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送福利篇】子女尽孝三个层次

【赠送福利篇】子女尽孝三个层次

00:00
07:40

子女尽孝三个层次

 

在孔子的弟子当中,曾子以孝闻名。曾子对于孝的体会和认识,应该是十分深刻而中肯的。他认为孝有三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由于环境快速变迁,现代子女不可能回到从前,但是孝道的要求,也不应该由于今非昔比,就全盘加以否定。只可惜多数人不能明白孝道的时代意义,因此不能表现出现代化的孝道。

 

第一,心怀恭敬地服劳奉养父母。

 

子女到了能够自己谋生的年龄阶段,首先要自食其力以不累及父母。俗语说得好:“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即在鼓励成年的子女要有自食其力的勇气,不能够存有依靠父母余荫的念头,这是人最基本的义务。有了自食其力的基础,便应该进一步服劳与奉养父母。

 

服劳的意思,是代替父母劳作,为父母分忧分劳;奉养的意思,则是供给父母衣食,使父母不必为生活而忧虑,得以安享余年。

 

这两种行为,只是对父母最低限度的报答,子女应该尽力去做,不能稍有应付的念头。


子游曾问孝于孔子,孔子说:现在人以为尽孝,就是能够在饮食方面供养父母。至于狗和马也都能受到饲养,如果对父母只养而不敬的话,那么跟饲养狗和马有什么区别呢?

 

现代人把奉养父母当做尽孝,自以为有钱让父母花用,有食物让父母享用,有衣物供父母使用,便是孝的表现。如果做到这种地步,便自认尽孝,那实在是太小看自己了。

 

孔子所说的敬,实际上是诚意的意思。有诚意的孝,而不是形式上的顺。不问条件,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凡事诚意就好。有的人对宠物的爱护,甚至比对父母还用心,岂不是父母反不如宠物?


所以在子夏问孝时,孔子这样回答:侍奉父母,贵在长久保持和颜悦色。这比为父母服劳,侍奉父母饮食,实在要困难的多。长期在父母跟前保持和颜悦色,真的有那么困难吗?

 

如果真的这样想,最好检讨自己,是不是对待父母缺乏诚意,所以才会失去恭敬的心。对父母不敬,还能够敬重什么人?精神上的孝敬,才是人和禽兽的差异。

 

孝是做人的根本。由此可见,不孝的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可期待的。


子女对于父母的年龄,应该时刻放在心上。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加,要加倍关注父母的健康。

 

一方面多多了解老年人的保健知识,从旁调节父母的饮食和劳逸,或者实时对父母提出劝告,使父母保持愉快健康的身心。

 

同时父母生病时,子女更应该用心照顾,尽量使父母宽心,以期早日康复。千万记住,无论奉养、服劳还是照顾父母的健康,务必做到恭敬而有诚意,毫无怨言才对。


第二,心有父母不因子女而蒙羞。


孝的第二个层次是“弗辱”,便是说子女要好好做人做事,不使父母或自身受到羞辱。


现代的子女,说起来只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心中没有父母的存在。

 

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父母,以自我为中心,一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派头,完全没有顾忌。殊不知就凭这句话,便会把自己害惨。


父母心心念念教养子女,他们努力工作,他们看人脸色,他们忍辱负重,都是为了子女。但父母从来不强求子女要做什么,只在乎子女心中有没有自己。

 

我们可以不怕警察,可以不怕法律,但是不能不怕父母难过。人会不守规矩,会为非作歹,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过分自我,把父母抛在脑后,认为什么都可以做。


孟武伯问孝孔子,孔子回答:子女要做到只有疾病的时候,才会引起父母的担忧。人吃五谷杂粮,要完全没有疾病不太可能,而且也不见得是好事情。

 

父母为子女的疾病担忧,是亲情的表现。子女如果品行不端,时时令父母放心不下,处处让父母为之担忧,这便是不孝。

 

若是言行端正,只是偶尔生病时,才使父母担忧,实在已经是孝子了。当然,子女对自己的健康也应该注重,因为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子女的健康。

 

子女有了疾病,或者受到伤害,父母比子女还要紧张,还要忧伤难过。


中国人最看不起的,就是一个人心中没有父母。子女读书好不好,成就大不大,赚钱多不多,其实都无所谓。

 

但是心目当中有父母,是对一个中国人最基本的要求。不让父母丢脸,是最为根本的孝道。心目中有父母,处处想到父母的立场,是孝的起点。


第三,子女要集义行善显扬父母。


曾子认为的大孝是“尊亲”,子女力求发奋图强,使父母享有美名,才算是大孝。我们常说光宗耀祖、扬名显亲,完成父母未完成的事业,实际上都是对父母的大孝。

 

小孝用体力,中孝兼用心智,大孝则永久维持孝心,也就是不论父母在世与否,都能够心中有父母,终生不敢使父母蒙上耻辱。


《论语》中记载向孔子问孝的,还有孟懿子一篇。

 

孔子的答案只是“无违”。无违的意思,是不要违反父母和子女相处的道理,并不是一定要顺从父母的命令,或听从父母的话,一切以合理为度。那么子女做到什么程度才是合理的孝呢?(敬请期待下期节目


注:【每周三、周五更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唐沐燊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唐沐燊: 感恩您对国学的支持,中华文化是我们的根!让我们一起努力传承文化,践行传统美德。

  • 兢雄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兢雄: 感恩留言,感恩相遇,谢谢关注和点赞,请多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