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一杯好喝的中国茶(二)(作者:至酉)

泡一杯好喝的中国茶(二)(作者:至酉)

00:00
16:23
茶道精义,不过四字而已
很多长篇大论讲解茶道精神的,都是溯古通今地引经据典,博大高深。其实在我看来,茶道精义不是什么晦涩难懂的事,也就四字足以概括:“净”、“静”、 “精”、“敬”。
“净”
先说“净”。喝茶真的是干净的事情。我最怕看见布满灰尘的茶桌、沾满茶渍的杯壶、污迹斑斑的茶巾和邋里邋遢喝茶的人。这算是茶事的四不能见。每次喝茶之前“净手”是必须的。手上的油渍异味对紫砂壶会有很大的影响。紫砂壶因为材质原因特别吸味,沾上油腻就不好清理。不过就算用玻璃壶,油手印也是很影响喝茶的情绪的。
同样重要的是“净器”。茶具务必纤尘不染,但决不可使用化学洗涤剂。玻璃的器皿用魔术擦可以将茶垢一扫而空。紫砂壶不能用魔术擦,因为养壶需要茶汤的浸润。紫砂壶是需要投入多些心思的。每次使用之前要用开水里外浇透。这个作用除了净壶以外,还可以令壶身滚热,将投入的茶略醒一下,冲泡起来会更香。
做完这些最后要尽量做到“净心”。我始终觉得喝茶不适合大起大落的心情,更不适合费尽心机地去琢磨事情。喝茶应该是一个让身心恢复平静简单的过程。如果能够体会到“净心”一层,才是真正得了喝茶的好处。
“静”
第二个字“静”是有两层意思。首先喝茶的外部环境应该尽量安静。晨光微明、夜深人静自是好的,就是纷繁扰杂的白日里,也尽可能寻相对安静的时间用来喝茶。然后就可以放松身心,把心也安静下来。如果周遭的安静是有声中求静,那静心则是无声中求静。如果可以静到听风听雨最好不过,即便不能,也尽量将心情想象如高山平湖,避开凡尘俗世,自寻一处宁静。“静”的最高境界可能是“枯寂静”。平日里饮茶通常体会不到。但在漫长的一生中总会有那么几段时间,人是可以体会到如冥想一般的安静。那时茶不再是茶,是自流入百汇的甘露。这种“静”只可意会,言语的解说有些平庸苍白。
“精”
说到茶道的第三个要义“精”就不得不细致起来,专注于认茶、辨水、识器和解式。这四个方面每一个都是可以长篇累牍地深入进去的,而且想要达到一定高度,只能在经年累月的感悟积累中自我成长。
简单的说“认茶”就是全面掌握茶叶的历史、饮茶文化的沿革、茶叶种类的区分和各类茶叶的特色。这里有一些基本的还是要知道。比如茶叶最早来源于佛陀之国印度。虽然中国古书有记载,神农氏曾尝“荼”并引以为药用。而“荼”也被认为是茶。但作为提神醒脑的饮品有更加确凿的记载来源于印度僧侣。
在明代之前,茶一直是加盐和调料煮着喝的,曾经最早记载的团茶茶饼在战国时期就有,当时有名的“朱饼”贵值千金,维达官显贵才可一见。明朝的朱权“汲清泉而烹活火”,废团茶,创“茶灶”,方有了今天茶饮的模样。
茶文化中有著名的宋代“点茶”法和始于唐盛于宋的“斗茶”(也叫“茗战”)都可以了解一下,这将会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士族官宦人家的生活,增添许多代入感和画面感。
关于茶道沿袭有几部书不可不知: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宋代建安人黄儒所著《品茶要录》、宋徽宗赵佶所著《大观茶论》和清代陆廷灿所著《续茶经》。即使不能通读,至少也要了解一下大意。
茶叶的种类之多数不胜数,因此无须全部记住,只要了解中国十大名茶和自己最喜欢的茶是怎样的即可。
所谓“辨水”就是自古以来茶人们对于煮茶或沏茶之水的研判。饮茶必须活水,此为一向以来的定论。天下名泉无数,各有美名。我的理解应当是一方泉水一方茶。比如梅家坞的龙井茶必得那口“龙井”中的泉水冲泡出来最为醇香。这是不争的事实。到底是哪里的泉水最适合茶饮?清代乾隆皇帝曾令人遍评天下名泉,以轻重为优劣标准,所得结论是玉泉山的泉水以“质甘气美”而夺冠。京城西山的泉水固然甜美,但我相当怀疑这一结论的可靠性,会不会因为是惧怕远程要给皇帝送水而偏袒了玉泉山?不过质轻的水沏茶味美是千真万确的。这样的泉水可以盈杯不溢。凭肉眼可见,杯中水面高出杯沿几个毫米却依然不洒,甚至有的水高出杯沿后还可以浮起镍制硬币,实在令人惊叹。如此判别泉水的高下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说到“识器”有一部古书不可不知,就是宋代审安老人所著的《茶具图赞》,是中国流传下来的最早的记述茶具的书籍。有趣的是书里将茶具还冠以官称,令宋代人文文化精神通过“以器载道”得以宣扬。
现代茶人器具可繁可俭,具体到牵涉的物事真可谓琳琅满目,变化万千。不过我见过只用一只带滤网的玻璃公道杯和一只玻璃大茶杯,就将饮茶一事变成日日纯享。我想这才是懂了茶之美好精髓的人。毕竟不论茶人用的是明清古壶还是名家紫砂、是铁线哥窑还是铜胎柴烧、是明治铁壶还是纯银一张打,茶水的美味带来的愉悦是不会增添一分的。我说过了,好茶在于喜欢,自然不会在于美器。
当然,茶器所带来的繁复仪式感还是有文化蕴涵的。对一把紫砂壶或是一只主人杯的喜爱,在茶饮时是可以为心情增姿添彩的。客观地说,紫砂壶因其良好的透气性和吃水性,会很容易浸染茶香。所以紫砂壶沏茶的香气远远高于玻璃器皿,这一点特别是在两泡之后尤为显现。所以讲究的茶人会一茶一壶,将爱壶专用于自己喜欢的那种类别的茶。
关于紫砂壶应当另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了。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和清代吴骞《阳羡名陶录》合二为一的书籍《阳羡茗壶》是第一部关于紫砂壶的书籍。紫砂壶名家顾景舟编写的《宜兴紫砂珍赏》也可以翻翻。这样可以对紫砂壶的器型有个初步了解。
这里赘述一下普通人挑选紫砂壶的几点必须知道的事:第一是原矿泥;第二是手工为上;第三是三点一线,器型的工整;第四为出水和密闭性。
紫砂壶如今大量工业化生产。化工泥应运而生,以现代工艺可以做到以假乱真。常人是无法判定泥料的好坏的,唯有以“名家名壶”和作坊“自用壶”为简单判别。谨记原矿老坑泥料是出手一把紫砂壶的关键。手工壶的价值自然高些。通常在壶把的内侧有一道楞起的接缝可能是手工壶。但现在即使名家也会做半手工壶,普通人无法判定,只能依靠作者的标示和证书。不过有些名家会在壶内侧或壶底草书印记说明是手工壶,买时可以姑且相信。标准的紫砂壶去掉盖子,翻转倒扣,壶口、壶把和壶嘴应该三点在一线上。这样的壶使用起来出水顺畅,不溢不洒。当然现代壶型多样,有些壶型限制了三点一线的衡量。不过凡是不合乎此的,一定要在出水上亲自一试,以避免买到中看不中用的摆设壶。
紫砂壶的出水必须注水亲试。出水的水柱应圆滚平滑、流畅丰沛。紫砂壶的密闭性检查首先要轻轻晃动壶身,看壶盖是否发出声响。真正好壶的盖子是严丝合缝的。然后在出水时,用手指按住壶盖顶部的小气孔,如能干净利索地断去水流,说明壶身密闭很严,是把好壶。
还应当知道的是中国有四大名陶,(阳羡)宜兴紫砂不过其一,还有云南的建水紫陶、广西钦州坭兴陶和重庆荣昌安富陶,都有精美陶壶出世。
至于说到瓷壶、瓷杯、茶洗、盖承、壶承,中国的各路名窑精彩纷呈。景德镇的青花和粉彩、龙泉的青瓷、德化的白瓷、哥窑定窑汝窑瓷,花样实在太多了,恕不能一一道来。
唯一下笔一提的是紫砂茶宠,我还是偏爱“舞狮人”张爱成的作品,特别是其早期亲自制作的,设计传神,手工精美,还是挺值得把玩的。
还有其他茶饮器物如“茶具六君子”、茶巾、茶帘、茶炉、煮茶器、温茶器,甚至与之搭配的香道物事等等,在如今也是无所不用其极的精美奢华。不过所有这些并不添茶的一分美色,均是茶台上锦上添花的物件罢了。
最后一项的“解式”是指茶道流程仪式的详解。茶道发展至今已经是流派众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56289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