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对叶天士医案的批评商榷

第九节 对叶天士医案的批评商榷

00:00
05:42
17.运用叶天士方药的临床报道。

这些专题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超过前人的。最近又出现电子计算机研究叶案的报道,毫无疑问随肴研究叶案的不断深入,必将对叶案研究掀起新的高潮。

第九节·批评商榷

对叶天士的医学批评者,也时有人在。除徐灵胎褒贬皆有外清末陆九芝即是其中一位比较突出者。陆九芝在《世补斋医书》中,批评叶氏“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和“温热须究三焦”的论点,认为“温病热自内燔”,“阳明为成温之薮”,并认为神昏属“承气证”。他指责说:“遂开吴鞠通三焦之弊,置六经于不问”。这些批评意见,现在看来是值得怀疑的。温病有新感和伏邪、有三焦传变,以及用清心开窍治神昏,已成临床事实,怎么能一笔抹杀?此外,陆氏对《临证指南医案》温热门中席、张、顾、陈四个医案逐句批驳,尖锐地批评叶派。

今人姜春华,在《新医药学杂志》1978年8期发表了《叶天士的温病、杂病的理论与治疗》。姜氏在肯定了“叶氏根据湿病的全过程分为卫气营血四阶段,它正确反映了温病发展的规律,所以为后来医家所重视”的基础上,赞成陆九芝的批评,说:“叶氏认识了温病全过程的发展规律,没有掌握截断扭转的方药,所以学他的人不免如此”、又说:“我们看清代许多名医医案,治疗温病,包括湿温,经过中险证百出,令人休目惊心,其效果之所以不佳者正是受此老之教,用药轻淡如儿戏。近年来由于中西医结合,医疗有新的发展,如治大叶性肺炎用鱼腥草、鸭踊草之类清热解毒,不用卫分气分之说,疗效很高,过去肠伤寒用银翘、桑菊、一仁等效果亦差,有人不分卫气营血步骤、开始即用大黄、黄芩、黄连,疗效亦高”。此外,还对叶氏治虚劳常用建中汤于“久

·25·嗽哺热”劳怯之证.认为“实为误解仲景”;对叶氏治妇科推崇奇经八脉,认为“于前人无所增益,于后人亦资助不大”。

批评叶氏者,主要对《临证指南医案》温热门席案意见最大。兹录原案和陆九芝批语(见括号内)于下,供读者自评。另外,金寿山对陆氏批语提出不同看法,曾在1980年5期《浙江中医学院学报》发表了《叶案小议》一文进行反驳,也一并录于后(见金评)。

叶氏原案和陆九芝评语:“席姓,脉左数右缓弱(此为温热病脉),阳根未固(温热与阳根无涉),阴液渐涸(阳邪之甚>,舌赤微渴(亦阳邪也),喘促自利渡数(三焦大热),哺刻自热神烦,呓语(日哺许,阳明旺时也,初诊只有哺刻神烦),夫温邪久伏少阴(比沿喻氏之说,其误即始于此),古人立法,全以育阴祛热(古人治温决不育阴),但今见证,阴分固有伏邪(阳伏于胃,病在阳分),真阳亦不肯收纳(乃阳邪之充斥,非真阳之不纳),议仿刘河间浊药轻投(河间从无此法),不为上焦热阻(独此未用一药)),下焦根蒂自立(与下焦根蒂无关),冀其烦躁热蒸渐缓((不去其热,热何由缓)。

熟地炭,茯苓,淡苁蓉,远志炭,川石解,五味子(方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