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你快速掌握笔试作文,17学堂额外送你《70篇作文真题范文》,关注“17学堂”微信公众号,回复“喜马拉雅”领取,另有5套《经典模拟卷》和《学霸笔记》帮你轻松过教资。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17学堂作文课,我是今天的讲师。今天我们要讲的素材人物是章太炎。
先简单介绍下他的经历。章太炎,浙江余杭人。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光绪二十三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光绪二十九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光绪三十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光绪三十二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
戊戌变法之后,章太炎既对清朝统治不满,又同情康、梁,既孕有民族思想,又没有转向革命。他提出了“客帝”和“分镇”的课题,认为满洲贵族,是客帝,中国的“共主”应为“仲尼之世胄”。只要清朝皇帝承认过去民族压迫的错误,拥护孔子后裔,做“虚君”,自己退居为齐桓公、晋文公般的霸主,发愤自强,那么反满情绪可以平息,可以防止“逐加于满人,而地割于白人”。他反对满洲贵族统治的丧权辱国,而对汉族地主阶级还存幻想。他向往的还是明治维新式的“革政”。章太炎认为共和政体不如专制政体。章太炎阐述的,有三层意思:代议制的民主共和政体不能行之于中国。政党与议员勾结,这种共和政体还不如专制政体为宜。结论是建立共和政体只能是不得已之举。认为清朝推翻后,中国还是行专制政体为好。
这个素材人物我们可以运用到“博学、狂傲、耿直”三个不同的写作话题当中,接下来我以“故事+论点”的角度来讲解一下怎么用。
博学
章太炎从小跟随自己的外祖父学习,接受传统的经学教育,青年时代又受到了西方近代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他曾在著作中阐述西方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新思想和新内容,与此同时,他也坚持弘扬国学,认为国学是面对西方挑战的精神动力。
由此引出论点:博学,意味着博大和宽容,唯有博取广收,取精用弘,才能融会贯通。如章太炎一般的博学之人,不纸上谈兵,不故步自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狂傲
章太炎性格刚烈,嫉恶如仇,蔑视世俗,常有一些叫人摸不着头脑的奇异举动。凡人有不善,他必严厉呵斥,哪怕对方身居高位也毫不留情——袁世凯想复辟称帝,他怒骂其“民国之叛逆,清室之罪人”,将其气得七窍生烟。就连平日里登台讲课,他也要说:“诸君能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
由此引出论点:章太炎因为自己的逾矩而得了个著名的外号,叫做“章疯子”,世人对他的惊世骇俗之举颇有微词,他却懒得为自己辩解,对看不顺眼的政客和军棍一如既往的疾言厉色,坚持以狂傲不羁的面目示人。
耿直
章太炎在日本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到处发表演说,主张增进国民道德、树立民族自信,批判欧化主义者自轻自贱的心态,直言不讳地揭露改良派“追名逐利”的丑态。
由此引出论点:章太炎早年有维新之志、革命之心,许多有先进思想的志士都折服于他渊博的学识及和蔼可亲的长者风度,钦佩他的革命精神。鲁迅曾盛赞他不屈不挠的意志,称他为“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
以上就是今天所讲的人物素材,章太炎。简单回顾,章太炎的故事可以用于阐述博学、狂傲、耿直等分论点,在写作练习中,大家也可以根据他的故事自由发挥,延申其他论点,有理有据即可。17出品必属精品,明天见。
清末明初?
玫瑰冰糕 回复 @_dujie_: 清末民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