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毕生巨著《论语说》佚失,竟与朱熹有关?这部著作有多神奇?

苏轼毕生巨著《论语说》佚失,竟与朱熹有关?这部著作有多神奇?

00:00
06:30

苏轼的才学让世人为之钦佩,然而他的一部绝学著作却曾在历史中一度消失,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奇书呢?

在《东坡志林》第一卷《记游·记过合浦》中记录了苏轼这样一段经历:

元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100年的6月,苏轼结束了数年的在儋州的贬谪生活,渡海到了雷州半岛,准备由海康发往合浦。

然而,天公不作美,连日暴雨不仅使得海康到处是水患,还冲毁了许多道路和桥梁。赶路心切的苏轼选择了乘小船从海上前往白石。

6月30日晚,苏轼乘坐的小船在漆黑如墨的茫茫大海中漂泊无依,让苏轼心中升起一种无力的恐慌感。回想起自己的生平,他连连责怪自己为什么总是要屡屡置身于险境之中。

但是,当苏轼看见自己随身携带着的还没发表的《书传》、《易传》、《论语说》书稿时,苏轼心中又腾起了求生的欲望。他心中暗想:“既然老天都没把这些书稿带走,就说明自己必定能度过这次劫难。”后来,苏轼果然平安到达了合浦。

苏轼这段游记中所提到三部专业著作《书传》、《易传》、《论语说》,是他毕生的心血,以至在危难关头,可以重燃他对“生”的渴望,足见这三部著作对苏轼有多重要。

然而,这三部著作中两部的《书传》,《易传》都完好地流传至今,唯一《论语说》却在历史中一度遗失了。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著作,我们只能从古人对这部书的点评和今人的辑佚中对其风采窥探一二了。

苏辙在写给苏轼的墓志铭中专门提及了《论语说》并记录了苏轼对这部著作的情感:


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既成三书,抚之叹曰:“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当知我矣。”


苏辙认为《论语说》揭示了孔子学术的秘密,而苏轼也对自己包括《论语说》在内的这几部书感到十分的自得与自信。

据说《论语说》在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后来流放儋州时又进一步作了修改,因此可以说《论语说》是苏轼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完稿的,应该是集苏轼一生的才学和思想凝成的巨著了,难怪他会如此自得。同时,这部著作能获得苏辙的肯定也证明其水平着实不低。

儒学大家朱熹曾对苏轼的《论语说》高度称颂:


东坡天资高明,其议论文词,自有人不到处,如《论语说》,亦煞有好处。


据说《论语说》这部书在宋代流传很广,在当时许多的大文豪的记录里都有拜读过苏轼《论语说》的影子。然而,这么优秀的一部书在历史中却一度遗失了,这又是为何呢?

这也跟朱熹有着莫大的关系。

原来,朱熹出了一本《论语集注》,后来胡广又以此为基础出了一本《论语集注大全》,这两本书后来就成了科举考试的“考试大纲”,而苏轼的《论语说》则因其中有许多批判孔孟学说的观点,逐渐被读书人所淘汰。

据考证,关于《论语说》的记录在明末万历四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14年以后就消失了,至今未能找到原著。

1992年,马德富,卿三祥等人分别对遗失的《论语说》进行了收集整理并著述了《苏轼<论语说>钩沉》,才让我们对苏轼这部遗失了近400年的绝学有了一睹其芳容的机会。

从诸多学者辑佚的《论语说》来看,苏轼在这部著作中的观点十分鲜明,他主张治学应该将诸家学说融汇贯通,尤其是提倡将当时主流的“儒释道”三家学说融为一体。

同时,苏轼对《论语》中的“性命”之说以及其中的“政治”内涵作了更为深刻地阐发,并有独特的见解。

另外,苏轼还大胆地对《论语》中的不少观点进行了批判和驳斥,这也足见苏轼敢作敢为、严谨不苟的治学态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