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变富 4

慢慢变富 4

00:00
09:15

慢慢变富4:选股八不投!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慢慢变富。今天我们来看看,作者的选股理论,他有明确的8不投,咱们先听完他的理由,然后老齐再说说自己的看法。


 


第一,不投强周期,他认为多数强周期行业,只在牛市中才有表现机会,而弱周期才是常青树。如果投资强周期,长期持有,那就是不断地过山车,涨涨跌跌,最终让人心态崩溃。而弱周期,你可以一直拿着,穿越牛熊。心里要平稳的多。


 


第二,重资产的企业不投,最好的投资往往都是轻资产高商誉。因为重资产的企业还是会受到周期的影响,一旦经济好就会产能扩张,而经济不好,往往收缩不及时,造成库存甚至亏损,相比较来说,轻资产的企业就船小好调头。


 


第三,单纯炒作概念的不投,股市是最爱炒作概念的,各种各样的主题层出不穷,目的就是讲故事,然后把投资者忽悠进去。其实任何股市都一样,但最后这些都是一地鸡毛。极少能反映在长期增长和业绩上。你押注这些,就相当于押注了极小概率。而且还是高位接盘


 


第四,处于强风口的不投,新兴行业处于风口之上,往往意味着备受瞩目,那么估值肯定特别高,而且加入的竞争者也会越来越多。最后就会搞的大家都没钱赚。创业者可以往风口上去,但投资者,尽量避免风口投资。特别是短期的热门行业。


 


第五,在天上讲重组故事的不投。确实重组容易出牛股,因为极具想象空间。老齐有个比喻,就好比你说要嫁给个富二代一样,那么这个梦,够你做几十年的。但是故事讲得越好,也就意味着预期越高,除非你有第一手消息源,否则只是从公开市场找信息,那么往往都是滞后的。这点老齐也比较有发言权,原来我们就参与过很多公司的并购重组。等我们往外放消息的时候,其实基本上各方势力都已经安排好了,放出消息,就是等着散户接盘了。


 


第六,不在行业内相对胜出的不投,也就是说,只投行业优胜者。作者认为投资迟一步没什么问题,看明白了再下手。如果这个行业还没有胜出者,那就先等等,比如空调行业,最早的其实是春兰空调,但是后来被格力干死了,2007年格力开始奠定了行业优势,作者也在这一年开始长期持有格力,还是1010几倍的收益,所以不要怕晚,等他脱颖而出又何妨。


 


第七,快速容易改变的行业不投,比如科技行业,这东西即便是行业领军人物也看不准,比如比尔盖茨当年就减持微软的股份,然后找人帮他理财,有人算了,如果盖茨当年不减持,那么拿到现在,将没有人能够在财富上超过他。马化腾也一样,在2012年微信刚出来前后,不断减持腾讯股票。所以这些第一线的大佬们都看不明白,就更不用说我们这些局外人了。


 


第八,看不懂的不投,这个就不说了。


 


作者把这些视为是自己的金刚伏魔圈,不可逾越半步。最后老齐多说一句,他这八不投有些绝对了,比如强周期,如果你能看懂周期的转动,那么强周期行业几乎就是给我们送钱的机会,比如在粉丝群里,老齐带着大家做了猪周期,有色金属周期,黄金周期,基本上都是一年多,60-100%的收益,非常可观,所以重要的还是方法和认知。另外,重组也不用抵触,关键看自己的消息源,在第几手上,如果你是最后一手当然就不能投了。还有科技行业,虽然看的懂的不多,但是有些东西,只要你买的便宜,仍然能给我们带来丰厚的回报,比如我们做的风格转换,中小创上面其实就有很多的科技行业,有的时候就是他们的机会所在。把风格这个事看明白了,你就已经是全国最顶级的基金经理了。而如果你不敢做中小创,那么你就很难超越指数。其实长期持有个股,比做风格配置的风险更高,难度更大。老齐这几年只做风格轮动,和周期轮动,行业轮动以及个股根本不碰,收益就已经非常可观了。所以知识还是要根据个人条件灵活掌握,看的懂多少,就赚到多少收益。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就好。


 


这也是能力圈的概念,巴菲特反复强调能力圈,他是能看懂一家企业的商业模式的能力,段永平曾经跟巴菲特吃了一顿饭,这顿饭上巴菲特一直在强调,投资就是要看懂一家企业的商业模式。什么叫商业没模式,也就是你得知道这东西到底是怎么赚钱的,更引申一步,就是为啥你能赚钱,别人却赚不到?利润从哪来?投资的背后并不是一个冰冷的代码,而是一个一个的生意。你把生意理解透彻了,知道他的利润来自于哪里,未来哪里可以产生增量。能看到生意的价值在复利增长。这时候压根就不用为价格操心。所以有一种说法,好的投资家一定都是好的企业家,如果你只上班,没做过企业,确实认知起来就比较艰难。哪怕你开个小卖部,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所以老齐到外面讲课,一直都跟大家说,最好能有个小企业,即便没条件,你也得找找身边的亲戚朋友,多了解了解,企业到底是怎么干的。


 


我们总听到一个词,就是市场特许经营权,巴菲特经常提到,这说的是比较好听的,但其实就是垄断,但凡有特许经营权的基本都是垄断,不是牌照垄断,就是市场垄断,要么就是品牌垄断。反正基本上他能够控制价格。其他竞争对手,对他没有价格干扰。只是碍于反垄断法,所以企业一般不愿意提垄断这个词。但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在A股市场上这种企业其实也很多,而且基本都是耳熟能详的企业,比如茅台,伊利,格力,这些产品,虽然也有竞争,但是在自己的细分品类里,基本上没有对手。他们也可以随便提价。只要缺少业绩了,就可以通过提价来暂时解决问题。当然老是提价也肯定不行,毕竟这个也有限度。


 


作者讲,特许经营也有弱势和强势之分,强势特许经营不需要强有力的管理层,谁来都一样。照样赚大钱,比如茅台就这样。而弱势特许经营,就是需要有强力的管理层推动,格力可能算是弱势特许经营。董明珠不挂帅了,未来可能还真不太确定,另外,就白酒来说,最早的第一白酒品牌是汾酒,后来汾酒战略失误,一蹶不振,然后是五粮液崛起,20年前,五粮液比茅台火,但是后来五粮液品牌做的太杂太乱,丢掉了高端的形象。茅台弯道超车上来。现在的茅台就已经是强势特许经营权了,已经换了几任董事长,还抓起来一个袁国仁,但茅台的经营并未受到任何影响。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买入一个企业一直不卖,是因为他是完完全全的吃下了这个企业,那么这个企业赚到的所有利润,拥有的现金流也就都被巴菲特所用,比如72年他买入喜诗糖果,花费了2500万美元,当时巴菲特说,这是一笔巨款,他甚至有些犹豫,因为按照格雷厄姆的标准,这笔投资显然是贵了。不过最后结果十分惊人,巴菲特前前后后一共买了3200万美元的,但最后税前总收益达到了13.5亿美元。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喜诗糖果好比一个印钞机,每卖出一磅糖果,就产生一份现金流收入。而且糖果永不过时,还可以随着通胀而涨价。巴菲特称这种印钞机一样的生意是完美的生意,当然与之相对的就是烧钱的生意,糟糕透顶,比如熟悉巴菲特的都知道,他投航空公司就基本没赚过钱。因为这种公司总是成本巨大,而且他的现金流你也别想拿走,他还要反复的投入市场,才能保证现有的生意。巴菲特说这就是烧钱的机器,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你就假设你像巴菲特一样,买入一家完整的企业,如果你能把钱每年拿走,那就是好企业,如果不但拿不走钱,还每年要往里添钱,那就不是好投资。举个不恰当的例子,10年前买房出租,收完房租,可以用来还贷款,弄不好还能剩下点钱,这就是一笔好投资。而现在你买房出租,房租大概只是贷款金额的一半不到,你还每个月得替租客出一半。那么这显然就不再是好的投资,因为你的现金流向是负的。


 


所以光有利润是不够的,还得看利润能否被拿走。再举个例子,你在北京生活,一个月1万,看起来挺多,但是租完房,吃完饭,发现一分钱存款都没有,这就不如在老家赚4000,每月还能结余三五百。


 


明天我们再结合护城河理论。谈谈作者的选股的5性原则和9把快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