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讲 贾母来个道德绑架——第九十六回(上)
喜马拉雅的听众,大家好,欢迎听马瑞芳品读红楼梦续·后四十回。我们继续看程伟元高鹗根据无名氏续书补订的第九十六回的内容。九十六回的回目是“瞒消息凤姐设奇谋,泄机关颦儿失本性”。《红楼梦》的续书非常多,程高本之所以流传广且被读者接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续书作者相当漂亮地完成了“黛玉之死”,对《红楼梦》广泛流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九十六回“瞒消息凤姐设奇谋,泄机关颦儿失本性”、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这三回是《红楼梦》整个小说相当精彩桥段、被称为描写黛玉之死的精彩桥段。对于热爱《红楼梦》、希望看到完整故事、希望看到红楼人物结局的读者来说,黛玉之死是《红楼梦》后四十回写得最好的文字,在小说描写技巧上甚至可以以假乱真,跟前八十回一些著名段落比如红楼二尤的悲剧媲美。续书作者按照他的美学理想和他对红楼人物的理解,最后完成宝黛爱情和二宝婚姻。如果抛开续书作者是不是按照曹雪芹的定位继续塑造《红楼梦》一系列顶尖角色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等等,如果抛开续书作者是不是按照曹雪芹原有构思完成宝黛爱情的悲剧,也就是说,暂时抛开红学家唯有曹雪芹原作描写可看的思维,抛开红学家只有按照曹雪芹原有构思完成宝黛爱情悲剧才满意的思维,我们单纯把宝钗出嫁、黛玉之死看作某个作者创作的中篇小说,还真有可看之处。续书者把黛死钗嫁的故事写得酣畅淋漓、荡气回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很有感染力。在各种根据《红楼梦》改编的影视中,黛玉之死,往往也是重头戏。特别是徐玉兰王文娟演出的越剧红楼梦,那是重头戏。
续书作者是把贾宝玉失玉当作后四十回情节发展的枢纽,第九十五回已经写了贾府各色人等对贾宝玉失玉的表现,写到贾府的丢玉引来了假造的宝玉,一向惜老怜贫的贾母命令贾琏对假造者采取宽容的态度,贾琏还得按国公府公子那一套作威作福,贾府小厮和大管家赖大配合他演了场虚张声势的恐吓戏,市井混子抱头鼠窜,结束了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引来假宝玉的闹剧。
续书作者虽然最后给贾府安排了兰桂齐芳的光明前途,却也不得不写四大家族的覆灭。虽然这种覆灭有些地方有偶然性,比如王子腾之死,但毕竟不得不写四大家族的覆灭。九十六回开头写王子腾赴京路上突发急病,用错药,庸医一剂药就把准备拜相的达官显宦送上了西天。王夫人和王熙凤的娘家,官场最强有力的人物没了。那个叫“王仁”,也就是忘掉仁义的家伙却趁着处理王子腾的丧事到贾府来了,王熙凤这个哥哥王仁,实际用的谐音是忘仁,忘记仁义,这个前八十回没有出现的人物,是后四十回按照第五回巧姐判词“狠舅奸兄”设置的“狠舅”。王子腾的噩耗传给王夫人,她心疼不已。王夫人确实得心疼。除了史家,四大家族所有的败落都雷霆万钧般砸到她身上了。她的娘家眼看拜相的兄弟成了庸医手下的冤鬼,本来财大气粗的妹妹薛姨妈,家业凋零,儿子成了杀人犯,而这个杀人犯,还成了贾宝玉的大舅子。王夫人唯一的亲生女儿贾元春死了,唯一的亲生儿子宝玉疯了,王夫人毕生的对头、恶俗的赵姨娘的一女一子,仍然活蹦乱跳在奔他们可能的锦绣前程。王夫人怎会不感到难受?王夫人这个人因为剿杀大观园群芳、特别是晴雯,一直被读者厌恶,现在她竟然成了四大家族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最大受害者,这可真应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俗话,应了“日头不会常晌午”的俗话。
似乎上天还要继续给已经不堪重负的王夫人加码,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贾政又被放了江西粮道,这当然是续书者需要安排的小说布局:他得快马加鞭把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尘埃落定,顺便完成贾探春婚姻的调度。
按照封建伦理的三从四德,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女子出嫁之前要遵守父亲之命,出嫁之后要遵守丈夫之命,丈夫死后要遵从儿子之命。贾母却不讲“夫死从子”,她是个强势母亲,是贾府说一不二的太上皇。宝玉挨打后贾母夺了贾政对儿子的教育权,在孙子贾宝玉的婚姻问题上,贾母又夺了贾政的决定权。按说贾宝玉的婚姻得贾政说了算,但是王熙凤提出一个宝玉一个金锁后,贾母竟然根本不考虑贾政的意见,也不说要征求一下贾政的意见,立即拍板,定下金玉良缘。贾母如果征求贾政的意见,金玉良缘能不能顺利通过,还真是在两可之间。王夫人平时把金玉良缘造的舆论,大概已经把贾政耳朵快吵聋了,元妃带指婚意向的红麝香串,贾政不会不知道,王夫人要薛宝钗做儿媳妇,贾政为了维护王夫人夫妻关系,可能接受薛宝钗做儿媳。但林黛玉又是贾政亲妹妹留在人世的唯一骨肉,大观园各处命名,林黛玉起的凹晶馆、凸晶山庄,贾政二话不说接受,说明贾政欣赏这个外甥女,而姑舅之间结亲在中国古代又是特别正常。如果征求贾政的意见,到底选薛宝钗还是林黛玉,还真在两可之间。
贾宝玉失玉疯颠,贾母再次出手,为了救孙子,她派人算命打卦,打算用金命的人给贾宝玉冲喜,也就是必须违犯朝廷贵妃丧事期间不得婚娶的规定,尽早地把薛宝钗给贾宝玉娶过来。但是这件事,理论上还得贾政出面完成,至少得贾政点头。贾母怎么办?采取道德绑架,给贾政来了个二难推理。那就是跟贾政摊牌:你接受我的安排,你就是既孝顺母亲又疼儿子,不接受我的安排,你就是不孝之子和残忍的爹。贾母怎么样将贾政军的场面写得特别好:贾母把贾政叫来,说:“你不日就要赴任,我有多少话与你说,不知你听不听?”说着掉下泪来。贾母真是个好演员,威胁儿子的话得含着眼泪说,很狠又很带感情。在那个时代,不管多大年纪,儿子怎么能不听母亲的话、怎么敢不听庭训?贾政忙站起来说:“老太太只管吩咐,儿子怎敢不遵命。”接着贾母哽咽着说:我今年八十一岁,你又要做外任,我所疼只有宝玉,他病得糊涂,还不知道怎么样。我叫人给宝玉算命,说要娶了金命的人帮扶他,要冲喜,不然只怕保不住。我知道你不信那些话,所以叫你来商量。还是要宝玉好呢,还是随他去呢?贾母太高明了,我都八十一岁了,你放了外任,不知道你任满回来还能不能见到我,所以现在你就得把你该管的事办了,那就是你儿子的亲事,马上给我定下来。我唯一疼的只是宝玉,不管采用什么办法,我都要挽救他的性命,你这个当爹的是按照我的主意救他,还是随便他去死?贾母这番话,既是道德绑架也是亲情绑架。说它是道德绑架,那就是你听不听母亲的命令?说它是亲情绑架,那就是你疼不疼你嫡妻生的儿子?贾母还对贾政说:你的媳妇也在这里,你们两个也商量商量。这个话只是说说而已,王夫人根本不被贾母放在眼里,贾赦犯了错,王夫人都得挨贾母的训,在贾宝玉的婚姻问题上,连贾政都被贾母视若无物,王夫人算个老几?贾母的家长作风、家长威风,在贾宝玉的婚姻问题上,跟宝玉挨打时的表现如出一辙。
贾母发话,贾政回复,讲的相当感人:“贾政陪笑说:‘老太太当初疼儿子这么疼的,难道做儿子的就不疼自己的儿子不成么。只为宝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老太太既要给他成家,这也是该当的,岂有逆着老太太不疼他的理。如今宝玉病着,儿子也是不放心。因老太太不叫他见我,所以儿子也不敢言语。我到底瞧瞧宝玉是个什么病。’”
贾政要见宝玉了。当年贾政看到的贾宝玉是什么样儿?前八十回有一次特笔描写。贾政叫贾宝玉来传达元妃叫“禁管”贾宝玉进大观园读书,那个时候贾政看到的贾宝玉是:“神采飘逸,秀色夺人。”现在贾政看到的贾宝玉是:脸面很瘦,目光无神,大有疯傻之状。贾政很难过,想到:如果宝玉出事,自己年老没了后嗣,虽说有孙子,到底隔了一层。我看到这里,就想,这是为什么?贾政竟然把他那个宝贝姨娘生的宝贝儿子贾环忽略了。贾政回复贾母:老太太这么大年纪,还想法疼孙子,儿子岂敢违拗,只不过,姨太太那边说好了没有。其实这是个最次要的问题,贾政到底是个所谓从政的,他考虑问题还是比贾母周到。他虽然口头上答应:一切照贾母的主意办,却同时提出了现在给贾宝玉娶亲有三大障碍:第一,薛蟠现在还在监狱里,他的妹妹这个时候出嫁,哥哥生死未卜,妹妹出嫁,这合适吗?第二,贾宝玉按照已出嫁姐姐有九个月的功服,现在难以娶亲,这是把朝廷有关制度搬出来。第三,我只有几天功夫就要到江西上任。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这些事都解决吗?怎么办?
贾政提出这三点障碍,其实等于委婉地否定了贾母立即给贾宝玉成亲的决定。贾母脑子很灵活:如果兑现了贾政说的事,再给贾宝玉办婚事,宝玉的病越来越重,那个时候想办,他父亲也不在家,怎么办?贾母祭出两个字:“越礼”,不管朝廷的、家庭的、亲戚之间的一切规矩,我都不遵守,我就是要照我的既定方针办,为了救贾宝玉,什么朝廷法度,什么社会舆论,我都可以不理睬。贾母是太极高手,她见招拆招针对贾政的三点顾虑提出三条对策:第一,薛姨妈那边,我和太太去求他,再求蝌儿去求蟠儿同意,说是为了救宝玉的命,请他成全;第二,宝玉成亲,只举行婚礼的形式,一年后才圆房,算不上违犯朝廷有关服里不许娶亲的规定;第三,贾母说出最关键的词:金玉良缘。贾母说,薛姨妈说过宝丫头的金锁是和尚给的,要等有玉的才能结成婚姻,很可能我们靠着宝钗的金锁,把宝玉的玉引出来。宝钗很妥当,袭人很妥当,她们两个人又合得来。我看到这里就想:贾母又不是王夫人,她怎么连宝钗和袭人合得来她都知道?这个老太大成千里眼顺风耳万事通了。贾母讲完她这三招,告诉贾政,你只需要点头同意,你只需要给宝玉派下娶亲的房子,一切事都不用你管。
贾母这个老太太居然会偷换概念,什么叫服里不许成亲?指的就是在元妃姐姐九个月的服丧期内,弟弟不能举行婚礼。不能举行婚礼和举行婚礼后,夫妻是不是圆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甚至可以这样说:弟弟在姐姐死后九个月服丧期内和哪个女人上了床,甚至没听从父母之命私奔,都算不守封建礼法,不算违犯朝廷规定,因为没有正式婚礼。而贾母给贾宝玉安排的,恰好是朝廷法度不允许的正式婚礼。正如贾母所说:挑了好日子,按着咱们家分儿过了礼。赶着挑个娶亲日子,一概鼓乐不用,按宫里的样子,用十二对提灯,一乘八人轿子抬了来,照南边规矩拜堂,坐床撒帐,就算娶了亲。这不就是正式的婚礼吗?
贾母借薛宝钗给贾宝玉冲喜的打算,那是没跟薛姨妈商量就先提出来,定了盘子。对待久住贾府的亲戚,贾母简直把薛姨妈当成贾政那些门客来看待了。那就是,我怎么说,你就得怎么应。用薛宝钗给贾宝玉冲喜,这是一种完全以自我为小心、极端自私的做法,简直可以说是坑薛宝钗的做法。你冲喜就一定能冲得成,你冲不成怎么办?人家好好的一个女孩儿,如果只是定了亲,男方死了顶多算个望门寡,还有可以再定婚事的可能,如果举行了婚礼,男方冲喜不成送了命,那岂不是让人家娇养的女孩进门就做寡妇?贾母根本不考虑这种可能性,也根本不征求薛姨妈的意见,先把冲喜的事定下来,她和王夫人再去“求薛姨妈”,实际是居高临下地通知薛姨妈。这叫个什么规矩?这是国公府豪门对败落财主家的规矩。
贾政满肚子不乐意,并不是不乐意给贾宝玉娶薛宝钗,而是不愿意违犯朝廷制度,但他不能违拗母亲。只是把荣禧堂后二十余间房子指派给贾宝玉做婚房,其他事一概不管。
贾政顾虑这个顾虑那个,贾母考虑这个考虑那个,给贾宝玉冲喜,想办法叫这个也同意,那个也点头,他们都没想到的也认为不需要想的是:贾宝玉同意不同意?薛宝钗同意不同意?还有,这样做,置黛玉于何地?
据说薛宝钗最后又改嫁了贾雨村
马瑞芳 回复 @兰石国际: 吴世昌先生的观点
很遗憾,马老师读了很多遍红楼梦,却说王仁是80回后出现的人物,焉知王仁曾经同李婶一家、邢大舅一家以及薛蝌兄妹一起进京到过荣国府。
曾经是皇妃候选人的精明聪慧过人的宝钗竟然“慷慨赴死”,做了半死不活半疯不癫的宝玉的冲喜娘子!不由得肃然起敬:宝姐姐才是最可爱的人。😥
马瑞芳 回复 @1398022无求: 幽默妙语
后四十回真的有点看不懂,外祖母不心疼外甥女,心疼媳妇妹妹的女儿……哪跟哪呢这是
马瑞芳 回复 @1812860euua: 确实气人
大鼓书红楼题材也是黛玉焚稿流传最广 看来哪怕有一星儿亮点都不会被埋没
马瑞芳 回复 @一递一口绿玉斗: 一星光亮,妙妙
续书这段描写还是有些前80回贾政性格形象,贾政在强势的母亲面前只能唯唯诺诺。按照贾家这种冲喜婚姻的做法,虽然是完全漠视了黛玉的存在,摧毁了木石姻缘,但其实更是对宝钗及其家庭的轻视践踏,豪门千金小姐沦为被利用的工具,更为悲催.
马瑞芳 回复 @1890时光: 悲剧
曹公心里宝黛爱情的幻灭到底是怎样幻灭的呢?宝黛爱情是红楼梦这顶皇冠上最耀眼夺目的宝石,它的幻灭必是遭受封建制度的迫害,应该是控诉封建制度的最有力的武器,所以,黛玉失爱魂归情天宝玉遁入空门,宝钗应该是守着贞洁牌坊的贞女吧!
马瑞芳 回复 @1388876cnbs: 宝钗应该是个丈夫不在家也没有儿子的“孀妇”
木石前盟的感情,由于林黛玉的病逝而终,但是却感动了薛宝钗,所以成就了金玉良缘,这样不是更好吗!
马瑞芳 回复 @勤奋者健强: 是
不对呀,如果贾政也支持木石姻缘的话 那估计宝黛早就成了 ,这原著,他们就只剩下成亲没有成 其他婚姻的步骤都走完啦 然后这个时候贾府败落了 元妃死了 宝玉被逼逃亡 林黛玉不久之后病死了 ?
马瑞芳 回复 @迎风素荷: 贾政可能支持,但在前八十回没人提出来。
黛玉虽恨,宝钗亦惨。黛陨钗落,也要变成死鱼眼睛了,最惨且最具戏剧冲突的结局?非常适合剧目演出。 而雪芹大约原本要写的是一部半纪实文学,黛钗及众姐妹脉络发展和缓却更真实,这种真实事件穿插闪回的氛围里命运的无常羁绊半点不由人才更令人无限咀嚼与回味(这也是每每看到脂批便觉深入骨髓之痛与惜,不禁泪下唏嘘之原因)绝非一般戏剧可比。 这也是雪芹当初弃剧从文之目的。十年辛苦不寻常,只为怀念祭奠自己曾经鲜花着锦有人庇护可以依靠的荣禧堂大观园,叹叹。怎知非真经历其事其景又有谁能真解其中味,叹叹!
马瑞芳 回复 @闲临牗: 叹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