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最“多怪”的山,龙的雏形“虺”,剧毒如生化武器?

《山海经》中最“多怪”的山,龙的雏形“虺”,剧毒如生化武器?

00:00
04:06

您可知道《山海经》里哪座山最“多怪”?当数“即翼山”没有之一。

在《山海经·南山经》中所记载的第三座山叫“即翼山”,是这样描述的: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即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这段文字只有37个字,却竟有6个“多”和4个“怪”。在《山海经》中记录的各山各海各国各地的奇异生物数不胜数,但绝大部分作者都能在书中记载其名称并描述其形状,独独对这座即翼山中的“兽、鱼、蛇、木”均以“怪”来统一概述,可见这座山有多神密!

在翼山中唯一可以明确的物种就是“蝮虫”,也叫“反鼻虫”,是一种毒蛇。据史料记载,蝮虫一般有三寸粗,头大脖子细,鼻子上有针刺,尾巴是焦黑的,身上颜色花纹就像是缠绕的绶带,花纹之间还有类似猪鬣一样的毛,这种蝮虫大的长七八尺,有上百斤。

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蛇吗?但经过进一步查证,古代所说的“虫”可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昆虫”,古时的“虫”是“虺”。

根据南朝的一本奇书《述异记》里记载:


虺五百年化为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可见,这种虺是上古神兽“龙”的初级形态上。

除此之外,中国历代的文献上对蝮虫的记载并没有太多神奇之处,但都在强调这种蝮虫有“剧毒”。

如王介甫在《字说》中描述说这种蝮虫很毒,任何动物触碰到它就会死。它攻击人,人也会被毒死。

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里记载了各种古代名医对蝮虫毒性的描述,一个比一个可怕。

如,一个叫“颂”的人说:如果人被这种蛇咬了,死的时候是身体绻缩成一团,头脚贴在一起的。

一个叫藏器的人说,其他蛇都是卵生的,但唯独这蝮虫是胎生的,而且人如果被它咬了,咬到手就断手,咬到脚就断脚,而且不久之后就会全身糜烂。这种蛇在七八月毒性最强,它常去咬树来排放毒液,被它吸过的树就会死。人如果碰到了沾有它唾液的草,也会长疮,浑身身肿胀。

这也太可怕了吧,感觉这种蝮虫的毒液有极强腐蚀性。但,如果真的被这种蝮虫咬了又该怎么办呢?

在《抱朴子》里记录了一个方法:如果人被蝮虫咬了,要立即用刀将被叮咬处红肿的肉割下来,扔到地上后,可以看见这块肉就像被火炙烤着一样,很快就焦糊了,这样人就可以得救。

我们现在也知道,被毒蛇叮咬的确很容易丧命,但这些古人口中所描述的现象是否过于夸张了,就象是某种生化武器似的,还是事实就是如此呢?

这种蝮虫如此剧毒,也难怪《山海经》要在描写“即翼山”上的生物时,要将其从众多“怪蛇”中单独拿出来说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