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早日实现情绪自由?

如何早日实现情绪自由?

00:00
09:10

本节目由喜马拉雅独家播出,欢迎你加入我的ximi团,畅听专辑里所有的付费节目。

 

我的有声书新专辑《重口味心理学2 | 系列畅销百万册,探索人性的幽暗角落》已经上线,欢迎收听,这本书讲述心理学中最重口、最好玩、最幽暗的部分,矫正大众对于心理学的种种误解,揭开人类各种怪癖背后隐藏的终极秘密。《重口味心理学2》是一面心理学的照妖镜,在它的照射下,自闭症、潜意识、抑郁症、催眠、同性恋、碎尸杀人狂、性变态、临终关怀等再也没有秘密可言。

 

主播:许诺

微博:许不诺

书目:《情绪请开门:放出困在情绪中的自己》

作者: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澳门城市大学心理分析学博士张维扬


节目文稿:

 

《中庸》中说: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意思是说,喜怒哀乐还没有发出来时叫中,中就是内在、里面,发出来且都恰到好处叫做和,和代表和谐,比如是该高兴时高兴,该悲伤时悲伤,恰到好处就叫做和。

 

这告诉我们,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只要表达得当,都是正常的,没必要认为某种情绪不好而压抑自己。

 

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对情绪有着深深的误解,常常为了抑制某种负面情绪,而使自己的境况变得雪上加霜。

 

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其实生活在情绪构建的世界中,把握了情绪,就把握了生命的根本。

 

今天的节目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如果一个很活跃的朋友,突然变的打不起精神,连最爱的美食都吸引不了他,那他很可能是抑郁了。

 

所谓抑,即压制,郁,意为忧愁。抑郁就是忧愁情绪的不断累积。

 

抑郁的人,通常能量很低,啥都不想干,自我价值感低,总是否定自己,并且对现状充满无力感。

 

《情绪,请开门》中说,抑郁的形成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过于关注外在的功能,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二是,无法调和自身的各种角色和所有角色之外的自己的需要。

 

换句话说,就是人们把过多的能量用于追求外界的认同,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事——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

 

《庄子·外篇》中有个臧谷亡羊的故事:臧和谷一起去放羊,结果羊全丢了,有人问他们,你们放羊的时候在干嘛呢?臧说自己在看书,谷说在掷骰子。

 

但是不管在做什么,看书也好,掷骰子也罢,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羊最终都是丢了,在这里,放羊就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事没做好,再好的借口都无济于事。

 

书中还有一个这样的例子,作者的一个来访者,是个单亲妈妈,离婚时,前夫就质疑她能否把女儿培养成才, 于是,她就憋了一口气,要证明给这个不认同她的人看,把女人培养成才成了她生命中唯一的目标。

 

十多年后,女儿被国外名校录取,女儿离家不久,她就陷入了深深的抑郁,甚至还做出一些极端的举动。

 

因为,指向外在目标一旦达成,短暂的欢欣过后,往往是深深的空虚和对自我价值的否定。

 

她明明是为了证明自己却弄丢了自己!

 

因为她把自身价值的评判权拱手让人,并且给了一个并不认同她的人,却忽视了自己的内在价值,这就为她的抑郁埋下了一颗种子。

 

荣格说:向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所以,关注内在,审视自己内在真正的需求,做滋养自己的内在事情,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能量的人

 

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悲伤?

 

我们本能地排斥快乐开心以外的所有情绪,甚至看到亲友悲伤,对于自己的无能为力深表自责。

 

书中说:悲伤,帮我们回归内在,悲伤,是我们对一个丧失性事件的正常反应,丧失意味着生命缺失了一部分,唯有悲伤才能填补缺失的这一部分。

 

想一想,如果一个孩子,丢失了最心爱的玩具,悲伤不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吗?

 

如果我们失去了最亲近的人,还有比悲伤更贴切的情绪表达吗?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太过了!孔子说:我悲痛太过了吗?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能为谁悲痛呢?

 

对于自己得意的门生,孔子认为自己的悲伤是恰当的,也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抒发自己悲痛的心情。

 

有个年轻人,大学期间,他的母亲自杀离世,他非常自责,认为自己对母亲不够关心,以至于没能察觉母亲自杀的端倪,这种复杂的情绪困扰着他,甚至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

 

经过咨询心理医生他才意识到,其实,自己没有必要处心积虑消除自己的悲伤,只有悲伤才能表达出这样的深情。

 

不要刻意消除悲伤,悲伤有其存在的意义。

 

王尔德的母亲在困顿中经常引用普鲁士皇后流放时吟咏的诗句:从未在悲伤中咀嚼过面包,从未在午夜时分,哭泣着等待黎明的人,是不了解你的——来自天国的力量。

 

可见,我们可以从悲伤中获得力量。

 

我们该如何应对情绪困境?

 

书中说,接受所有已经发生的事情,是解决情绪问题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或里程碑。

 

因为一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就表明促成它发生的各项条件都已经成熟,是各方力量较量的结果,有其必然性。

 

无视这个必然性就等于忽视了整个事件链条的逻辑性。不断反刍已经发生失败,只能是现状每况愈下。

 

作者的一个来访者,是个非常优秀的人,因为一次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损失,被公司停职了一段时间。

 

由于心理有压力过大,总是沉浸在自责的情绪当中,导致焦虑失眠,停职结束后,也无法正常上班。

 

作者告诉他:问题的症结在于自己对那件事情产生的情绪,而不是那件事情本身,他最应该做的是接纳。

 

书中,给出了接纳的三个步骤:

 

首先,停止制造新的问题。

 

就上述例子中的这个人而言,由于没有接受自己被处分的事实,不断在信中臆想如果就好了,产生了严重的焦虑情绪,并导致新的问题,失眠,无法工作。

 

其次,聚焦当下。

 

如果能直面现实,接纳现状,就不会过度焦虑,引发一连串的问题。

 

被处分已是既成事实,应该收拾行囊,重新上路,消耗太多的精力在自责上,不仅于事无补,还让自己越陷越深。

 

最后,合理转变对情绪的归因方式,才能逐渐接纳情绪。

 

同样一种情况,不同的人会有不同反应方式,有时候决定自己产生什么情绪的是自己观念系统,即自己非理性的观念或看法导致自己不理性的情绪。

 

这就是著名的情绪ABC理论,即A(诱发性事件)→B(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信念)→C(情绪和行为)

 

即我们的情绪不是某件事情直接引发的,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观念、看法引发的。

 

比如,同样是因为工作失误被公司处分,甲认为,只要是人,就难免犯错,知错就改,就是好同志。

 

乙却认为自己犯错,影响非常恶劣,十恶不赦,以至于不能原谅自己,焦虑失眠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

 

所以当我们陷入情绪危机的时候,最有效的方式是调整我们的观念系统。

 

这本书告诉我们,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情绪背后隐藏着我们内心的需求,我们应该审视自己的情绪,让情绪自由流动,藉由情绪来了解自己,成就自己。

 

祝你能早日实现情绪自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74yo

    晚安~

    许不诺 回复 @1874yo: 晚安

  • Tuescany

    接受发生的一切 既然发生,就有其必然性。 不断反刍失败,只会使现状每况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