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财经】奥运赛场只是人生的前半程

【宏观财经】奥运赛场只是人生的前半程

00:00
07:50

各位投资日历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马红漫。今天是726日星期一。我们的宏观板块时间。首先,我向身处河南、江浙地带的朋友表示深切的关心,包括我现在所在的上海也正处在台风“烟花”的风眼地带,希望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减少出门,平平安安,共渡灾情。


好,本周还有一件大事,应该是一件将持续长达17天的大事,那就是2020东京奥运会在0观众的情况下依旧顺利的召开了。而且截至到我录制的时间,中国奥运健将们已经囊括了包含6块金牌的共计13块奖牌,暂列世界第一。当然我相信这一数字在我们节目发布后还会进一步增加。


回顾我们中国的奥运史,我们共计参加过8 届夏季奥运会,产生过 242 位奥运冠军,拿下了 227 块奥运金牌。


今天我们的节目就来做个简单的盘点,回顾下这些来之不易的奖牌是怎样获得的?以及这些奥运冠军们在退役后又踏上了怎样的一条路?


1932 年,东北短跑名将刘长春成为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遗憾的是在两个短跑项目中垫底,后来又因为路费不够而无法回国,滞留洛杉矶。1952 年赫尔辛基奥运会是,中国队一行 40 人赶到遥远的北欧时,只赶上了一项游泳比赛。可见在初期,我国参加奥运会是多么的艰难。


30 年后,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 1984 年回归奥运大家庭那年就拿下了 15 块奥运金牌。再后来的2008 年北京奥运会,众所周知当年成为中国体育的空前盛世,中国代表团获得了 51 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一。


然后,如果从获得奥运冠军的数量上来看,在排球这个竞技项目上,因为人数最多,所以是中国队中产生最多冠军的团体,一共有 36 人。虽然他们只贡献了 3 枚奥运金牌,但时间横跨 4 10 年,经历了各种高低起伏,成为中国奥运史上最激励人的一笔。


而中国队一直以来的强项,跳水队的 33 位奥运冠军共计贡献了 40 金,举重队 的30 人贡献了 34 金,都是当之无愧的梦之队,而乒乓球队自 1988 年入奥以来,就只丢过 4 块金牌。除此之外,体操、羽毛球和射击等,也是中国的拿手项目。


在个人夺金的最高记录里,有三位运动员位列第一,各自拿到过五块金牌,他们分别是邹凯、吴敏霞和陈若琳。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四届蝉联奥运金牌的跳水选手,吴敏霞从 19 岁到 31 岁一直站在世界的最高领奖台。而邹凯在 2008 年奥运会一举拿下 3 枚金牌,平了李宁在 1984 年奥运会上的神迹,并且只用了两届奥运会就完成了五金王壮举。


大家别现在看起来好像中国队获得的金牌数量这么多,好像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其实想培养一个奥运冠军难上加难。以乒乓球为例,在全国省级运动队最年轻的队员只有 11 岁。要进入国家队,必须在全国性的赛事中打到头部的位置,这还不算完,只有在各大世界级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后,才刚刚有资格参加奥运预选赛。


此外,我在回顾时还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奥运体育这个领域,女性完全不熟男性。之前可能在不少人的心中会觉得不管是从体能还是竞技的心理素质上,女性应该都比不上男性的刻板印象,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就举例今年东京奥运会 的8 个集体球类项目中,中国队拿到的6个参赛资格全部属于中国女队,包括三大球足篮排。如果再给我们的奥运冠军拉个群,你就会发现在这个多达 242 人的群里,有 152 人是女性,占比达到了 63%


然后我们在来看下地域,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奥运冠军的产出也和地域似乎也息息相关。从出生地看,诞生了最多奥运冠军的省份是辽宁省,共有 35 位奥运冠军在此出生,在这之后,还有 23 位和 21 位奥运冠军分别出生在江苏省和湖北省。


作为中国工业崛起的摇篮,辽宁一直都将打造体育强省作为发展目标,在中国体育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中国体育辽老大,辽宁选手遍天下”。当然地域不同,拿出手的项目也有所区别。冠军地域属性较为明显的,要属击剑,5 位击剑冠军,有 3 位出生于江苏。此外,浙江和上海的游泳人才加起来包揽了超过半数的游泳奥运冠军。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的奥运冠军们在退役后,都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

对一些奥运冠军来说,夺冠并非是人生的唯一巅峰,有人继续追金逐梦,也有人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在目前已知定居情况的奥运冠军中,大部分还是留在了出生地,也有去往北上广创业或者继续拼搏的勇将。李宁退役后在北大读完本科和硕士,成功转型企业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运动品牌“李宁”,在 2020 年市值突破千亿。也有一些人则回到自己最熟悉的训练场上作为教练,将奥运梦想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无论冠军们过去从哪来,夺金都是对他们运动生涯最好的认可,退役后卸下光环的他们,不论是换个领域继续挑战,还是回归普通的生活,奥运赛场只是他们的前半程,在后半程的人生赛道,他们依旧还有无限的可能性。


好,节目的最后是我们的福利问答时间。刘政提问:马博士您好,降准利好债券逻辑是什么?感觉按理说钱多了公司就不用发债融资了,也不用给很高的利息借钱了,请马博士科普一下,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