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 苏格拉底式的辩论对我们还有意义吗?

79 | 苏格拉底式的辩论对我们还有意义吗?

00:00
13:25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苏格拉底式的辩论,对我们还有意义吗?

 

说到苏格拉底,他是古希腊时代一位关键性的哲学家。比较特别的是,他自己没有任何著作,没有写过一个字,但是他也变成大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因为有个年轻人叫做柏拉图,听他跟别人聊天听了八年的时间,后来柏拉图留下一系列的对话录,对话录里面的主要的角色就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思想就通过柏拉图的《对话录》流传开来。

 

说到苏格拉底,他这个人非常好学,喜欢思考,他常常在想许多问题。那么,他最有名的就是跟别人聊天谈话。他从来不正式开课,也不做公开演讲。只是每天上街跟别人聊天,至于跟谁聊天,他都无所谓,碰到谁,随便聊两句。或者听别人聊天,他有兴趣就参加,参加了之后,很快就取得了聊天的主导权。

 

然后,在跟别人谈话期间,他就充分使用了戴尔菲神殿上的第一句话“认识你自己”。他在聊天里面只要听到别人提到一些有关“价值”的名词。所谓的价值的名词,譬如说张三很勇敢,李四很诚实,然后这两个人有友谊,或者是他们谁是最美的这一类的词,是对人生做各种评价的。只要听到这一类的词,苏格拉底就不会轻易放过。他一定会跟你说,你用的这个词,譬如“勇敢”,代表你知道什么是勇敢。那请你告诉我,你所知道的勇敢是什么?大多数人经过他这样一问,都会觉得这好像很容易。结果回答之后,苏格拉底一再的追问,最后会让别人答不出话来。

 

所以,很多人有一种感觉,本来以为自己了解很多东西,什么是真、善、美,这些都了解。然后,跟苏格拉底聊天之后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了解,什么都是一知半解,这个称作苏格拉底的反诘法。反诘法就是你只要提到勇敢,我就反问你,你所谓的勇敢什么意思?像这样一种问答的模式,后来在教育上普遍应用,就称作“苏格拉底式的反诘法”。

 

今天我们如果说,苏格拉底式的辩论对我们有意义吗?当然有意义。因为尤其是西方哲学,它给我们什么启发?有三个重点:第一个是澄清概念,第二是设定判准,第三个是建构系统。

 

说到“澄清概念”,就是我跟别人谈话的时候,如果有人说今天天气很好,那么我当然要请教他,你所谓的天气好什么意思?因为,对每一个人来说,恐怕有不一样的标准。这还算比较容易回答,因为,你可以说是摄氏几度等等。那么比较难以回答的是底下这些词,譬如说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友谊,什么是虔诚?

 

我们就举这三个例子来说明。

 

在苏格拉底跟别人谈话的时候,有一次他遇到两位将军,就是带兵打仗的,他们就谈到勇敢。苏格拉底曾经在参加伯罗奔尼撒战争,也就是希腊地区各城邦的内战的时候,表现非常勇敢。那么所以他们就谈起来了。将军谈勇敢,其实很简单,就是下的命令,往前直冲,绝不后退就是勇敢。

 

那么,苏格拉底就立刻举出一个著名的战役。说你看在斯巴达跟别人作战的时候,一个将领曾经在作战期间叫士兵后退,然后再重新出发取得胜利。如果勇敢是向前冲不能后退,这个将军取得胜利怎么说?这一来,马上就要调整你原来对“勇敢”那种简单的想法。并且,你说勇敢是你可以服从命令,取得胜利,但你最后还是要问:勇敢的目的是什么?是要战胜对方。所以,要战胜对方就需要计谋,就要了解战争的本质,了解每一场战争它特别的情况。这一来就把你谈话的内容拓宽了,也加深了。

 

再看友谊。有一次苏格拉底遇到一对年轻的朋友,就谈到什么是友谊呢?苏格拉底就问他们说,你们两人是好朋友,有深厚的友谊,你们一定知道友谊是什么。我请问你们,友谊是两个人有相似之处而互相吸引,还是两个人完全相异而互相弥补?这个问题很有趣,如果你说两个人因为相似而互相吸引,但既然相似的话,你有了他也有,他有的你也有,这种友谊有什么好处呢?这不叫友谊,只是同类相聚而已,也谈不上什么特别的吸引力的。

 

那么,换个角度看,友谊是不是因为两个人相异,就两个人不同?就可以互补吗?现在,也有很多人经常强调这样的观点,说我跟什么样的人不同,所以跟他可以互补。但是,这可以说得通吗?你怎么知道你跟别人可以互补呢?跟你不同的人太多了,假设你是某个星座的,那么还有11个跟你不同的星座,你要跟哪个星座的人互补呢?苏格拉底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让许多人陷入困惑。他经常只跟别人对话聊天,但从来不给人明确的答案。为什么?他要人自己去思考。

 

所以,很多人跟苏格拉底聊天之后,觉得头晕脑胀。好像说,我自己应该面对这个问题,认真去思考。重要的不是标准答案,重要的是经过思考之后可以澄清概念,然后,才可以进一步设定判断。就是你做判断的时候,要说谁是好朋友或者是谁是勇敢的,要有客观的标准。然后,再进一步建构系统,把你各种对价值的评论跟人生怎么样结合起来。

 

那么,再进一步。一个很重要的故事,谈到怎么样才是对神虔诚。

 

因为,苏格拉底晚年的时候是被三个人控告,两大罪状:

第一个是说苏格拉底不信雅典的神明,自己找个新的神去信;

第二个罪状是说它腐化雅典的青年。

 

第二点的意思是,因为很多年轻人听到苏格拉底谈话之后,知道在社会上很多人浪得虚名,他们不见得有一定的知识却装出知识分子的样子。所以,很多人就怪苏格拉底把年轻人教坏了。至于第一点,说他自己有新的神,倒是比较特别的一点。苏格拉底说他根本就不会去什么反对城邦的神明。至于说他有新的神,那是一种误会。

 

苏格拉底接到法院的通知之后,一大早就到法院门口。这边所谓的法院,在古希腊时代是一个可以表演的剧场,有五百人是轮值的,担任法官,原告被告要各自说明他们的问题,然后回答,然后由五百人的审判团来决定有罪、无罪以及要判什么罪?

 

苏格拉底一大早就到法院门口等着开庭,这时候遇到一个年轻人,苏格拉底就问他:“你那么早来法院难道也是被告吗?”年轻人说“不是,我是原告”。告谁呢?告我父亲。怎么回事?年轻人就说了:“因为我父亲家里在夏天的时候雇了一个外地来的长工,长工跟我们家里工人打架,伤害了他,所以,我父亲身为家长,就把外地来的长工捆起来,丢在山沟里面,派人去戴尔菲神殿,去请教神明该给他什么样的惩罚。但因为晚上太冷了,结果这个人就冻死了。”所以,这位年轻人就说:“你看我父亲在没有得到神的同意之前,因为疏忽而让一个人冻死,等于他侵犯神的权利,所以,我要来告他。”

 

苏格拉底听了就很兴奋了,说你对神这么维护,代表你一定了解神是怎么回事。我被别人控告,正好有一点是对神明不敬,能不能教我怎么样是对神明真正的虔敬,也就是虔诚。这时,年轻人说了半天,怎么说的过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谈话有个重点,就是说神有很多,你让甲神喜欢的,乙神可能不喜欢,所以,你要侍奉哪一个神?任何一个行为可能都有神喜欢或都有神不喜欢。所以,你的标准在哪里?而另一方面,苏格拉底再进一步说,如果你要让神喜欢,目的何在?一件事情是善的,所以神一定喜欢,或者这件事情因为神喜欢,所以是善的。哪个对呢?想想之后才发现,的确,你做一件事情本身是善的,神按照神的性格一定会喜欢你做的善事。相反的,并不是因为某一件事情神喜欢的,所以他才是善事。这一下就完全倒过来了,重点在于人的身上。

 

所以,苏格拉底以这样的方式让雅典的人都重新思考许多人生价值的问题。当然,他后来被告的时候也替自己辩护,但是,他的辩护太过于强势,五百人的审判团不太可能听你一个人讲深刻的道理,最后他被判死刑了。很多人都觉得很难过,就问他说以后你不在了,我们要向谁请教呢?

 

苏格拉底给出一个千古以来重要的答案。他告诉这些年轻的朋友跟学生说,“今后,你们要按照你们所知最善的方式去生活”。也就是说你不要到处找人问了,你要了解自己,并且,你要去知道说什么是最善的方式。当然,你现在所谓最善的,也许将来发现不够善。没关系,你要真诚面对现在的自己,你将来找到更善的方式,你再调整去做更善的事情。这句话对我们也都有启发的意义。

 

所以,苏格拉底式的辩论不是只是呈口舌之力,而是要设法找到每一个概念它真正的意思。而这些概念主要是指价值上的分辨。

 

我们今天举例提到像勇敢、友谊、虔诚等等,把这些做人、处事、价值上的分辨都弄清楚,人生不是可以走上光明坦途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东西。

 

下一集我们的主题会说身体是灵魂的监狱吗?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彭文海心灵认一

    所知最善是我所知?

  • wsw吴风

  • 乾坤为体坎离为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