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送福利篇】教子女做事的原则

【赠送福利篇】教子女做事的原则

00:00
09:12

教子女做事的原则

如果所有的事情一直由父母替子女做,那子女永远无法成长。现代子女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就是父母替他们做的太多了。所以父母先替子女做,等到合适的时候,就要开始教他做。

父母教子女做事情有三个原则:

第一,注重成长中的个体差异,不能揠苗助长。

父母教养子女的过程,大都可以划分为婴儿期、幼童期、儿童期、少年期以及青年期等不同阶段。而这些不同的时期,也大都可以归纳出一些指标来判断子女的身心发展是不是正常。

比如我们常讲“三翻、六坐、七滚、八爬”,是说婴儿三个月会翻身,六个月可以坐起来,七个月能来回滚,八个月就会爬行了。

但是任何一本此类书籍上所写的,都是孩童成长的一般性、概括性的规律,只是平均指标,并不是绝对数值。

孩子在实际成长过程中,和书本中所说的难免有一些差距,父母不必大惊小怪地认为自己的子女有什么欠缺,或者出现了什么问题。

每个孩子的体能不一样,发展的过程也不一样,生长发育存在个别的差异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不能一概而论。孩子到六个月了还不会坐,只要不是生理问题,七个月坐又能怎么样呢?

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爬行对婴幼儿很重要,孩子越爬将来越聪明、越健康。最好在家中隔离出一块安全宽敞的区域,由父母在一旁协助,鼓励孩子多在地上爬一爬。

但是不要强制,累了就休息一会,否则就是揠苗助长了。

除了饮食、睡眠、行走等生理特征,父母在其他各方面都要顺其自然,让子女自由自在地成长、学习。因为我们说过,子女原本就是上天所赏赐的,父母所能做的不过是好好加以启发而已。

第二,鼓励孩子注意尺度,不可过分赞誉。


影响孩子行为的因素当中,奖励和惩罚具有重要的地位。奖励最有效的其实是赞赏,而最佳的赞赏则是关心,这对子女正面的影响效果,胜过责备、打骂、惩罚几十倍。

孩子拿成绩单给父母看,父母如果连看都不看一眼,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支持,认为再好的成绩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很可能因此而不再努力。

父母若是表示关心,口头给予鼓励:“比上次进步多了,下次再加油!”并不需要什么物质上的奖励,孩子就觉得满足。


但是,鼓励也要有原则、讲方法,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有些父母特别是母亲,把子女当做一种成果来炫耀,喜欢在众人面前夸耀自己的子女,这是一种只顾自己、不顾子女的自我行为。长此以往,一方面子女会觉得自己当之无愧,慢慢越来越变得不知天高地厚。

另一方面子女模仿父母的作风,长大也会到处吹嘘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引起别人的妒忌,搞坏人际关系,到头来自己倒霉。


子女身心健全,父母当然内心高兴,但是乐在心中就好,不必表现出来,这才是真正关心子女的表现。一个孩子放学从校车上下来很开心,老远就喊:“妈妈,妈妈,我考了一百分。”

如果妈妈也天真,同样上去抱住女儿大声说:“我女儿能考一百分,是最棒的孩子。”那是在害自己的孩子,因为隔壁的妈妈听了完全没面子:你的女儿考一百分是最棒的,我儿子考六十分就是最笨的吗?

孩子可以天真无邪,但是妈妈不能也不懂事。会当妈妈的人听到孩子这么说,根本不会有任何反应。

回家把门关上,再对女儿说:“考一百分妈妈很开心,但是你这样喊,别的阿姨可能会不高兴,万一找机会拿你出气怎么办?”这才叫中国人的家教。

一个人会引起别人的嫉妒,自己有相当的罪过,迟早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母亲要教会子女保护自己,否则没有人保护得了他。

现在父母都让孩子四处去表现,这样将来受到的打击就很大,挫折感就很严重,最后的人生就很苦。


鼓励子女要在私底下进行,而且要有条件。比如儿子的数学成绩最近很有进步,妈妈应该告诉孩子的是:“你看你稍微用功一点,成绩就能有所提高。

以后再加把劲儿,还会有更大的进步。”单单这样还是不够,要继续告诉儿子:“只要你养成这样的习惯,妈妈会更高兴。”

可是现在很多父母,总告诉子女“你永远是最棒的”,这是跟自家人讲客套话,对子女的成长没有好处。

我们常常在选秀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一个人明明落选了,还掉着眼泪在讲“我永远是最棒的”。棒不棒别人可以评价,哪有自己说自己“我永远是最棒的”,那是一辈子自己骗自己。


有些父母认为大表现当然应该奖励,这么小的表现哪里用得着大惊小怪。


其实,奖励小的表现,孩子才能够有大的表现。如果小的表现没有获得奖励,孩子就没有兴趣做大的表现。

我们不赞成公开表扬,却十分支持私底下给孩子一些鼓励,帮助他加强信心,做得更好。


第三,父母要有耐心,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天底下几乎没有一教就会的孩子,如果人人都是天才,那还了得?所以父母不要动不动就不耐烦,多教几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孩子不会刷牙,不会用牙刷,父母要告诉他:我像你这么小的时候,也不会用牙刷,不要着急慢慢来。

这样孩子才会有正确的认识:爸爸以前跟我一样不懂,现在他懂了,可见慢慢我也会懂。孩子的信心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我们不建议父母把“你最棒”挂在嘴上,更不提倡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否则孩子很容易自卑。


大人之间偶尔使用冷嘲热讽的方式,还可以收到令对方知过必改的作用。但是用这种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子女,除了伤害子女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别无好处,父母最好不要使用这种方式。

比如一位妈妈教儿子写毛笔字,见儿子写得难看就讥讽他:“用脚夹着也不至于写出你这样的字。”结果儿子从此任凭妈妈怎么好言相劝,也不肯再练书法。


类似这样的话,父母有些时候是脱口而出,未必真有嘲笑子女的意思。但是孩子分不清什么是玩笑话,往往也会把玩笑话当做真的。

子女会想如果不是这样,父母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子女正在自我观念的塑造阶段,父母开这样的玩笑,实在是不自律的表现。

父母更没有权利把子女的缺点讲给别人听。“我儿子八岁的时候还尿床”,妈妈在别人面前讲这个干吗?孩子会认为这是在侮辱他,一定会在心里记恨妈妈。

千万记住:父母没有资格讲子女的笑话。人都有自尊和人格,不容许别人随便侵犯,孩子也是一样。


还有些父母给孩子烫发化妆,或者把孩子打扮得奇形怪状,以为这样显得孩子很可爱,可以博得别人的关注和称赞。

这种做法无异于拿子女当宠物或者小丑,更加糟糕透顶。一个人最好是开自己的玩笑,而不是开别人的玩笑。可是我们偏偏喜欢拿别人开玩笑,最后便真的是拿自己“开玩笑”了。

【每周三、五更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涵是个憨憨哟

    但是任何一本此类书籍上所写的,都是孩童成长的一般性、概括性的规律,只是平均指标,并不是绝对数值。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小涵是个憨憨哟:

  • 小涵是个憨憨哟

    看到一个人明明落选了,还掉着眼泪在讲“我永远是最棒的”。棒不棒别人可以评价,哪有自己说自己“我永远是最棒的”,那是一辈子自己骗自己。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小涵是个憨憨哟:

  • 小涵是个憨憨哟

    一个人会引起别人的嫉妒,自己有相当的罪过,迟早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母亲要教会子女保护自己,否则没有人保护得了他。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小涵是个憨憨哟:

  • 小涵是个憨憨哟

    我的父母没有教会我保护自己,但是学校教会了我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小涵是个憨憨哟:

  • 小涵是个憨憨哟

    有些父母特别是母亲,把子女当做一种成果来炫耀,喜欢在众人面前夸耀自己的子女,这是一种只顾自己、不顾子女的自我行为。长此以往,一方面子女会觉得自己当之无愧,慢慢越来越变得不知天高地厚。 另一方面子女模仿父母的作风,长大也会到处吹嘘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引起别人的妒忌,搞坏人际关系,到头来自己倒霉。(我爸妈就这样,害~)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小涵是个憨憨哟:

  • 小涵是个憨憨哟

    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爬行对婴幼儿很重要,孩子越爬将来越聪明、越健康。最好在家中隔离出一块安全宽敞的区域,由父母在一旁协助,鼓励孩子多在地上爬一爬。 但是不要强制,累了就休息一会,否则就是揠苗助长了。 除了饮食、睡眠、行走等生理特征,父母在其他各方面都要顺其自然,让子女自由自在地成长、学习。因为我们说过,子女原本就是上天所赏赐的,父母所能做的不过是好好加以启发而已。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小涵是个憨憨哟:

  • 小涵是个憨憨哟

    所以父母先替子女做,等到合适的时候,就要开始教他做。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小涵是个憨憨哟:

  • 1333189fzlk

    曾仕强学堂 回复 @1333189fzlk: 相遇即是缘,请关注主播,聆听不迷路。

  • 破茧成蝶的岁月还在酝

    很受益,以后多多来学习

  • 雨薇讲述

    声音质朴亲切,内容听了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