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接着讲胃经腑证。
狂、疟,温淫、汗出,鼽衄——指胃经里证会出现狂躁、疟疾、自汗、流鼻血等症。寒气使人畏缩,燥气使人发狂。阳明气不足,则肌肤合之不利而时开,故为疟。燥气化而为燥邪,即为“温淫”。因为太阳经气不足,已经失去“固摄”的作用,就会导致“汗出”。鼽衄,指流鼻血,阳明与太阴相表里,太阴脾不能统气、统血,上逆则为流鼻血。
一切血症,不过是元阳久虚,不能镇纳僭上阴邪,阴血外越,如鼻血、吐血、齿缝血、耳血、毛孔血、便血等。一般这种病人,二便自利,唇舌淡白,人困无神。最好用扶阳、收纳的方法,比如用甘草干姜或加桂枝、吴茱萸之类治之。
因为胃经在头面部最丰富,现在还有人得一病,就是头面部特别怕冷,这是什么原因呢?
按理说,头为诸阳之会,阳气独盛,所以最耐寒。如果不耐寒了,就是阳虚。治疗呢,可以服用小建中汤加附子,温补其阳,就好了。
附:伤寒名方——小建中汤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桂枝三两、炙甘草三两、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胶饴一升。(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小建中汤就是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其中,桂枝辛温,能扶心阳。生姜辛散,能散寒滞。炮附子大辛大热,可以壮先天元阳。这个病主要是阳不足,所以辛热之品多,而兼化阴,就是用药之妙。小建中汤可以说是仲景治阳虚的非常重要的方子,但药量使用起来,全看医生内心对医理的妙用,当轻则轻,当重则重。加减亦有不同,比如《金匮要略》中就有当归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的不同。
口喎,唇胗,颈肿,喉痹——口㖞,就是口歪,很多人一笑嘴就歪了,就是脾胃病。唇胗,指嘴唇肿胀、外翻,这是燥火盛而血不足,因为胃经“挟口环唇”。颈肿,喉痹,就是脖子变粗,嗓子不舒服。因为胃经“循喉咙”,只要胃寒,就会逼阳明火上行,就会出现嗓子的问题。
大腹水肿,膝膑肿痛。这是因为阳明燥气衰弱,而生腹胀,太阴脾无力化湿而生水肿。指胃经入腹部,走腿,所以胃经里证会表现在腹部和腿部的肿大,以及膝盖的肿痛。所以平时锻炼胃经的最好办法就是先前讲的“跪法”。
胃经里证还有: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
先说“循膺、乳、气街”,这是指胃经走胸部、乳房,穴位有气舍、缺盆、膺窗、乳中、梁门、太乙、天枢等,一直到大腿根的气街穴。只要沿胃经循行路线走的地方发生问题,都从胃治。
然后是“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沿途的穴位有:髀关穴、伏兔穴、阴市穴、足三里、上巨虚、丰隆穴等,在脚面上有解溪穴、冲阳穴、内庭穴、厉兑穴等,沿经脉循行部位出现肿痛的,都属于胃经病,包括脚面肿,和脚趾中趾的不能屈伸。
胃经里症最后一句是: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本经邪气盛有余,身体的前面胸腹等都会发热;气盛有余于胃,就会吃得多、饿的快。同时小便发黄,这是吸收不利,导致该吸收的精微流走了,津有余,则尿必黄。
今人还有胃强脾弱、胃弱脾强的说法。所谓胃强脾弱,胃强则胃腐熟功能亢盛,故消谷善饥;脾弱则脾运化无力,故大便溏泄。因为这种人吃得多,但脾不运化,还会虚胖,即“胖人多痰湿”,食后腹胀也属于胃强脾弱。现在网上有“吃播”一族,有些人竟然撑死了,或心脏病发作而死。所以说现在的网络文化真是有问题啊!而胃弱脾强,一句话就是:没食欲吃不下,还饿得心慌。脾运化太快,就会特别容易饥饿,可饭到嘴边,又食不下,或食后胃痛加重。脾气主升,邪盛时就是下焦的问题,比如会小便不利,身子沉重,腿脚无力。这两个毛病,找对了医生,都好治。
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而胃经正气不足,则身体的前面胸腹等都会出现寒栗,就是再脾胃和肚子上有板结状或按摩时会摸到条索状的东西。胃中寒则胀满,指胃气凝结不降必然胀满。这种病人现在太多了,吃完饭就肚子胀,各种不舒服,就是胃寒无以化食物。这不是什么健胃消食片和大山楂丸能解决的,因为消导药解决不了胃寒的问题,关键要温化胃寒。
现在好多人得了“食不下”之症,有以下几个原因:1)饮食生冷,停滞胃口的人,会见饱闷吞酸,胸膈胀痛等症,可以用温中行气消导之法治之。2)七情过度,总生气郁闷损伤胃气者,一定要先了解其原因,解其心结,外加用药。3)外邪,比如感冒等,胃气上逆。这种人一般会有发热、头痛、身痛,与夫恶寒、恶风、恶热、口苦、便赤、四肢酸痛等。治疗以祛外邪为主。4)因阳虚而食不下,阳虚,阳衰则阴盛,阴主闭藏,故不食。这种病人,没有外感,大多内伤,治疗以扶阳为主,通利三焦,比如病在中焦,用通脉汤,病在下焦,用四逆汤。5)因阴虚而食不下的,阴虚则火旺,火伏于中,人就会烦热、口渴、喜饮冷,甚至有呃逆不休,咳嗽不已,反胃而食不下诸症。如果病轻,可以试下人参白虎,重则大小承气之类。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因为真阳极虚,不能化生真阴,阴液已枯,病人一定少神气短,肌肤全无润泽,此时如果不用大甘大温以复阳,却用了大凉苦寒之药,就危险了,只有回阳,才能津液自生,然后可以慢慢进食,以求恢复。这些,就是治疗“食不下”的辨证。
用接地气的语言,拆解苦涩枯燥的上古经典!
曲黎敏 回复 @苹青果:
这个课程有配套的书吗?记不住这么多东西
曲黎敏 回复 @Michelle_xis: 有
感谢曲老师的讲解,精神身体都受益匪浅
曲黎敏 回复 @奥特Psychologist:
曲老师您好,我妈妈58岁,腰腿疼,(以前有过胆囊炎)我总结了四个治疗风湿腰疼的方子,甘草附子汤,附子汤,真武汤,肾着汤,我对照我妈妈的情况觉得前三个方子对症,刚开始疼得最严重的时候身体特别疼,胳膊肌肉疼的也很严重,喝了一周甘草附子汤,关节腿脚大好,但是口苦,吃了三剂小柴胡汤。口不苦之后又喝了四剂附子汤,腰腿明显好转,但是又出现口苦,没有食欲,请问还能继续服用吗?可否先改成真武汤试试?
曲黎敏 回复 @华子2378: 别拿你妈试药
曲老师你好,胃强脾弱,尿黄理中汤可以吗,谢谢老师指点
曲黎敏 回复 @平哥_J4: ?
曲老师,你好!我是中医小白,请教一个问题:十二经络除了任督二脉其他都是左右两条经络,请问左右两条经络分别有什么不同吗?尤其是身体脏腑有些只有一个 如 脾胃肝胆,那它们的左右经络左右又有什么特别的不同吗?
曲黎敏 回复 @山峰_7e: 无
曲老师,你好!中医治病为什么会有左病右治或者上病下治?请问这是什么医理呢?
曲黎敏 回复 @山峰_7e: 经脉
曲老师,您建议我们在50岁时把六七十岁的病痛解决掉,现在的好中医太少了,我们就信您、依靠您了
曲黎敏 回复 @悠悠_感恩所有: 别啊。自救
曲老师您好!孩子上高二,男孩。晚上12点左右睡,早上5点多起床。出现肠鸣,屁多,感觉脸肿胀(看上去正常不肿),这种情况出现半年多了,去医院就说是慢性肠胃炎。曲老师麻烦问一下这是不是脾胃不合的症状呀?谢谢您!
曲黎敏 回复 @1319022spde: 压力大
曲老师好 我见好些书 都是写的取类比象 不知道在中医上究竟是取类比象还是取象比类 求指教
曲黎敏 回复 @桃子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