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魏晋南北朝】72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歌行体与文气论(上)

【秦汉魏晋南北朝】72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歌行体与文气论(上)

00:00
31:45

诗词原文: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
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诗词大意:

对着席案上的美食却难以下咽,拔出宝剑对柱挥舞发出长长的叹息。
大丈夫一辈子能有多长时间,怎么能小步走路的失意丧气?
放弃官衔辞职离开,回到家中休养生息。
早上出家门与家人道别,傍晚回家依然在亲人身边。
在床前与孩子玩耍,看妻子在织布机前织布。
自古以来圣贤的人都生活得贫贱,更何况我这样的清高孤寒又正直的人呢?

诗人简介: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月朗星稀c

    “明远乐府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后太白往往效之”,“李杜二子,往往推重鲍谢,用其全句甚多”,改造文章的祖师爷之一李白,”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除了天赋,对鲍照诗歌多有继承,或拟其句,或仿其意,正因为这种继承与发扬,中华诗歌与诗歌精神方得代代相传。鲍照的诗,为何让李白等大诗人如此推行?因为鲍诗“文气充沛,文气跌宕”,以广泛而深刻的内容和勇于批判的精神独树一帜。艺术价值,交给时间评判。 网络时代,不乏蹭名人热度的自留地诗人,他们连最起码的尊重都不懂,能写出什么好诗?因中国传统文化断层,使用者对文字原意了解浅薄甚至误解,我们常能看到很多词汇、语句被曲解的案例,可见先生“举字为火”,任重而道远🍵

    小径红稀205 回复 @月朗星稀c:

  • 闪亮闪亮_qz

    考试需要有衡量标准,格律诗的创作技巧也因此而渐渐受到了推崇,但技巧也要为“文气”,为内在的诗歌精神服务。 诗人借诗 言志缘情,同好之间理性善意地唱和切磋,本为雅事,而某些无知却自以为知的人却利用来蹭热度,博眼球,靠不遗余力地贬损他人抬高自己以获取快感,这样的出发点,即使一知半解地学得技巧皮毛,于他们,诗歌精神也荡然无存,甚至连起码的礼貌和修养都不可见,实属悲哀。 “人生自有诗意”,但也需要有一颗澄澈的诗心和优雅的审美方可到达。沧溟先生不仅帮助大众学习、赏鉴诗歌,还身体力行引导大家爱诗、写诗,学着把庸常的日子过成诗,让我们努力跳出眼前的苟且,无限接近诗意的人生。谢谢先生的课堂,辛苦了🌹

  • 清弦素箫

    先生更新得也太早了吧,起床后打开喜马拉雅就看到了先生的更新。听完一遍后意犹未尽,然后反复听了几遍,先生的讲解真所谓是抽丝剥茧,为我们一点点剖析缘何盛唐诗坛中会将古体、七言歌行推崇为最高典范,“文气论”才是中华诗歌最高的评论标准。 相比之下,当下的自留地诗人们,不过是“尔曹身与名俱灭”罢了! 有这样的诗歌,这样的中华诗史,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啊!更因为有这样的沧溟先生,用尽全部的生命与情感为我们解读那些无论是唯美浪漫,还是文气纵横的诗篇,让我们孤独而荒芜的灵魂在这荒凉的人世间找到归宿,得到救赎!

  • 舒吟_i9

    本来就是郦波老师的铁粉,郦波老师所有专辑都买了,都听了。听了今天的论述,五体投地了!

  • 小作家HYZ

    郦波老师的教诲如夏雨雨人,也让我们如坐春风!

  • 幸福GM_yc

    郦老师五一节快乐!谢谢更新

  • 许我青宁之小酒窝

    先生,早安~感谢您!🙏如果可以的话,先生以后可以像在《唯美诗词》那样,把您每天写的诗在中华诗词课里读给荔枝们啊!

  • 仙人掌_uf1

    先生辛苦了,节日快乐!

  • 1859137suks

    郦波老师辛苦了!五一劳动节快乐哦!感谢您!🙏🙏🙏

  • 定明于心

    先生五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