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走茶就凉,日常沟通其实要分感受型、头脑型和心灵型

人一走茶就凉,日常沟通其实要分感受型、头脑型和心灵型

00:00
05:47

比较喜欢听京剧,也比较喜欢听评书,放松的时候都会听上一段。在京剧《沙家浜》里有一个经典的唱段,是著名的作家汪曾祺先生写的。我特别喜欢汪老爷子写的东西,有两套他的全集。《沙家浜》里这段词写得非常漂亮,这个可能很多年轻的朋友都没有听过。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这段唱词的经典是“人一走,茶就凉”六个字,很多人觉得这是民间俗话,其实这是汪老爷子原创。这六个字把世道人心写得特别透彻。你在场的时候感情就在,面子就在,关系就在,所以这事就好说。但是如果你不在场了你走了,感情也没了,关系也淡了,这事可能就难办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人走茶凉”这种事。比如说你原来在一个单位还有点职务,所以个人的一些事不用说,上上下下都帮你办得挺好。结果后来调走了,这又来了新的领导,大家又开始忙新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打招呼、打电话、发信息、做提醒,但是你个人的那些事还有一些落实不到位的,那些原来特热情的人突然也变得不怎么热情了,于是你就只好叹息一声“人一走,茶就凉”。


所以这感情是交流出来的,“人情一把锯,有来必有去”。日常的沟通交流特别地重要,接触的频度少了,那感情就容易淡。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在我们身边在历史上也有那种“人走茶不凉”的,而且更进一步还有那种“人走了茶更热”的。


话题说到这,我们要把人和人的沟通类型分成三种。第一种叫感受型。这种类型以日常交往为基础,以情绪感受为导向。离得近,交往得多,那感情就深;离得远了,交往得少了,感情就浅了。我们说的“人一走,茶就凉”就是典型的感受型的沟通方式。


在跟这种类型的人打交道的时候,我们只要记住多接触、多交流,而且有机会的话还可以共享一些资源,提供一些帮助,这样感情就会很到位。不过这样的感情千万不能期待太多,也不能交心过度,一定要保持适度的距离,懂得适可而止。


还有一种沟通类型叫头脑型,比如三国里的曹操,他就属于这个类型。跟这种类型的人交流,一定要调动智慧,谈形势、谈策略,分析利害得失。你跟这种人交流,不用担心“人一走,茶就凉”的事,因为人不走,茶也不会热起来。


这样的人非常冷静,他会判断好处坏处、利害得失。而且他会冷静分析,防范风险,该热的时候就热,该冷的时候一定会冷。所以不管他怎么跟你轻松自然,你也不能跟他没大没小。不管他怎么跟你和盘托出,你也得懂得适可而止,话到嘴边留半句。


第三种沟通类型是心灵型,比如孔明先生就是这个类型。刘备来见诸葛亮,他表现出了足够的低姿态,拿出了自己的谦虚低调、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而且见面之后就要谈大情怀、大境界,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惧生死、服务百姓。这一下子,两个从未谋面的陌生人就成了鱼水之交的贴心人。


和心灵型的人打交道,一定要调动价值观,要谈情怀,谈境界。另外要多为别人着想,并且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修养。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你也甭担心“人一走,茶就凉”。因为人一走,有可能茶就更热。


因此大家看到了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千变万化,我们一定要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对什么人用什么办法。有针对性才有水平,有针对性才有效果。请大家记住这三种类型:对感受型的人要启动感情讲交往,对头脑型的人要启动逻辑讲利害,对心灵型的人要启动价值观讲情怀。


好了,今天内容就讲到这儿。我这又得赶到央视去录节目了。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