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大家好,我是佛洁!
我们将正式进入第一讲的内容讲解,第一讲重点和大家聊聊WHY的内容,也就是如何理解企业的战略环境、战略场景以及BLM体系可以发挥的作用。
这一讲一共有三个子模块,本次音频将重点讲解第一个子模块《价值型成长,中国企业的生存模式切换》
第一个问题想和您探讨的是,
「后疫情时代,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21年对企业来说是特别担心「落伍」的一年。
随着逐步清晰的趋势变化,我们不难发现:
第一, 中国仍然处在上升期这件事在社会中逐渐有了共识;
第二, 尽管全球化出现逆流趋势,疫情对经济产生冲击以及全球经济复苏在时间表上存在不确定性,但成就中国商业梦想仍然是当代企业家的追求,这个梦想没有被动摇与改变。
这两个没有变是最重要的基本盘。
与此同时,伴随着疫情后全社会、全产业链整齐划一的剧烈变化,CEO担心落伍成为普遍的心态。面对各行各业齐刷刷地在做数字化转型,即便是过去长生命周期的产业中也会出现新范式对产业结构的颠覆,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必然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放眼四周所有人都在变化唯独自己没变化、或者变化不够快当然会心慌…但变化本身也代表着机会,代表着企业可以发展得更好。
您会发现,头部企业都希望做平台,甚至是成为基础设施型的企业。这其中就包括两类:一类呢,是数字化技术基础能力较强的,比如互联网大厂。毫无疑问他们会认为现在是得天独厚的机会把互联网变成基础要素,将包括连接、运算等的赋能变成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而传统的各行业头部企业特别担心由于产业数字化将会根本性地降低竞争门槛,自己在行业内的主导权旁落,因此都在加速数字化转型的速度,至少保证自己在垂直行业中仍然发挥着核心作用。
而成长型的企业,也分为两类:绝大多数是在传统行业里的成长型企业,当前面临着后来居上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产业基础相比过去更加的完善,同时金融资本、人才、信息等其它要素也越来越容易整合。这类成长型企业普遍要做管理的系统化提升,也就是说企业能否把握住机会与自身的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在这类企业中做管理的系统化提升是非常明显的趋势。
成长型企业中另外一种类型是新兴技术企业,特别指最近3-5年内创业的技术型企业,极有可能是未来的新物种,它的发展模式从一开始就与过去的企业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是踩上了数字化基础设施的红利,同时受益于自身的技术积累,使得他们在认知的层次与水平更高,呈现出对外界反应更加的灵敏,在接受与处理新事物方面展现出更快更准的特点,外在表现就是企业能力发展的速度明显优于其他企业。
因此新兴企业在国家对互联网寡头进行反垄断措施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从反垄断的红利中去分一杯羹。过去大部分企业可能都没有希望再做成一个平台型企业,但恰恰因为政策红利又使得一批新兴企业,有希望成为垂类的平台型企业,而这种情况其实是有望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大繁荣。
面对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们也需要冷静客观地来看待中国企业的发展阶段和承载的历史使命。
第二个问题我们来探讨下,
「认清形势:500强榜单上的“中美差距”」
在 2020 年《财富》杂志揭晓的最新世界 500 强榜单上,中国大陆(含香港)公司数量达到 124 家,加上台湾地区企业,中国共有 133 家公司上榜。美国是121家,也就是说,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美国。这是让我们非常欣喜的事情,随着中国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国际的认可,中国企业也逐步进入到“世界杯”的比赛争夺中,追求更大范围的领先与超越。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认清现状,有一组数字特别需要我们关注,如果比较盈利水平,中国上榜企业的平均利润率约为4.57%,而美国的平均利润率约为8.87%,也就是说,中国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是美国企业平均利润率的一半左右(而2018 年为 60%左右)。
再深入挖掘下这个数字,上榜的中国企业中10家中国银行类企业利润占中国大陆企业利润总额的44%,几乎半臂江山。如果抛开银行类企业,中国非银行类企业平均利润只有近22亿美元,利润率约为 2.89%。作为对比,美国非银行类企业平均利润高达到63亿美元,利润率约为7.97%,接近中国大陆企业的3倍。
中国企业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都在经历由富到强的阶段,也都面临着动力模式转化的挑战。如果说过去的40 年,中国企业依靠发家致富的原动力完成了原始积累,未来30年,中国企业的使命则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领先”。
这就引申到了第三个问题,
「创新驱动:中国企业的生存模式切换」
绝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一件事,就是多数企业其实没有享受过太多“战略成长”所带来的红利,而是在享受资源集聚的红利。如果看中国企业发展的主脉络就会发现在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改革之前,最大的企业发展红利都来自于对要素资源的获取,例如:市场准入资源、资本资源、劳动力资源等等。
中国企业要想领先必须从过去的资源依赖型发展切换成战略成长型发展,那么,什么叫战略成长型的发展呢?战略成长的意思是不论市场总量如何变化,总有企业在其中扮演独特角色并且形成了高价值生态位的引领态势,这种引领态势不因企业要素资源多少的现状决定,而是通过战略设计以及持之以恒的聚焦而形成独特优势,这个优势跟行业及经济总量的增速是没有关系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在说“GDP增长率其实跟企业没什么关系,是因为作为企业在宏观经济中的影响和占比太小了,企业的好与坏、强与弱完全跟企业自己相关”。
因此,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需要改变生存的底层假设。市场的不确定和进一步跨界竞争发展的大趋势是不同规模企业共同要面对的,大家都会遇到发展机会,也同时都有生存压力。我们看到的现实是创业没有那么容易了,创业快死的更快;而有些巨头也因为盲目扩张和资金链的断裂而轰然倒塌,大家都是在战战兢兢和如履薄冰中去度过的。
而不同在于,大企业有资源优势,但是劣势是过去发展模式的惯性难以打破。与此同时,大企业所蕴含的战略智慧是丰富的,因为他们接触的市场面和竞争面要比小企业宽的多,所以大企业产生战略智慧的源头要比小企业宽。而小企业的特点是资源有限,因此对于自己发展的受限容易归因于资源有限(比如说客户、人才等等)。但是其实由小变大、几乎所有卓越组织的发展都是因为战略的智慧而使得这些组织能够克服重重困难,一路由弱变强。
所以大企业和小企业都需要破除自身发展上的底层假设,实现创新性发展的生存模式:大企业需要破除依靠资源优势仍然能获得胜利的假设;而小企业需要破除资源劣势影响自身发展的假设。
好了,这就是第一讲第一个子模块的内容,感谢您的收听,下一个子模块将和您探讨在趋势变化的背景下,企业的战略焦点与战略场景变化的核心话题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