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营业务成为券商布局的焦点。
据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2家券商发布再融资计划,其中超过7成均把证券投资业务放在重要位置。而券商自营业务的持仓风格加剧券商业绩的分化。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券商自营业务首次超过经纪业务,成为券商营业收入的第一大来源。自2011年来,券商自营业务以近30%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等。
从今年上半年看,尽管自营业务收入有所下滑,但依然超过经纪业务收入。多家券商在分析上半年业绩增长的原因时,将自营投资收入的增长变动列在首位。
业内表示,在头部券商的资本使用模式已经与其他同业产生显著分化的背景下,后续投资交易能力与影响力更强的券商,业绩稳定增长的确定性将显著高于同业。
年内12家券商发布再融资计划,超7成重点布局证券投资业务
多家券商正在积极布局自营投资业务。8月10日晚,国金证券发布定向增发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0 亿元。
从资金用途来看,国金证券主要用于发展资本中介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和补充营运资金及偿还债务。其中拟用不超过15亿元的资金用于发展证券投资业务,占募集总额的25%。
国金证券也在增发公告中表示,证券公司的投资业务正在去方向化、增加多元交易转变。其与头部证券公司相比,公司的自营投资规模占比相对偏小,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贝壳财经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有12家券商公布再融资计划,其中,8家券商采用定增方式,4家券商采取配股方式。除中信证券、东方证券和未写明资金用途的锦龙股份三家券商外,其余均把证券投资业务放在重要位置。
财通证券将投资交易业务作为重中之重,拟将45亿元,即超过50%的募资额用于发展投资与交易类业务。
国海证券、东兴证券、东吴证券、国联证券和粤开证券5家券商均将证券投资业务放在首位,占比均接近募资额的一半,其中,粤开证券金额最大,拟将60亿元用于布局投资与交易类业务;国金证券、长城证券则分别拟将募资额的25%用于证券投资业务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5年,也就是上一次券商大年的时候,券商定增配股资金的规划用途中,互联网业务和信用业务作为发展重点,自营业务并未向如今这么“吸睛”。
据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2015年公布定增计划的8家券商中,50%未提及证券投资业务;50%提及,但发展重要程度多位列互联网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管业务等之后。
彼时,在券商看来,扩大自营业务投资规模,主要是在于增加投资范围,丰富公司收入来源。
自营业务年均增长率近30%,成券商业绩重要分化点
券商投资与交易类业务已成为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139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24.14亿元,其中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580.40亿元,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697.88亿元。自营业务依然是券商最主要的业务。
贝壳财经记者发现,早在2015年的时候,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几乎是证券投资收益的2倍,2017年,证券投资业务收益首次超过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自营业务成为证券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而这一反超得益于自营业务持续不断的增长。2011年上半年,中国证券业协会披露的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为68.97亿元,根据计算,自2011年上半年以来,券商自营业务的年均增长率为29.33%。
业内人士表示,自营资产规模持续扩张,市场波动影响投资收益。2020年末上市券商自营资产规模较上年同比增长20%,2021年一季末40家上市券商合计金融投资资产规模4.10万亿元,较年初进一步提升3.6%。
“在市场高波动的背景下,各家券商不同的投资策略及风控能力差别带来业绩明显分化,大券商自营业务展现出较高的稳健性。”上述人士表示。
贝壳财经记者根据已有券商披露的成绩单发现,多家券商在分析上半年业绩增长的原因时,将自营投资收入的增长列在首位。
具体来看,多家券商表示,上半年业绩变动主要得益于自营投资业务收入、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及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等主要业务收入大幅度增长,信用减值计提较上年同期减少。
国泰君安非银分析师刘欣琦此前表示,券商一季报业绩分化加剧,而自营持仓规模与风格是券商当期业绩分化的主要原因。
刘欣琦认为,在头部券商的资本使用模式已经与其他同业产生显著分化的背景下,预计客需型业务规模较大、财富管理业务实力更强的券商,业绩稳定性将显著强于其他同业。而这背后映射出的是这些头部券商的投资交易能力以及对客户认知影响的能力,后续投资交易能力与影响力更强的券商,业绩稳定增长的确定性将显著高于同业。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 编辑 陈莉 校对 李铭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