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商鞅:秦国统一的奠基人,做对了哪两件事?

【法】商鞅:秦国统一的奠基人,做对了哪两件事?

00:00
21:10

今天我们来讲一个字:法,又一个抽象的、人为制造出来的文字,法在日常的应用,就是方法、法规、法律……2020年,因为罗翔老师迅速蹿红,我们对法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加深。

.

法的意思虽然抽象,但是无非就是一个意思:做某件事的具体规定,具体应用的区别在于,个人的法,叫方法、办法,国家的法,叫法律、法规。

.

历史上和法律对着干的无非两种人,一种人就是法外狂徒张三,这种人的下场大多数是被绳之以法,但还有另一类人,虽然同样与法作对,但是能够名垂青史,这类人是什么人呢?我们开始今天的内容。

.

虽法外,但无罪


大家对“变法”这个词儿应该不陌生,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戊戌变法等等。

.

哎不对,里面怎么有个另类啊,“改革”混入其中了,没错,这就是了解和法律“对着干”的伟人,你必须知道的第一件事:变法和改革是一回事

.

改革,是一系列行为,目的是对旧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做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比如我们前几年说的供给侧机构改革,目的是为了优化经济结构,也就是说,生产关系会发生变化。

.

而变法则是针对国家的法令制度进行的变革,比如商鞅变法,就是修改当时秦国的法令和制度的,目的就是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

.

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为啥呢?当然是为了该阶层以及目标阶层的利益。

.

所以这是一回事,历史上的每一次变法和改革,目的都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

不然你以为商鞅后来为啥被车裂了,因为别人的利益被侵害了,利益被侵害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的偷抢骗,比如今天不小心中了某个电信诈骗电话,赔了500块;另外一种就是间接被侵害,比如商鞅变法,改变了生产关系,于是利益变少的贵族很不爽。

.

所以别怕陌生词儿,看到变法就头秃,犯不着,可能就是个概念没读懂。

.

那商鞅到底得罪了谁?又是怎么得罪的呢?这得从上节开始。

.

上节我们讲了齐国善于用战略在博弈中获益,同期的其他国家也没闲着,“红海”环境下,竞争是无不用其极的,各国纷纷变法,咱们能叫得上名儿的变法,几乎都是这个时代的(不按时间顺序排列):

.

邹忌改革(齐)

吴起变法(楚)

乐毅改革(燕)

申不害变法(韩)

胡服骑射(赵)

李悝变法(魏)

商鞅变法(秦)

.

之所以要罗列出来,想告诉大家的是,这绝不是偶然现象,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都是通过改革变法走向强国之列的,这时候的改革,不似管仲改革时期那样,某一个人有“穿越者”一样的远见,而是大家的普遍共识。

.

更为有意思的是,你去翻翻这些变法,大差不差,谁也比谁好不到哪里去,看这段资料我都怀疑,这些变法方案都是一个模板下载下来的。

.

事实却是变法已经成了大国的军备竞赛,谁不变法,就觉得比其他人差点啥。

.

白热化的竞争环境下,谁也不比谁知道的少,今天也一样,如果还给你们讲知识,我就面临下岗的风险了,我得给你们讲怎么转化知识为己所用。

.

甚至,连过程都差不多,战国的大多数变法,都是某个权臣把握朝政后,做的一些改革,成为该政客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然后就没然后了,就像是川普根本不在乎奥巴马的医改一样,除非对自己有利,否则拜登也不会在乎川普曾经的政策。

.

变法成了战国时期强国的标配,就像是现在的手机都标配指纹识别功能一样,没有就有被淘汰的风险,但谁会在乎你用了多少加密技术?反正有就行,外行人也看不出差异来。

.

就是这样一个跑流程的事儿,结果却跑出个另类来,这个另类就是商鞅。

.

别人家的改革都是这样的,某某年,某某王,任命某某人为相,某某人发起改革,史称某某变法,唯独商鞅变法不是这样的。

.

别家都是君王跑流程,避免被淘汰。到了秦国,变法却是被动的,秦孝公迫于压力,根本不敢在明面上提变法的事儿,刚才我们也说了,变法会改变上层结构和生产关系,曾经有钱人,以后未必有钱了,曾经有权的,可能也会落马,虽然秦孝公逐渐发现自己的国家落后了,但是也没招,落后总比内乱了强。

.

商鞅就在这种情况下被推向了前台。

.

可以这么说,如果商鞅不想玩了,秦孝公也没辙,但是好巧不巧,在众多的战国改革家里,唯独商鞅一个人,把变法当成了自己毕生的事业去干的,因此,只有他的改革,会和别人的不一样。

.

商鞅变法与其他变法有四个不同,我先罗列一下,一会我们再翻出来讲讲:

.

1.公平意识

2.注重执行

3.注重结果

4.更高追求

.

这四点如果坚持一辈子,足够让一个人在历史里名垂千古了。

.

残暴的公平

.

又到了看图说话的时间,我们来看看法字怎么写。


左边那个大家应该都认识,水嘛,右边的就是去字,《说文》里,对法的解释和我们现在有点差异: 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zhì],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

翻译过来就是:水,代表了公平,去,代表不公平的要除去,所以法是一种追求公平的手段,刑,是惩罚的手段,不符合国家要求的,就要消灭掉。

.

虽然不一样,但是也相差不远,但是《说文》强调了,法的关键是追求公平,这是现代汉语里没有直接告诉你的道理。

.

商鞅变法之所以和其他变法不一样,因为商鞅看到了这一层面,其他的变法要求是赤裸裸的“大国崛起”,唯独商鞅意识到,国家没有崛起背后的真正原因。

.

国家落后,一般来说有三个原因:1.国家说的话,老百姓当放屁了;2.老百姓始终是国家的压榨对象,自己没有奋斗的意义了;3.生产资源没在国家手里,也没在人民手里,有人在蚕食国家力量。

.

变法基本都是针对这三样展开的,商鞅调研了其他变法,发现了一件了不得的事儿,为啥很多国家的变法没有持续效用?因为他们错误的理解了法的含义,变法只是为了谋取私利,根本没有营造公平的法治环境。

.

用一句很拽的话来说就是:他们的变法都是自上而下的,只有商鞅的变法是自下而上的。

.

你没听错,我用了一个很现代的词汇,法治环境,因为中国现在谈的法治国家的思路,就是来源于法家,而不是儒家。

.

商鞅2000多年前就知道,人心永远是不平的,靠人管,国家慢慢会倾向于满足当权者的私欲。想一碗水端平,只能靠写出来的条款,只有这些条款屹立不倒,才会让人民知道,公平是会存在的,这个国家对于人民的吸引力,就会越来越强。

.

就像今天我们常说的,公司要有制度,很多创业者不知道制度有啥作用,因为公司规模小,你说的话,能传达到每一个员工耳朵里,只要你不昧着良心,转头就忘了自己的话,有没有制度差别不大。

.

但是你公司如果扩张了,有一天开会,你发现会议室坐不下了,那此时如何与员工对话呢?就只能用制度呗。

.

商鞅管理的是国家,他与百姓们对话,只能通过法。

.

但是经常说话的我们,都知道一个浅显的道理,说话是自由的,信不信也是人家的自由,所以,无论要做怎样的改革,改革者都要先明白一个道理:我说的话,要怎么才能让人相信。

.

商鞅虽然有公平的意识,但是这种意识在当时,可是天方夜谭,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和封建制转化的时期,百姓在统治者眼里,和牲口没有两样,突然跳出一个人谈平等,别人会觉得这人有毛病。

.

商鞅需要建立威望,刷刷自己的信用值。

.

于是在拥有权力后,商鞅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大范围清理违法之人,就算有一点不规范的做法,就要用重刑去惩罚他,《100讲通晓中国文化》里,我讲过一个故事,太子犯罪了,商鞅直接让人给太子老师鼻子削了。

.

不但如此,商鞅还善于利用农业社会的特点——注重人际关系,因而实行了连坐制度,就是某人犯了罪,他的家人、朋友、邻居都要遭殃。

.

这样的酷刑,不但给自己未来被杀埋下伏笔,还在历史上留下了“酷吏”的恶名。连司马迁都说他“天资刻薄”,甚至有一派史学家认为,就是因为商鞅滥用刑法,为日后秦国灭亡埋下了伏笔。

.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商鞅只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当时的人一个直白的道理:我说话,是算话的,我说我的法令是公平,它就是公平的。

.

很少有人天生残暴,残暴往往是达到目的最直接的手段。

.

商鞅的三板斧

.

破译了商鞅残暴的秘密,我们才刚刚开始,刚了解了商鞅的公平意识。商鞅具体做了点啥呢?

.

首先他没着急变法,你去观察能做大事儿的人,都有这个特点,遇到机会,他不会贸然大规模投入,也不会完全置之不理,他会先定一个“进能攻、退能守”的预案。

.

比如你老板说:小张,公司的抖音号你玩几天,随便拍拍就好。

.

如果你真以为老板替你注册了个抖音号,那就太搞笑了,老板让你玩抖音,就是“进能攻、退能守”的预案:

.

攻:如果能做成当然好了,到时候给你涨工资,给你匹配其他资源。

守:就算是你拍的稀烂,这个项目要废了,公司也没多大损失。

攻守结合:如果你需要帮助,他会给你提供帮助,看你攻克得怎么样,然后再做下一步打算。

.

商鞅当然也是如此打算,先搞了个《垦草令》,大致的内容就是,不伤筋动骨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农业生产,给人民打打鸡血,加重商业税。

.

这么搞就想看一下,百姓的潜力到底有多大。

.

当时的旧贵族根本不知道商鞅要干啥,还以为又是一个新官上任三把火呢,烧过了这一阵子该干嘛干嘛,因而《垦草令》几乎没有得到任何阻碍,就直达百姓层面。

.

百姓一看鼓励生产,干嘛不呢?好容易不折腾我们了,多屯点粮食不挺好嘛。

.

商鞅因而也有了下一步打算,那就是分批次展开自己的攻势——变法要开始了。

.

大致来看,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有三个方向,也就是这三个方向的变革,奠定了未来2000年,中国封建王朝的模板。

.

方向一:你为谁活着?


确定变法后,商鞅重拳出击的第一条,就是为百姓赋能。

.

以前的百姓是奴隶,他们为自己的奴隶主(旧贵族)服务,不管生产多少,不管做了什么,自己只能勉强混个饿不死。

.

商鞅说了,你们想不想为自己活着?好呀,去打仗,有了军功,就能兑换成社会地位,你也可以像奴隶主们那样活着。

.

当然,你想活的平淡点,也没有关系,去开荒吧,开荒的、好好种地的,咱们免去劳役和赋税,国家让你们活很自在。

.

旧贵族们在这个时期,是没有太多抵抗的,就算是打仗,能有多少多少仗可打呢?我们也说过,现在可是七国均衡态,谁也干不掉谁,目前来看,军功是有限的。

.

至于开荒方面,你搞开发区建设,市区有啥影响呢?旧贵族们当然也是睁一眼闭一眼,等着“三把火”烧过去。

.

旧贵族无法预测的是,在商鞅变法一百多年后,商鞅为百姓赋能,却成了秦国强大的根本,秦国的百姓安居乐业,为国征战,短短的10年时间,这个曾经在边陲苟活的小国,一举灭掉了其他六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

.

这一步棋,是为100年后准备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商鞅是有预判的。

.

好的改革者,眼光都很远。

.

方向二:土地是谁的?


在第一步变法五年后,商鞅又提出了自己的第二部计划,古代国家的生产基本元素就是土地和人民,人民舒服了,就是拿回土地的时候了。

.

这个时间选定的非常巧妙,就是人民刚刚看到未来希望的时候,再给他们一个大大的甜头,想要自己的土地吗?这就分给你们。

.

好的改革者,都会拉拢一部分力量去对抗另一部分力量,从而减少自己的阻力。

.

以前的生产方式是这样的,统治者拥有土地,但是自己种不过来,于是画成一块一块的租给百姓种,这叫井田制。但因为生产资料的垄断,所以田租要多少你就得给多少。

.

商鞅准确意识到,民以食为天(秦末才有这句话,大家领会意思就好),虽然百姓努力工作了,但是这些旧贵族“寡头”们盘根错节,间接占据了很多土地,说到底是百姓给他们打工,国家又获得多少收益呢?

.

于是商鞅废除了井田制,土地没你们耕种可不行,所以,土地属于你们,并且允许自由买卖土地。

.

对于此项举措,百姓当然爽不得了,终于有了获得固定资产的希望,于是更加卖力投入生产,百姓想永远很简单,吃饱饭,饿不着,谁也不愿意造反。

.

当然这一举措会让旧贵族很不爽,不爽没事,还没有伤筋动骨,至少财富还在自己手里,因为你开放了土地自由买卖,并不意味着老百姓就能买得起。

.

要这么想,那么你又小瞧商鞅了,商鞅只是为了传达一个信号,国家始终在关注民生,仅此而已。

.

因为更狠的,就在后面了:你们买不起地啊,不要怕,去开荒吧!

.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

.

跟你们较劲算什么本事,有本事就开拓疆土,商鞅虽得罪了不少贵族,那也是顺便得罪的,他根本没把这些贵族,放在眼里。

.

更高的追求

.

方向三:国家是谁的?


好的策略都是逐步蚕食的,秦孝公当时把商鞅推在一线的原因,商鞅本人很清楚——不就是旧贵族和新皇权较劲嘛,逐步抢夺就好。

.

好的改革者,往往很有耐心。

.

人民、土地都在逐步重新分配后,旧贵族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此时的旧贵族发现不好玩了,以前大家虽然拿很少的粮食,就能干很多活,现在这些奴隶们开始挑三拣四了,干活的人越来越少,“创业”的人越来越多。

.

更可怕的是,虽然固定资产没有少,收成却逐年减少,虽然商鞅没有抢夺他们的财产,但是他们的财产却事实上减少了。

.

虹吸效应听说过吧?商鞅呢,只不过在人民当中,通过赋能的方式、给予土地的方式、政策等一系列的东西,为人民造出了一个虹吸壶来,这样就能吸纳贵族的利益,而不通过自己的手。

.

回到前面我说过,侵害一个人的利益,往往有两种方式,直接的方式和聪明的方式,商鞅选择了后者。

.

这还不算完,这些贵族突然发现,自己可能是最后一批贵族了,咋回事呢?

.

之前我们说过,国家大了管不了,当时的统治者就用开分公司的思路,结果搞出了个春秋战国大分裂的局面,这叫分封制。

.

商鞅可不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三家分晋时候的典故),分封制容易把国家搞散了,那咱们换个思路。

.

啥思路呢?不让开分公司了,那就去设各地的办事处,办事处是处理事务的,并没有实际权力的,就是只有行政权,没有其他的权力,说白了就是你给我打工,我给你发工资,你甭管你辖区挣了多少钱。

.

这么干有个明显的好处,统治者们找到了一条扩大权力辐射范围的方法,从原有的赋予权力,改成了赋予财富,捎带还建立了新的工作岗位——地方基层公务员。

.

这一招叫做推行县制,这个思路并非商鞅首创,春秋时期楚国就在搞了,楚国后来一家独大了,也是因为这一招用好。

.

说句题外话,后来从楚国出来的项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去开历史倒车,又回头搞分封制,给国家搞稀巴烂,商鞅的棺材板子差点没按住。

.

“办事处”设好了,旧贵族只能干瞪两眼看着,你们没啥军功,管不着我怎么管理自己的国家,而且有另外一件事也水到渠成了,统一了国家权力后,度量衡这类常用的单位,也就统一起来了,不然全国经济核算起来,搞出几百个单位,谁都不舒服。

.

融合有助于统一,统一当然也有益于融合,这是个辩证的关系。

.

综合来看,商鞅变法之所以为日后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原因就在于商鞅的4条心法:

.

1.公平意识——建立一个更公平的帝国环境

2.注重执行——不惜重刑打造国家“人设”

3.注重结果——为了长远的利益,不急于某一时的得失

4.更高追求——从不局限于短暂的成功,为了日后的大业,甚至牺牲小我。

.

从方法的层面来看,商鞅变法只干了两件事:一、尽量用间接的方式切割别人的利益,二、激发大多数人的主动性。

.

旧贵族在秦孝公这个绝对权力在位的时候,并没有机会对商鞅下手,所以商鞅变法可以很好执行,秦孝公死后,商鞅虽然难逃死亡的命运,但是此时的国家已经被调动起来,恨商鞅的人虽然可以消灭他的肉体,但是无法消灭他的意志,以至于秦国只能被迫走向富强的道路。

.

被迫这个词儿用有点荒唐,但事实也确实如此,当秦军开动的那一刻,商鞅变法才全盘展开,旧贵族在百年多的蚕食下,已经名存实亡。

.

秦在统一六国的路上,又有怎样崛起的秘密呢?下期我们接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李淳廉

    开浩老師不好意思,秦惠文王秦䦉的老師公子虔.當時因天子犯罪而受到商鞅的刑法是劓刑,被割的是鼻子,不是耳朵!

    开浩御书房 回复 @李淳廉: 感谢提醒

  • 开浩御书房

    商鞅是一个极富远见的人,他能理解事情的本质。 比如,谁拥有土地,谁拥有国家, 如何支配土地,决定了国家的强弱。 因此他的生命的延续,并不局限于肉体。 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商鞅却能发现这件事的意义。 同样,创业也是如此,有的人创业只是为了赚钱, 但是总有一类人能够看到自己所做之事的深远意义。 这样的格局,决定了他们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 圣人其实只有四件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御书房小书童

    金句集锦 历史上的每一次变法和改革,目的都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白热化的竞争环境下,谁也不比谁知道的少,今天也一样,如果还给你们讲知识,我就面临下岗的风险了,我得给你们讲怎么转化知识为己所用。 人心永远是不平的,靠人管,国家慢慢会倾向于满足当权者的私欲。 很少有人天生残暴,残暴往往是达到目的最直接的手段。 好的改革者,都会拉拢一部分力量去对抗另一部分力量,从而减少自己的阻力。 融合有助于统一,统一当然也有益于融合,这是个辩证的关系。

  • 周旭_学无止境

    法,重新分配利益。削掉老贵族,而不让他们反感,我想到了温水煮青蛙和鸣镝射马。

  • 刚刚放你那吧

    商鞅是个悲情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