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二:大科技行业 07 大数据&云计算: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燃料与引擎

模块二:大科技行业 07 大数据&云计算: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燃料与引擎

00:00
26:06

从核心行业到龙头公司,开启我的股票自选计划。欢迎来到《我的股票计划Pro》(行业分析版),我是朱振鑫。


前面我们讲了人工智能行业,人工智能拉开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序幕,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一辆高速前进的列车,那么大数据就是这辆列车的燃料,而云计算就是引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大数据和云计算这两个密切相关的行业。


一、大数据的应用


人工智能之所以跑得越来越远,就是因为我们进入了一个数据大爆炸的年代,这个社会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海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给人工智能提供了最基础的燃料。


大家可以想一想,在80、90后小时候,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就是读读书、看看报。一个星期的报纸加起来才有几个字?而在信息化时代,我们每天吃饭、运动、浏览新闻、购买商品、甚至睡眠时,产生的数据都会呈爆炸式增长。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Statista的统计和预测,全球的数据量在2020年有望超过50ZB,也就是50万亿GB。按照一部手机128G的存储量计算,这大概需要4000亿部手机才能装得下。我国的数据储备量有望在2020年突破12.5ZB,占全球总量的近四分之一,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也是一笔宝贵的资源。


很多朋友可能会问,这些冰冷的数据能有什么用呢?其实单看这些数据本身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数据里面包含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叫做信息。信息会包含很多规律,我们需要把这些规律提取出来,最终应用于实践,这也是很多商家都想要的结果。


举个例子,抖音为什么能一度成为全球下载量最高的APP?靠的就是基于大数据形成的智能推荐。你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逗留,每一次播放,甚至每一次犹豫,都会被它记录到自己的数据库里,然后从中总结出你的喜好,进而按照你的喜好推荐你喜欢的内容,这才让大家有一种刷到停不下来的感觉。


我听头条的朋友介绍过,他们尝试过用资深的人工编辑推荐和智能推荐来给同样的用户推送内容,结果智能推荐完胜,产生的有效流量是人工的十倍不止。


是机器更聪明吗?并不是,原因是机器的决策是基于更广泛、更准确的数据,而人工编辑可能只是基于自己获取的那有限的一点数据,比如你调研过1000个读者,那对于人工编辑来说算是很难得了。但和机器的数据库相比,一个用的是飞机大炮,一个用的是小米加步枪,效果当然天壤之别,这就是数据和大数据的区别。


二、云计算的应用与分类


那云计算又是什么呢?当数据量很小的时候,用很少的几台机器就能解决问题。但是当数据量越来越大,最牛的服务器都解决不了问题了。这个时候就需要聚合很多台机器的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


但是又面临一个问题。一家公司如果自己去建设这样的信息系统支撑自己的业务,要自己建机房、买服务器、搭建系统、开发程序、设置专人维护,这种方式投资成本很高,而且不用的时候如果把这些机器都放着,非常浪费。


那么能不能需要计算的时候把这些机器拿出来用,不需要的时候这些机器去做别的事?云计算的出现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简单来说,云计算就是把买变成租。客户需要建信息系统的话,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向云计算提供商租一切他想要的计算资源就可以了,而且这些资源是可以精确计费的。打个比方,原来要喝水,还得自己去买工具打水井,现在已经有人把水井打好了,需要的时候只要接个管子就可以喝水了。


如果说大数据是数字经济的燃料,那么云计算就是引擎,支撑着上层的大数据处理。云计算满足了大数据系统中海量、多种类型数据的存储和计算要求,使大数据的实现成为可能。


此外,云计算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大数据拓展采集数据的渠道,因为云计算未来向行业领域的垂直发展将整合大量的行业数据,这对于大数据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没有云计算的发展,就很难有大数据技术的突破。


根据部署方式的不同,云计算可以分为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三大类别。打个比方来说,私有云就像整租套房,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改装成想要的云环境,而且资源不与其他人共享,安全性高。但是私有云的费用相对较高,并且维护成本也不低。所以私有云的使用对象通常为政府、金融机构等大中型组织。


公有云就像合租房,价格比较低,也不用用户自己维护,比较方便。但是你需要与其他的“租户”共享相同的硬件、存储和网络设备,私密性和安全性当然就不如私有云了。


有的厂商结合了公有云和私有云推出了混合云。混合云就像平时和家人在整租房里生活,如果临时遇到加班,就可以到合租房里获得额外的办公空间,可以在价格、安全性、灵活性等方面做一个平衡。不过缺点就是目前发展还不是很成熟,数据在两端移动,管理沟通的成本比较高。


三、大数据和云计算市场现状


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市场仍处于黄金发展期,大数据起步稍早,相对成熟,但增速在放缓,云计算起步稍晚,相对较小,但增长较快。2019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5397亿元,同比增长23%。


相比之下,云计算更具成长潜力。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1334亿元,增速38.6%。尤其是国内公有云市场增速较高。2019年国内公有云市场规模达689亿元,同比增长58%。


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云计算行业发展还在成长期,企业上云的时间也比较晚,存量市场比较大。私有云市场规模达645亿元,同比增长22.8%。


在国内市场,私有云甚至比公有云更受欢迎,政府、金融这些大型企业对价格敏感度不高,对信息安全、服务定制化的要求却极高,尤其是政府部门对私有云更加青睐。


未来中国的云计算市场依然有很大的潜力。中国电子学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只有30.8%的国内企业采用了云服务,而美国80%的企业已使用云计算,这也表明国内企业上云仍处于初步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链


那么对于这两个赛道,我们应该如何把握投资机会呢?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链比较长,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商业模式,我们要抓住产业链上市场集中度比较高、利润比较高的赛道,这是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最有前景的方向。


1.云计算产业链


我们先来看云计算的产业链。同样按照上、中、下游来划分,云计算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基础硬件设备提供商、IDC厂商,中游的云服务提供商,以及下游的行业应用软件。


(1)上游


上游企业主要包括互联网数据中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IDC,以及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交换机等核心设备,同时也涉及光纤、光模块等关键元器件,还有一些电源、机架、空调等周边辅助设备。


上游中比较核心的就是服务器和IDC数据中心。服务器主要提供计算、存储、网络三大必不可少的资源,IDC数据中心则是把规模化的服务器整合到虚拟的云端,是云计算最核心的基础设施之一。数据中心的资本支出中,服务器占比高达69%,其余环节占比都不足10%。



服务器


从业务属性来看,服务器更偏向于科技+制造属性,长期向国内转移是大势所趋。中国市场始终保持着高于全球的增速。2014-2018年中国服务器市场复合增速为26%,而同期全球市场复合增速为13.7%。2020年三季度,全球服务器厂商收入同比增长2.2%,中国市场的服务器收入同比增长了14.2%。


全球服务器市场中前五大厂商中有3家中国企业,占比在20%左右,拥有较好的卡位优势。戴尔和紫光股份的子公司新华三以20.7%和15.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第二。浪潮信息以9.4%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联想以5.9%的份额位列第四,华为以4.9%的份额位列第五。前五大企业的集中度CR5合计56.8%,格局较为集中。


国内服务器市场来看,浪潮信息持续保持国内龙头地位,市场份额达到28.7%,华为占16.4%,新华三、戴尔、联想都保持10%以上的份额。排在第六名的中科曙光占6.8%。


服务器市场未来的增长主要靠云计算推动,浪潮信息这样互联网客户占比高的龙头厂商的竞争实力处于持续提升的阶段,未来有望占据全球第一位置,2017-2019年归母净利润始终保持在40%以上的增速。不过华为服务器业务受到贸易战影响,市场份额出现下滑。



IDC数据中心


IDC数据中心是云计算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在商业模式上比较接近物流地产,简单来说就是在合适的地点拿地建设机房,并将其出租给云厂商。


从发展阶段上来看,我国的IDC建设比欧美发达国家落后5-10年,但是下游需求比较旺盛,因此增速较快。2014-2019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3%。2019年,我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占全球比例达20%,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2020年,IDC数据中心建设被纳入新基建,再加上5G商用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大幅提升IDC服务需求。虽然之前增速已经开始边际放缓,但预计2020-2022年复合增长率仍能达到27%左右,进入新一轮增长期。


IDC建设需要大面积、低成本的土地。在资本开支中,占比最大的就是拿地成本。目前,我国IDC有一半分布在市场需求更旺盛的北上广等核心城市,还有一些分布在土地面积广、自然资源丰富的内蒙古和贵州等地区,中西部地区机架建设的增速还要更快。


在运营开支中,占比最大的是电费,能占到50%。也难怪像沙钢、杭钢这样的钢铁公司都纷纷杀入IDC领域,因为它们有土地和电力优势。然而热炒之后,最大的风险在于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么多IDC?


未来IDC的发展趋势大概率是整体结构性过剩和一线城市稀缺性长期并存,龙头IDC公司更能够享受到行业规模成长和集中度提高的红利。


IDC服务商,可以分为电信运营商、云计算厂商和第三方IDC服务商。全球IDC市场由第三方IDC厂商主导。第三方数据中心Equinix和Digtal Realty Trus公司是全球数据中心的龙头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比分别是9.5%和5.7%。


而我国IDC市场上,基础电信运营商有资源优势,整体市场份额占绝对领先地位。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3%和2%,排名第三、第五。国内市场上,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34%、24%和14%,合计达到72%,占据垄断地位。


第三方IDC厂商市场集中度比较低,而且在规模上跟国外龙头公司相比差距较大。主要包括针对大型互联网厂商的万国数据(4.8%)、数据港(0.8%)和宝信软件(1.5%),以及针对中小互联网企业的世纪互联(4.5%)、光环新网(1.8%)和鹏博士(1.8%)。2019年,IDC营收规模最大的万国数据也才实现41亿元,而Equinix的营收已经达到388亿元。


从在运营机柜数量,可以看出IDC企业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2019年Equinix已经达到29.7万个,而国内厂商一般也就3万个左右,龙头万国数据、世纪互联分别拥有9万个、3.6万个机柜。


国内IDC行业仍处在粗犷发展阶段,从美国的经验来看,我国第三方龙头IDC公司未来发展的出路在于以收并购的方式实现扩张以及行业整合,实现市场集中度的提升。


综合来看,无论是服务器还是IDC都是产业链上技术壁垒较低的环节,利润水平相对比较低。浪潮信息的净利率只有1.4%,万国数据、世纪互联等IDC龙头公司还在亏损。而在上游利润率较高的核心配件存储芯片领域,基本都被三星、SK海力士、美光科技等国外龙头所垄断。


我国虽然有长江存储、合肥长鑫几家公司正在奋起直追,但与海外龙头还有很大差距。唯一国产化率比较高的领域是内存接口芯片。


不过该领域天花板比较低,2018年市场规模只有5.8亿美元,大的DRAM厂商都不愿意自己做,喜欢从外面买。目前全球的参与者有澜起科技、IDT和Rambus三家,我国的澜起科技的市占率已经达到45%,净利率高达60%,处于领先地位。


(2)中游


虽然都是使用云计算,但是不同的用户需要的服务是不一样的,有些公司可能只需要租借服务器、有些公司可能需要整套服务,而有些个人客户可能希望直接可以通过付费得到一个网站。因此,中游云服务提供商按照提供服务的内容不同,可分为三类,即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IaaS指的是把IT基础设施通过网络对外提供,用户可以在基础设施上部署和运行任何软件。打个比方的话,有点像共享厨房,商家为用户提供锅碗瓢盆,用户需要自己购买米面粮油等食材,并进行加工制作。


IaaS是国内公有云中增长最快的领域,2019年公有云IaaS市场规模达到453亿元,同比增长67.4%。中国云计算有60%以上是IaaS,这也是巨头们早期投入最高的领域。



平台即服务(PaaS)


PaaS提供的服务是把客户采用的开发语言、工具或者应用程序部署到相关的基础设施上。PaaS还有一个对应的名称,叫做中台。中台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本质就是服务共享。


还是以共享厨房为例,商家除了提供厨具、餐具,还提供了洗干净的蔬菜、调好味道的肉等食材,用户只需要考虑一下如何搭配各种食材即可,也就是前台的业务可以快速尝试迭代,不需要每件事都从零开始。中国PaaS市场虽然整体规模较小,但增速较快。2019年我国公有云PaaS市场规模为42亿元,同比增长92%。



软件即服务(SaaS)


SaaS指的是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订购所需要的应用软件服务,并按照订购服务的多少和时间长短付费。比起共享厨房,SaaS更像是外卖。相当于餐厅直接做好菜,用户只需要付费就可以享受各种大餐。


全球SaaS整体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增速平稳,美国的云计算市场以SaaS为主,占比超过72%。我国SaaS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增速比较快。


2019年我国公有云SaaS市场规模大概194亿元,同比增长34%。企业级用户对SaaS的认可度在不断增强,从2013年到2018年企业级付费用户数翻了18倍,未来市场空间还是非常广阔的,国内的龙头市占率有希望进一步提高。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全球IaaS云市场格局稳定,跑马圈地阶段已经结束,未来竞争主要集中在巨头间的市场份额争夺,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全球Top5厂商分别为亚马逊(44.9%)、微软(17.9%)、阿里(9.1%)、谷歌(5.3%)和腾讯(2.8%)。2015-2019年CR5合计市场份额从52%提升到80%。尤其是阿里云全球市场份额比2018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进一步拉开与第四名谷歌的差距,市场竞争力逐渐提高。


国内市场,2019年IaaS和PaaS Top5的厂商为阿里云(41.9%)、腾讯云(12%)、天翼云/中国电信(7.7%)、华为云(7.6%)和AWS(7.1%),2015-2019年CR5由63.4%提升到76.3%。阿里云竞争优势明显,持续拉大领先优势,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


腾讯云、中国电信天翼云都保持了很好的增速,华为云持续发挥在AI和5G技术的协同优势,在IaaS市场的排名与第三名差距不断缩小。二线IaaS供应商通常专注于某个垂直行业,比如专注于游戏、视频行业的Ucloud,专注于办公生态的金山云等等。


SaaS由于客户需求复杂,细分市场比较多,整体上看市场比较分散。在2019年全球公有云SaaS市场中,Salesforce占据了7.8%的市场份额、微软Azur占7.4%,SAP、Oracle、Google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4.1%、3.7%和3.1%。整体看来,全球SaaS市场仍然非常分散,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当前国内SaaS行业正逐步走向成熟,通用型和垂直型各有领军企业。通用管理类SaaS市场较稳定,各有不同侧重核心客户群。以ERP市场为例,CR6厂商占据约60%空间,其中用友网络大约占20%,金蝶国际约占13%。


金蝶国际主要聚焦国内中小企业以及大企业边缘性需求,自2016年以来一直维持90%以上续费率,用友网络主要定位国内500强大企业,2018-2019年面向中大型企业的续约率为63%、65%。


但是由于二者销售方式不同,金蝶国际的云收入增长要慢于用友网络,2019年金蝶国际、用友网络的云收入增速分别为55%、132%。从净利率来看,2019年用友网络为16%,金蝶国际为11%。


从纵向看,垂直SaaS竞争集中在各细分子行业,也出现一些龙头企业。如建筑管理软件行业中,广联达造价软件云化后预计国内市占率接近80%。


酒店管理软件行业中,石基信息预计成为世界前二的酒店信息化云产品供应商;金融管理软件中,阿里、华为在金融云平台市占率分别为28%、13%,分列第一、第二。背靠阿里的恒生电子和背靠华为的长亮科技领先优势明显,毛利率已经达到97%、50%。


(3)下游


下游应用软件类别非常多,其中市场空间较大的包括政务IT、医疗IT、金融IT、交通IT、工业软件等。


举两个例子来说,在政务云服务领域,市占率第一的是浪潮信息(20.3%)、第二是中国电信17.9%)、第三是中科曙光(12.5%)。移动、联通市场份额都在10%左右。太极股份市场份额4.8%。医疗IT领域,东软集团的市场份额为13.3%,位列行业第一名。卫宁健康占10%,东华软件占6.7%。


在各个子领域也有一些专项HIT(医疗信息化)企业,部分企业具备专项领域竞争实力,如CIS系统领域的麦迪科技,电子病历领域的嘉和美康,医院OA系统领域的红帆科技等。


2.大数据产业链


我们接着来看大数据产业链。大数据产业链可以分为六个环节,分别是数据源头、数据采集、数据存储、管理平台、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其中,数据源头由于涉及到个人隐私,受政策制约比较严重。大数据的应用在多数行业还处在导入初期,发展还不太成熟。我们今天重点讲一下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这三个核心环节。


(1)数据采集


第一个步骤是数据采集,这相当于大数据产业链中的“卖水人”。


采集有两种方式,第一个方式是拿,专业点的说法就是爬取。搜索引擎就是这么做的:它把网上所有的信息都下载到它的数据中心,你一搜才能搜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用到的采集设备是网络探针。


第二个方式是推送,很多终端像是摄像头、心率传感器等,都可以帮我们收集数据,比如小米手环,可以将你每天跑步的数据、心跳的数据、睡眠的数据都上传到数据中心里面。


数据采集领域市场呈现多寡头垄断局面。国内市场CR4分别为中新赛克、恒为科技、迪普科技、恒扬数据。其中,中新赛克市场份额较高,大概占15%。由于采集设备对产品的性能要求高,产品定制化属性带来很强的客户粘性,龙头公司的盈利能力都比较强,中新赛克、迪普科技毛利率能达到70%-80%以上,净利率也都在30%以上。


(2)数据存储


第二个步骤是数据的存储。


现在数据就是金钱,有了数据就相当于掌握了很大的资源,要不然网站怎么知道你想买什么?就是因为它有你历史交易的数据。这个信息非常宝贵,所以要存储下来。


大数据存储与管理的主要参与者以传统数据库企业为主,国际上主要有Dell、NetApp、HPE、IBM等,在中高端市场有较强影响力。国内厂商华为一家独大,市占率达到30%,新华三、浪潮信息、海康威视分别占10.9%、6.9%和6.6%,也有一定的竞争力。


(3)数据分析和挖掘


第三个步骤是数据的分析和挖掘。


存储的数据都是原始数据,很多都是杂乱无序的。因此需要清洗和过滤,得到一些高质量的数据。对于这些数据可以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到规律。此外,还可以从数据中挖掘一些隐性的知识。


比如你要查一个公司的股票,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挖掘公司股票背后的高管信息、财务报告等一系列的隐藏信息。否则,如果仅仅搜索出这个公司股票涨得好,你就去买了,其实高管发了一个声明对股票十分不利,第二天就跌了,这就得不偿失了,所以要综合各方面的信息。


国内主要参与者包括电子数据取证行业领先的美亚柏科、“大数据+多行业拓展”的东方国信、深耕语义智能的拓尔思等。这些公司盈利能力都比较强,毛利率能达到45%-55%左右。


总结一下今天的课程,大数据和云计算是数字经济时代非常核心的两个行业,一个是燃料,一个是引擎,长期来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短期来看,产业链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商业应用还不够成熟,未来拥有核心数据资源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中上游企业,以及拥有成熟商业模式的领先应用企业会相对更有投资价值。


今天的课程就讲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听。


编辑丨刘欣如   审核丨杨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