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送福利篇】陪子女做事的原则

【赠送福利篇】陪子女做事的原则

00:00
07:36

陪子女做事的原则

人都有一种想法,自己不会做的事情,希望别人来帮忙。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就不愿意别人再来插手。

子女随着逐渐的成长,当被父母教会一些事情以后,就想自己独立去尝试,而不愿再被过多干预。

但是,他仍希望父母会陪在身旁,不愿意父母管,却需要父母陪,看着自己去做事情。因为有人陪着总是比较安心的,尤其是小孩更有这样的心理需求。

所以父母陪着他就好了,这也是父母享受陪同子女长大乐趣的最好时光。


比如父母可以通过陪子女游戏,使孩子有机会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进而从不同的角色当中培养出各种不同的乐趣,分享彼此的经验。

因为孩子的生活重心就是游戏,幼儿教育多半是在游戏中进行,这便是所谓的寓教于乐。

父母一方面在陪子女游戏中引导孩子去学习他所需要的经验,另一方面唯有在亲子共度的欢乐中,父母才知道子女实际的成长状况。


第一,陪同子女时不要长篇大论。


有父母在旁边陪同,子女会很高兴地自己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讲得过多,反而不如看到子女哪里需要帮助,偶尔说一句的效果好。

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不需要长篇大论,要不然怎么算家庭教育?如果父母整天跟子女讲大道理,那么父母就变成老师,而不是父母了。

老师和学生是什么关系?就是学生一旦毕业了,离开学校以后,就跟老师没关系了。恐怕没有哪位父母愿意看到子女长大了,最后跟自己没关系了。


许多父母喜欢在子女面前滔滔不绝,很少去听子女说话,这种做法只会制造跟子女之间的紧张和冲突,使得两代人之间更加不能相互了解。

人都愿意接受对自己有帮助的言论,而不喜欢听大道理。整天长篇大论,时间久了会被当做耳边风。

父母和孩子说话,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来思考,用他听得懂的话去表达,说到他能听得清楚明白为合宜。长篇大论没有哪个孩子听得进去。


父母陪同子女,最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子女的行为,了解他的动机是什么。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多用耳朵听听子女都说些什么。

父母用心听子女的话,才能够从中听出真正的用意。子女把心中的困惑或问题说出来,对父母了解子女有很大的帮助。

子女的意见如果和父母一致,可以鼓励他,称赞他,以增强他的信心。如果不一致,必须加以疏导、沟通,不能责骂他、取笑他,不能严格规定他要接受父母的意见。

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尽量尊重子女的意见,子女才会乐意和父母沟通。


第二,陪同子女时不要过分热心。


在陪同子女的过程中,需要对子女进行合理的限制。不要看西方人很自由,就把限制看成是坏事情。

其实就连西方对未成年子女也有严格的一面,妈妈常用的一句话就是“Don’t  do  it”,不要做这种事。什么都无所谓,那就不是自己的子女了。

但是有了合理限制之后,父母就不要再过分热心地指手画脚去干预孩子。否则会变成一种障碍,令孩子生厌。

比如爸爸陪儿子一起玩积木,只要告诉他不能往嘴里放,不要四处乱扔就好了。剩下的就让孩子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这才是玩玩具的目的。

可是有的爸爸就是太热心,本来儿子玩得很高兴,爸爸偏偏在一旁告诉他:这个门搭得不够宽,那座楼盖得不够高,说来说去分明是爸爸自己在玩。如此一来,孩子根本就没有兴趣,可能干脆不玩了。


有的父母在陪子女玩游戏中,忘记自己的责任。天底下哪里有童心未泯到把自己也当做小孩一样的父母?

偏偏有很多人就是这样,和小孩玩到忘记了自己,甚至和小孩玩到吵架的地步,真的是忘记了我是谁。父母自己心理不健康,当然也会影响到子女的心理健康。


第三,陪同子女时不要三心二意。


父母陪同子女时,不要再去做自己的事情。比如婴儿笑的时候,父母也跟着笑,彼此产生交流,才是共同度过。有的父母名义上是在陪孩子,实际上却在一旁上网聊天、玩游戏。

这样形式上的陪同,当然不会收到上述的效果。既然陪他,就要让他切实地感受到。父母想想将来自己生病的时候,孩子虽然坐在旁边,手上却在玩着电脑,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父母必须依据子女成长的情况,按阶段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以配合子女的心态。然而父母对子女成长的情况并不了解,怎么能够合适地调整做好阶段性的改变呢?

父母陪同孩子的目的,是通过共度的过程仔细地观察子女的成长状况,然后根据孩子的言行和身心情况,调整完善在家庭教育中的方法和节奏。

一方面了解孩子的状况,不会做的暂时替他做,一边替他一边教他,再让他自己去尝试,不行的部分再来帮助他。

另一方面耐心观察孩子的优缺点,对于优点私下鼓励,对于缺点加以有效指导。

这样孩子慢慢懂的越来越多,父母替的就会越来越少。因此父母在陪同中,唯有处处留心,不断地观察和了解才能有所把握。


父母了解子女状况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炫耀父母的精明,完全是出于有效辅导和合理教养的需要。

所以父母发现问题,不要马上公开说出来,否则只会增加辅导的难度,对子女有害无利。


可惜很多父母在对待子女时,经常忘掉隐恶扬善的美德,不惜揭子女的疮疤,伤害子女的自尊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涵是个憨憨哟

    有的父母在陪子女玩游戏中,忘记自己的责任。天底下哪里有童心未泯到把自己也当做小孩一样的父母? 偏偏有很多人就是这样,和小孩玩到忘记了自己,甚至和小孩玩到吵架的地步,真的是忘记了我是谁。父母自己心理不健康,当然也会影响到子女的心理健康。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小涵是个憨憨哟:

  • 南湖风语

    学习了!谢谢老师!

  • 1359190deqh

    太支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