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 曹雪芹构思的元妃之死——九十五回(三)

041 曹雪芹构思的元妃之死——九十五回(三)

00:00
23:51

第四十一讲  曹雪芹构思的元妃之死——第九十五回(三)


喜马拉雅的听众,大家好,欢迎听马瑞芳品读红楼梦续·后四十回。我们继续看程伟元高鹗根据无名氏续书补订的第九十五回的内容。九十五回的回目是“因讹成实元妃薨逝,以假混真宝玉疯颠”。我们看看曹雪芹构思的元妃之死是怎么回事。


曹雪芹《红楼梦》完成了,一百一十回,包括元妃之死的描写,还在前八十回四个地方留下元妃之死的暗示,脂砚斋的评语对这些情节怎么样预示元妃之死有明确点评。


可以推测曹雪芹笔下元妃之死如何写的四个明确论据是:


第一个论据是,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看到贾元春的画、判词、听到关于贾元春的歌词,脂砚斋评语点出这些判词歌词预示元春之死凶险之至;


第二个论据是,第十八回,元妃归省在荣国府点戏所点的剧目,脂砚斋评语指出预伏贾府之败和元春之死;


第三个论据是,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元春的灯谜意味着她将会像爆竹一样毁灭:


第四个论据是,第七十二回,王熙凤梦到不是自己家娘娘来找她要一百匹锦,意味着元妃面临着皇室的激烈斗争,而皇室的激烈斗争会导致贾府的百年辉煌给终结,也就是一百匹锦被夺走。


把《红楼梦》前八十回这四处描写和脂砚斋评语综合起来研究,我得出三点推论:第一,元妃是死于皇室内部两派政治势力你死我活的斗争,死于宫廷内部的斗争。第二,元妃是被皇帝处死的,而且是被皇帝下令用弓箭上的弓弦勒死;第三,元妃之死给贾府带来灭顶之灾。


我们具体看看前八十回有关描写和脂砚斋评语,看看从这些描写和脂砚斋的评语能不能得出我说的三个推论。


先看第一个论据,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看到有关贾元春的画、判词、听到红楼梦曲里面关于贾元春的歌词:


小说这样写,贾宝玉看到:“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红学家通常把这幅画解释为:画着一张弓,弓箭的“弓”,谐音宫殿的“宫”,弓上挂着香橼,香橼的“橼”谐音是元春的“元”,这幅画的意思是说贾元春进了皇宫。但是弓上挂着香橼,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解释,清代宫廷有记载,弓箭的弓弦是皇宫缢杀犯罪妃嫔的工具。这样一来,弓上挂着香橼,就可以解释为贾元春是被皇帝下令赐死,而且是用弓弦勒死。


贾元春的判词是:“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续书作者把“二十年来辨是非”演义成贾元春做了二十年妃,是牵强附会,我认为“二十年来辨是非”意思是贾元春二十岁被封贤德妃,“榴花开处照宫闱”是说贾元春像火红的石榴花令宫闱生辉。贾府另外三姐妹都没她风光。可惜她命不长。最后一句有“虎兕相逢”“虎兔相逢”两种版本,“虎兔”意味着元春死于虎年和兔年之交。有的考据者认为,这又恰好符合康熙去世、雍正上台干支,这是隐写曹家的败落史。“虎兕相逢”虎和兕都是凶猛的动物,暗示是两种强大的政治势力,“虎兕相逢”意味着元春死于两大派政治势力斗争中;对“虎兕相逢”和“虎兔相逢”,我选择“虎兕相逢”,因为有王熙凤之梦可以作为佐证,说明元妃确实是死于政治斗争,而且不得正死。


《红楼梦》曲关于贾元春的歌词是[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


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恨无常]这首歌是写元春之死。不少红学家认为是写元春在遥远边地突然死亡,所以是路远山高,她的魂灵劝父母亲趁早从官场抽身,以保全家庭。还有种解释是:“路远山高”并不是指寻常地理上的距离,而是指阴阳之间的距离。贾元春哀告父母的话,“望家乡,路远山高”,不是她生前从什么遥远的地方向父母托梦,而是她死后灵魂飘荡着提醒父母,“荡悠悠”这个词正是描写魂游的词语,其意境跟《长生殿》杨贵妃魂游接近。所以“路远山高”,不是贾元春临终时和父母的地理距离很远,隔着高山,而是贾元春已经死了,已经走上没有回头路的黄泉路,和父母之间隔着永远不可能再返回去的阴山。脂砚斋对贾元春歌词的评语是“悲险之至”,“悲”当然很悲惨,又“险”说明贾元春决非善终,而且给贾府的影响非常凶险。


    我们看第二个论据,第十八回元妃归省点的戏。贾元春决定贾府荣辱。元春归省点戏,预示着贾府命运。元妃归省点的戏,第一出戏《豪宴》出自清初戏剧名家李玉的名作《一捧雪》。莫怀古家有珍贵玉杯“一捧雪”,严世蕃向莫怀古索要。莫怀古用赝品代替。莫怀古门客汤勤向严世蕃告密,严世蕃因为这一个玉杯把莫怀古害得家破人亡。贾家在元妃封妃之后,有着烈火烹油般的势力,也会发生和“一捧雪”里边类似的以强凌弱的事件。贾赦勾结贾雨村,为几把扇子,导致石呆子家破人亡,这就是类似《一捧雪》的案例。所以《豪宴》“伏贾家之败”。贾赦虽然有类似恶行,贾府的人相当长一段时间却活得悠哉游哉,那就是因为有贾元春这个大靠山。贾元春如果死了,她的家族必定会随着完蛋。元妃归省点的第二出戏《乞巧》出自清代著名戏剧洪昇的《长生殿》。杨贵妃和李隆基在长生殿中乞巧,唐明皇对天发誓,愿“生生世世,共为夫妇,永不分离”。安史之乱发生,到了马嵬坡,六军不发没奈何,唐明皇下令缢死杨贵妃。元妃极大可能是被皇帝下令赐死,跟杨贵妃被赐死的情况相似,不同的是,杨贵妃被赐死是用白绫自缢,元妃被赐死是被弓弦勒死。所以,《乞巧》伏元妃之死。脂砚斋在《豪宴》边加的评语是“伏贾家之败”,在《乞巧》边加的评语是“伏元妃之死”,这说明,元春归省点戏预示着元春之死带来贾府之败。元春如果仍然活着,仍然得势,贾府的人怎么横行霸道都有皇帝撑腰。元妃死了,而且是被皇帝赐死,朝廷势利眼的重臣会像一群恶狼扑向贾府这群猎物,一等将军贾赦可能因为石呆子案件和平安州张金哥之死案件弹劾,甚至可能包括王熙凤放高利贷后。三等将军贾珍会因为尤氏姐妹之死受弹劾,工部郎中贾政也会因为儿子贾宝玉和优伶来往被弹劾,墙倒众人推,贾府很快一败涂地。


再看第三个论据,第二十二回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贾政想在元宵节到母亲跟前享亲情,结果贾府年轻人的灯谜让他越看越悲。特别是贾元春的灯谜,贾元春的灯谜不仅暗示贾元春的不幸命运,她还连带着整个贾府的命运。元春的灯谜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贾元春晋封贤德妃,使得跟贾府以及贾府背后的皇室势力,比如说北静王南安王府等,暂时使得那些敌对的势力,比如忠顺王府,胆尽摧,害怕了,但是好景不长,贾元春就像是爆竹,非常响亮却一响就完,贾元春将要像爆竹一样毁灭,灯谜最后一句“回首相看已化灰”,“回首”并不仅仅是回过头来看的意思,“回首”是佛教称凡人死亡的代名词,这一句可以跟第五回贾元春歌词里边的“儿命已入黄泉”对应起来。


再看第四个论据。王熙凤梦到别家娘娘来夺锦。第七十二回“王熙凤恃强羞说病”,凤姐对旺儿媳妇说:“昨晚上忽然作了一个梦,说来也可笑,梦见一个人,虽然面善,却又不知名姓,找我。问他作什么,他说娘娘打发他来要一百匹锦。我问他是那一位娘娘,他说的又不是咱们家的娘娘。我就不肯给他,他就上来夺。正夺着,就醒了。”这个梦非常巧妙。王熙凤做梦的背景是:荣国府经济困难、风雨飘摇,王熙凤这个管家奶奶病得越来越厉害,不管是贾府还是王熙凤都面临着忽喇喇似大厦倾,冰山要倒。贾母八十大寿后,贾府陷入财务危机,外祟却一再增加。皇宫的主管太监、周太监,动辄就向贾府要几百两甚至上千两银子。凤姐梦到别的娘娘向她要一百匹锦,寓意性很强,百匹锦是什么意思?象征着百年富贵,当初荣国公拜托警幻仙子教育贾宝玉时说过,我们家自从国朝定鼎,繁华已历百年,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也说,我们家已经有百年繁华,现在贾府的百年繁华即将终结,原因就是元妃在宫廷斗争中败给其他妃嫔,元妃失宠,太监才走马灯般地到贾府敲诈,即便王熙凤当场用自己的首饰典当给他们银子,他们也不停止,而且加紧继续敲诈。旺儿媳妇跟凤姐聊哪位太太、奶奶的头面和衣服折变了不够过一辈子。如果抄了家,那就连卖首饰衣服过日子的“活路”也没了。王熙凤梦见其他娘娘要一百匹锦,就是元妃被其他妃子夺宠最后丧命的预兆,也是贾府因为元妃之死被抄家的预兆,这也就是贾元春判词里边的“虎兕相逢”。


“虎兕相逢”到底是什么虎什么兕?很多红学家研究认为,从前八十回的描写来看,很可能指的这样两派:北静王、南安郡王为一派,忠顺王爷为一派,他们之间争权夺利,他们各自在皇帝身边有支持自己的妃嫔,北静王这一派就是贾妃,忠顺王那派就是梦中来夺王熙凤百匹锦的妃子。我怀疑,曹雪芹写完了一百一十回,也写完了元妃之死,正是他描写了这样的宫廷斗争,有可能犯忌讳,保留他手稿的畸笏叟才不肯把八十回之后的手稿拿出来叫人传抄,最后导致手稿毁灭,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大遗憾。


贾元春之死,给红学家留下了创造性解释的极大空间。


早在1980年云南大学红学家杨光汉用拆字等法推论:贾元春是“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的是贾元春是虎,柳湘莲是兔,他们相逢。柳湘莲是《好了歌》“日后做强梁”的角色,是他带领农民起义军兵临城下,京城内外受过贾府迫害的各色人等,如石呆子、张华、葫芦僧、倪二,还有贾府内部的一些奴仆都奋起响应,声势浩大。忠顺王趁机告发贾府藏匿逃人蒋玉菡,邢夫人赵姨娘趁机告发王熙凤,贾雨村落井下石,皇帝查出官逼民反、王室震荡,都是因为贾府,而柳湘莲和贾府有联系,皇帝遂下令把贾府的政治代表元妃赐死。杨光汉教授的解读当时在红学界引起很大反响,一时成为热门话题。


周汝昌先生一直把《红楼梦》小说和乾隆年间发生的历史事件比附在一起,他在《红楼小讲》《红楼梦的真故事》两本书里对元春之死的解释是:乾隆四年,皇族四家老亲王(康熙四个儿子)联合密谋,另立朝廷,准备推翻乾隆皇帝,第二年,乾隆皇帝在围场遇到庄亲王之子的密谋暗杀,险遭不幸,乾隆皇帝及时发现,囚禁了主犯。这种历史事态被曹雪芹曲折写进小说,元妃之死,正是她随驾到外围场,具体地说是在铁网山,事变突起,元春被敌对势力乘机杀害。周先生的观点又被其他的人,包括学院红学派的人和草根红学派的人加以演义,推波助澜。其实,把《红楼梦》和清朝朝廷秘事进行比附,并不是周汝昌先生的发明创造,这个事古已有之。《红楼梦》研究就是常有这样的现象,你提出一个以为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新观点”,其实二百年前已经有人就说过了。


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丁维忠在《红楼探佚》对元春之死做了比较详尽的剖析,他认为贾元春绝不是续书作者写的那种死法,她是在宫廷斗争中失宠被监禁,忧愤而死。


曹雪芹笔下的元妃之死,会和贾府败落紧密联系,续书作者似乎把这一点忽略了。不过,续书作者把元妃之死和宝玉发疯放到一起描写,客观上倒是把宝黛爱情和贾府盛衰揉合到一起的作用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兰石国际

    元妃上战场,打了个胜仗,然后以通敌罪名被皇帝下旨咔嚓了,这是目前我看到的最让人惊掉下巴的说法,黛玉守贾府,王熙凤还魂之类的,没错,就是癸酉本石头记

    马瑞芳 回复 @兰石国际: 笑倒

  • 李页

    我理解的二十年来辨是非,意思是在宫廷二十年来如履薄冰的观察判断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是跟随太子一边还是皇上一边?因为太子两次废立,让人无所适从。

  • 情殇落英

    清太祖大妃乌拉那拉氏阿巴亥就是被用弓弦绞杀殉葬的。曹雪芹如果写元春也是被同样的手法赐死那么确实有招惹抄家灭门的可能,所以被他爹给后几十回毁掉也不是没有可能。

  • 闲临牗

    元妃之死,解的好,可信。 亦发现红楼梦艺术魅力不朽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后四十回续书让它被动地成为了一种“开放性结局”,千人千面,自圆其说;又象一个大大的谜题,几百年来追随者众,解法各异,颇可玩味

    马瑞芳 回复 @闲临牗: 妙评,谢谢

  • 听友392934171

    红学家研究出元春是因宮斗被皇帝下令用弓弦勒死,既然是两派政治势力较量,贾妃的娘家人中两位候爷却均不知情,可能吗?再说,皇帝赐妃子死,史书常载无非一杯鸩酒或三尺白绫,想出弓弦勒颈这样残忍的死刑方法让皇帝用在曾经的爱妃身上,这位写书的曹雪芹也太狠毒了。

    马瑞芳 回复 @听友392934171: 历史上真有

  • 竹_i4

    元妃如真是如此死法,后三十回实不敢示人。

    马瑞芳 回复 @竹_i4: 确实

  • 浑朴无名

    感谢马老师!很多讲析都认同。歧义是不认为作者是清朝中期人。我支持蔡元培先生观点《红楼梦》作者是明末清初人,小说是隐写明亡清兴历史。作者不可能是包子奴才出身的曹寅孙子。都考证了,曹寅孙子只有个曹天佑,官至州同,其一生也没落魄到“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为什么硬把曹雪芹安给曹寅做孙子?再者,书中多次写“末世”一词,凤姐“凡鸟偏从末世来”探春“生于末世…”宝玉“无材补天”。敢问如果是清中期,何谈末世?被抄个家就谈“补天”?是否太自不量力? 书开头提到“吴玉峰…东鲁孔梅溪,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节…”,所以雪芹甚至是一个把原不成熟的小说底本整理润色成巅峰文学的参与者。

    马瑞芳 回复 @浑朴无名: 认真写文章去红楼梦学刊

  • 王建萍_nr

    刘心武续红楼梦写的就是皇室争斗至使贾元春死!

  • 消失的发言

    杨光汉那是代入当时时代背景,纯属胡扯。

    马瑞芳 回复 @消失的发言: 杨老师已经不在了

  • 1398022无求

    “曹雪芹写完了一百一十回,也写完了元妃之死”,这个推断我信! 曹雪芹根本不是做事半途而废的人。只是八十回以后的内容踩了雷、踏了线、犯了禁,在文字狱盛行的年代,不是可能而是必定招来杀身之祸、灭族之罪,因此,曹公雪芹方才作出了后半部红楼秘而不传、甚至毁损的决断! 也因此,对后半部红楼的重见天日,我们还可以抱一丝的希望!😁

    马瑞芳 回复 @1398022无求: 大概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