复看,不知道看多少遍,我就看了多少遍我就始终没弄明白,贾宝玉重游太虚幻境,他并没有看到自己的命运,也没有看到他举案齐眉的恩爱妻子薛宝钗最后是什么命运,他怎么就万念俱灰?这是不是续书作者硬派给贾宝玉一个万念俱灰的念头?
宝玉死去复生,神气清爽,连日服药,一天好似一天,渐渐复原。贾政想把贾母灵柩送回金陵了,他丁忧在家,母亲去世守丧三年,贾政想起贾赦不知几时遇赦,这里又埋个伏笔,皇帝还是圣明、宽容,皇帝还是要把贾赦放回来。老太太的灵柩久停寺内,不放心,贾政要扶柩回南安葬,叫了贾琏来商议。贾琏说:“老爷想得极是,如今趁着丁忧干了一件大事更好。将来老爷起了服,生恐又不能遂意了(---起了服,就是守丧期满可以继续做官)。但是我父亲不在家,侄儿不敢僭越。只是这件事得好几千银子。衙门里缉赃是再缉不出来的。”贾琏在后四十回一直是非常干练,他考虑问题非常实际。贾政却并不跟贾琏讨论银子从哪儿出,似乎能从天上掉下来,贾政就有这点本领,不问俗务,但俗务还得问他。他还得决定银子从哪儿出,他的决定是:叫贾蓉跟他一起送灵柩,找人借几千两银子。真是书呆子就有书呆子的处理办法,以贾府现在的状况,亲戚们只会锦上添花,哪个傻瓜给你雪中送炭?还是贾琏想得对;“如今的人情过于淡薄。一时借是借不出来的了。只好拿房地文书出去押去。老爷路上短少些,必经过赖尚荣的地方,可也叫他出点力儿。”贾府现在连房地产都要抵押出去,这倒是有点儿败落气象了。不过贾琏还是不知道人情之淡漠,还叫贾政缺钱找赖尚荣,我们看后边知道赖尚荣是不会拿钱的。而贾政扶柩回南,既交代贾府几个重要人物贾母、林黛玉、秦可卿、王熙凤魂归故里,更要安排最后与贾宝玉雪中相逢。
贾政择了发引长行的日子,吩咐王夫人管家,又把督促贾宝玉、贾兰一定要去考举人的事交付贾琏,叫贾琏管教他们。贾政对贾琏说“今年是大比(乡试)的年头。环儿是有服的,不能入场;兰儿是孙子(实际是重孙),服满了也可以考的,务必叫宝玉同着侄儿考去。能够中一个举人,也好赎一赎咱们的罪名。”贾政这项考虑很现实的,也符合历史真实,贾政做过学政,他知道科举考试的许多规定,被抄家的、被罢官的儿子不能再进考场,这很像当年我那个时代上大学得经过政审,不合格,考得成绩再高,也不能录取,特别是不能叫你进当时全国三十六所重点大学的任何一所。贾宝玉如果能考上个举人,说明贾府并没有真正受到朝廷的制裁。考上个举人,也算给贾府小小的平反。
贾宝玉因贾政命他赴考,王夫人不时催逼查考起他的功课来。宝钗、袭人时常劝勉。宝玉病后虽精神恢复了,念头一发奇僻了,不但厌弃功名仕进,竟把儿女情缘也看淡了好些。众人不大理会,也不说出来,众人不大理会,不说出来,主要指薛宝钗和袭人不说出来。她们不会说出来,她们两个人很可能还在那里演三叉口呢,薛宝钗以为贾宝玉冷淡自己是宠袭人,袭人以为贾宝玉冷淡自己是爱薛宝钗,这个倒是挺好玩的。
贾政送贾母王熙凤鸳鸯等灵柩,派贾蓉去苏州送林黛玉的灵柩,紫鹃当然随贾蓉去苏州,贾政送完灵柩之后还要在金陵办坟地事宜,所以贾政回来晚,他不仅回来晚,他还会在船上最后一次见一见已经出家的儿子贾宝玉,这就是《红楼梦》的结尾。而贾宝玉还在准备参加乡试时,紫鹃已经送了林黛玉的灵柩回来。这里边还有个大漏洞,贾政和贾蓉送灵柩的船还 在被凯旋的队伍堵在河上,不知道是堵在运河上,还是堵在长江上,他们根本还没有到达南京到达苏州送下灵柩,跟随贾蓉去给林黛玉送灵柩的紫鹃怎么就先回来了,而且是说她是送下林姑娘的灵柩回来了?这一点,我们后边还要说。紫鹃这个丫鬟,这个《红楼梦》次要人物,也是曹雪芹笔下四大丫鬟之一,她可是帮了后四十回的大忙,紫鹃的许多活动,撑起了后四十回有时很难撑起的局面。她送黛玉灵柩回来,闷坐自己屋里啼哭,她想:“宝玉无情,见他林妹妹的灵柩回去并不伤心落泪,见我这样痛哭也不来劝慰,反瞅着我笑。这样负心的人,从前都是花言巧语来哄着我们!前夜亏我想得开,不然几乎又上了他的当。只是一件叫人不解,如今我看他待袭人等也是冷冷儿的。二奶奶是本来不喜欢亲热的,麝月那些人就不抱怨他么?我想女孩子们多半是痴心的,白操了那些时的心,看将来怎样结局!”五儿也来凑热闹了,她也说贾宝玉现在的反映非常不正常,五儿说:“头里听着宝二爷女孩子跟前是最好的,我母亲再三地把我弄进来。岂知我进来了,尽心竭力地服侍了几次病,如今病好了,连一句好话也没有剩出来,如今索性连眼儿也都不瞧了。”原来这个五儿比麝月还有雄心壮志,她还是瞅上当准宝二姨娘了。紫鹃听了,“噗嗤”一笑,啐她一口,“小蹄子要宝玉怎么个样儿待你才好?连名公正气的屋里人瞧着他还没事人一大堆呢,有功夫理你去!”这些话倒是很像前八十回的一些语气。两个丫鬟正在说笑,院门外乱嚷说:“外头和尚又来了,要那一万两银子呢。”续书作者又要用和尚敷衍下边的情节了,而这个和尚和前八十回的一僧一道有什么不同呢?
其实续书作者在写作技巧本身也不是真的多差。他这四十回最终能作为一个标准版本流传下来,也是一种成功。马老师说得对,这个人跟曹雪芹最大的差异并不是文笔,而是三观。
马瑞芳 回复 @笠原May_6w: 确实,主要是三观。
第六回:宝玉道:“一言难尽。”说着变把梦中之事细说与袭人听了。马老师说宝玉只记住云雨之事,恐怕是自己只记住了吧!作为节目不可误导读者。否则,自己之于后四十回解读,反倒成了后四十回之于前八十回了。
续不成书的毫不留情地批判续了书的;靠批评绞尽脑汁续书、无法辩诉的古人而养活自己的人毫不留情地批评绞尽脑汁续书、无法辩诉的古人……
马瑞芳 回复 @德约26再改名: 善良
麝月可能觉得是自己一句话导致的宝玉昏迷吧
马瑞芳 回复 @Scar_let: 大概是
麝月自尽是因为说错了话,害怕王夫人责怪
也许正是因为后四十回作者改变了前八十回的风格此书才得以流传下来也未可知,就像金瓶梅,(伟人说过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如果没有细致粗鄙的性描写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如果满书都是“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阳秋空红黄”的辛辣讽刺,两部伟大的作品都不会流传至今吧?虽然对马老师书里人物的有些观点不敢苟同(比如对袭人宝钗的无情贬斥)不过也毫不影响对马老师的尊敬,也听过马老师的聊斋点评,很喜欢。
如果不考虑艺术效果的话,这种魔改后整体大团圆的结局倒也凑合……
耐着性子听到这回,以为快解放了。没想到居然还有最差的……看来续书也颇有自知之明(w
马瑞芳 回复 @欧洲野马: 真得耐心看
感觉马老师对后四十回成见太深,对某些人物的解读也欠妥,如妙玉的判词那是十分明确的,却非要牵强去往好的方面解释等等,百家争鸣就算给马老师提点小意见吧!
马瑞芳 回复 @自得之乐: 妙玉红颜隨枯骨给年老士绅做妾(靖本线索’,不算好结果。
只能说红楼梦你看的烂熟,也研究了众多史料。但很不欣赏这种从头到尾骂大街的评说方式。
马瑞芳 回复 @评论西泠: 做细节分析恐怕不能叫骂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