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氏医案特点(3)

叶氏医案特点(3)

00:00
06:38
寝食不安,将及半载,已交四之气中,长夏湿土乘侮脾胃,虑及肌肿腹胀,故周身束筋利机,阳明胃脉是积,阅医药气血淆混,寒热互投,不以阴阳偏着调理,宜乎不应,议通补理胃阳为主,疏肝为辅,气宣阳苏,何虑痰浊之蒙昧,以茯苓饮法减术,合薛氏星附六君子意。人参,茯苓,香附,苏梗,白附,半夏,姜汁,陈皮。”

这个病例病症很复杂,经叶氏从脉症、天时、前医用药等层层分析,如抽丝剥茧,辨为胃阳虚而生痰湿、肝气乘侮之证,使人信服。

例二:“背痛得按摩愈痛,吐涎沫,短气腹满,小腹坚,小便不通,大便自利,下身麻木,不得移动,不食不寐,烦则汗出,病机多端,无缕治成法,思冷浊窍踞,阳微不行,为痞塞之象,二气既乖,岂可忽略,引仲景少阴例,急进通阳为要,议用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

这个病例病症多端,确实比较复杂,叶氏抓住浊阴蔽塞下焦这个主要矛盾,前后四诊都采用通阳法,以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或通脉四逆汤治疗,取温热佐以咸苦寒,直达下焦,终获效机。

五、分期治疗
叶案对疾病强调分期治疗,曾说:“盖病有见证、有变证、有转证,必灼见其初、终、转、变,胸有成竹,而后施之以方”,这也是叶氏治病的一个特点。医者治病既不可胸有成见,以病就药,又不能胸无成竹,被动地设法御病,应掌握疾病的发展变化,分清先后层次治疗。例如《三家医案》曾说:“崩漏不止,先用局方震灵丹,直达冲任以固之,继用人参汤,续其生气得效”。又如《临证指南》痹门杜案,初用木防己汤加减宣痹清湿热,中以玉屏风散合归芪建中汤加减固表而和营卫,最后以温养阳气、通补奇经收功,可谓胸有成竹,步步为营,法度严明。

六、组方原则

叶氏在案中经常指出组方的原则,这些原则可见其组方的思路。例如《三家医案》一案说:“古人以肾脏内寓真阳,非温不纳,肝脏内寄相火,非清不宁,用药之法,填实精气以固其下,佐咸味以达之,兼气重以镇之,介类以潜之,酸味以收之,复入滋清以凉肝,引之导之,浮阳内风,勿令鼓动。”又如《眉寿堂方案》一案说:“暑湿热都是一般浊气,弥漫充塞三焦,状如云雾,当以芳香逐秽,其次莫如利小便。”又一案说:“盖奇经诸脉隶于肝肾恒多,肾失纳,肝失藏,脉络气血消乏,何以束骨充形,此病之最近绵难却也、阅古人法中,脏真宜固,脉络宜通,非偏寒偏热之治。”《种福堂公选良方》一案说:“此皆烦劳办事,心阳过用,暗吸肾阴,下元日虚,虚风夹阳旋动不息,全是内损之病,治法取质味凝厚以填之,甘酸以缓之,重以镇怯,补以理虚,方是培本寻源之治。”这些论述,对组方主次分明,配合严谨周到,友映了他治疗处方的法度,对我们临证处方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七、重视调护

叶氏认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注意调护。他说:“颐养工夫、寒喧保摄,尤当加意于药饵之先”。“经云:大毒治病,十去其五、当此只宜爱护身体,勿劳情志,便是全功道理,愚人必曰以药除根,不知天地之气,有胜有复,谷食养生,可御一生,药饵偏胜,岂可入服。”其调护法大致有:

以到际恨,不知入吧乙,月旺月夏,合食不生,可仰一生,约饵偏胜,岂可久服。”其调护法大致有:

1.节劳静养:他倡导“潜心静养”,“安逸身心”。对劳损“必绝欲戒劳”,“山林静养”。

2.顺应时令:他倡导“顺天之气,以扶生生”,“最宜暖护背部”。

3.食物宜节:他指出“乱进食物,便是助热,惟清淡之味,与病不悖”,“吸烟上热助壅,是酒肉皆不相宜”。对脾胃病,“凡胜腻沉着之物当忌”;对外感病,“忌食辛辣肥腻”;对阴虚虚劳纳谷如昔者,“以血肉充养”;以小儿疳积,“忌食生冷腥肥凝滞”;对胃阳虚者,“禁鲜荤冷滑”:对蛔厥,“当用酸苦,忌进甜物”;对湿郁阻者,“先须断酒”:对遗精、燥症,宜“晨进人乳一杯,使气血阴阳引之导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