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国产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热映!我看数据显示,上映五天票房就高达9.57亿,已经超过了《大圣归来》,成为国产动画片新的票房冠军。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当中,有两个绝对特别有热度的值得深入挖掘的主题,一个是孙悟空的故事,一个是哪吒的故事。
大家看,对这两个故事的深入挖掘和精彩呈现,造就了两个票房冠军。这个事实也证明了孙悟空和哪吒这两个名字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孙悟空孙大圣的故事来自《西游记》,而小哪吒的故事来自《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这两本书。而且在这两本书里边,哪吒的故事略有区别。
《西游记》成书较早。在《西游记》里,哪吒是托塔李天王的第三个儿子,出生的时候左右手就写着“哪吒”两个字。小孩天生神力,出生不久就下海洗澡,结果踏倒水晶宫,打死蛟龙。托塔李天王知道这事之后恐生后患。所以要将哪吒杀死,以免连累家人。哪吒夺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一点灵魂来到西方极乐世界。
西游记原文是这样写的,“佛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唤哪吒以佛为父,解了冤仇”。
以上是《西游记》里哪吒的故事,到了《封神演义》里边,这个故事又有不同的版本。哪吒是陈塘关总兵李靖的第三个儿子,哪吒的母亲殷夫人怀孕三年零六月才生出小哪吒,太乙真人主动上门收哪吒为徒。接下来有两个情节跟西游记比较一致,一个是闹海屠龙闯下大祸,一个是剔骨割肉还于父母。
不过在《封神演义》里帮助哪吒起死回生的由佛祖变成了太乙真人。那么接下来哪吒追随姜子牙保周兴商,一路大战,完成了很多挑战性任务,经常担任先锋官,后来肉身成圣。
在《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里,哪吒的形象也略有区别。《西游记》里是三头六臂,手执斩妖剑、砍妖刀、缚妖锁、降妖杵、绣球和风火轮。在《封神演义》里则是三头八臂,手执乾坤圈、混天绫、九龙神火罩、金砖、阴阳剑和火尖枪。
在这些法宝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乾坤圈。这个金镯子能大能小,善于变化,近战远战,百发百中,神力巨大。可以翻江倒海,震荡乾坤。按着《封神演义》的记载,乾坤圈曾经打死过四个对手,打残过二十二个敌人。
哪吒的另一件神器是火尖枪。《封神演义》说,这条兵器“刺虎穿胸连树倒,降魔锋利似秋霜,大将逢之翻下马,冲营踏阵士俱亡。展放光芒天地暗,吐吞寒雾日无光”。这条大枪曾经枪挑过以姚少司和彩云仙子为代表的十多个高人。哪吒最经典的一战就是在《封神演义》第52回,一个人单挑闻太师和他手下四将。当场杀掉了吉立和邓忠二人,吓走了闻太师。
另外哪吒是莲花化身,所以他对勾魂术和瘟疫术都是天然免疫的。北宋年间,大诗人苏辙还专门创作了《哪吒诗》,其中写道: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难教语,宝塔令父左手举。儿来见佛头辄俯,且与拜佛略相似。
从这个诗里边我们可以得到三个信息。第一,哪吒的故事从唐末到宋代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第二,哪吒的身份与佛还有北方天王有密切的关系。第三,关于哪吒的故事,核心情节有四个,闹海屠龙、剔骨割肉、与父结仇、莲花化身。
那么在这些故事里边,我们看到哪吒在大环境方面,在小环境方面都表现出了很强的斗争精神。大环境上与天斗争,小环境上与父斗争,坚持到底,毫不服输。这个恰恰体现了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来自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压力。
我们对哪吒形象的认知来自于两个动画片,一个是《哪吒闹海》,在这里面哪吒是一个小英雄的形象。另一个是动画片《大闹天宫》,但这个里面哪吒是一个胖娃娃的形象。不过在新的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小哪吒的形象完全被颠覆了。他化着烟熏妆,长着鲨鱼牙和塌鼻子,留着锅盖刘海,就完全是一个熊孩子的形象。
这种变化本身也代表着大众观赏态度的一种转变。在看小英雄的时候,人们关注的是社会革命;在看熊孩子的时候,人们更关注的是家庭关系和个人成长,这个就是时代发展带来的关注点的变化。
我在知乎上看到了编剧和导演饺子的一段话。他说:“哪吒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了陈塘关百姓对他的偏见,他也感化了敖丙,两人一起扭转了一个原本无解必死的结局。之所以做这个主题,一方面这是自己压抑多年的释放,更重要的是希望给正在奔跑在自己理想道路上的人们以鼓励、希望、温暖和力量。其实哪吒是我们每个人,即使被塌下来的天压歪了头,也能挣扎着生出三头六臂把天扛起来”。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部哪吒动画片它的思想主题就是“打破成见,扭转命运,发现自我”。这些内容不光是每个熊孩子的心路历程,也是每个普通人成长的心路历程。
其实我们在观看熊孩子哪吒逆袭过程中所产生的那些眼泪与欢笑,都是留给我们自己的。这是我们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感慨与感叹。所以从本质上说,这么多的人来看哪吒的动画片,其实看的不是哪吒,看的是成长,看的是自己。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明天接着说~
激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