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师·第十一讲】坐忘:穿越价值观穿凿的枪林弹雨

【大宗师·第十一讲】坐忘:穿越价值观穿凿的枪林弹雨

00:00
16:21

各位听友,欢迎来到庄子大宗师第十一讲。


《大宗师》到了尾声,庄子索性提出了忘却一切分别的主张。


老子理想的生活,是百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其前提是王道升华到无为的境界,没有什么事情来蛊惑百姓的心灵。


庄子理想的生活,是乘物游心,规避乱世潮流挟裹,保住人性的纯真与清明,其前提是个人内心的彻悟。至于王道霸道,有情无情,不如两忘,不再做过多的探求。各位听友如果在上一讲深入思考了“自我”的问题,应该就能理解庄子的意思了。


最后,庄子提出“坐忘”的修为,虽然还是有些语焉不详,但到底还是透露出一点古道家身心修持的方法来。


好,下面就请大家进入课堂,我们一起学习。



正文


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声而趋举其诗焉。


子舆入,曰:“子之歌诗,何故若是?”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解读


子舆和子桑是老朋友。有一段时间雨不停地在下,子桑没饭吃,所以,子舆就说,天老是这么下雨,子桑恐怕就得饿病了,于是他就做了一些饭,送给子桑吃。


到了子桑的门口,听到子桑“若歌若哭”,在吟诵自己的诗,他鼓着琴就说,是父亲造成我这样的吗?还是母亲造成我现在这样?是老天让我这样的?还是人类社会把我搞成这样的?所以他在念诵自己的诗的时候,气息都不相续了。


子舆走进来就说,你唱自己的诗为什么气息都跟不上呢?


子桑就说,我在思考为什么会搞到今天这种极端的情况。我一直在求道,但我什么都没得到,为什么?或者说我一直在求道,但为什么会穷成这个样子?父母难道是想要我穷吗?天地就是最大的父母,“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难道说刻意地要我穷吗?我在这件事情上苦苦思索,一直就是不能有所得,都到了今天这样的境地,真是命啊!


怎么会突然出来这么消极的一段?我做个解释,我只能这样讲,有些东西很难用因果来解释的。举个例子,在大地震的时候,很多寺庙都震倒了,其中有一个寺庙没倒,于是主持就出来说,是因为我们特别诚心地供佛,所以佛庇护我们没倒。你觉得这样的解释能说得过去吗?


还有说这个地方的人肯定造了很大的业障,所以就震他们,他们都死了,你觉得这样的解释合乎于佛的意思吗?那个主持肯定让别的主持骂死了,为什么?你这意思就是你没震倒,就是你诚心供佛了,我们被震倒了,就是我们没诚信供佛么?所以,因和果有时候是对不上的。关于这个东西我在原始佛教里查到了根据。


在一次有学生问佛陀说,如果有大的灾难,死了很多人,是不是他们都做了同样的坏事?然后佛就说,凡是天灾是不能这么看的,也就是说它属于大的自然法则,是环境的问题。也就是说大的自然法则,它运转的时候肯定会有节点,到这节点的时候肯定会有人倒霉,不是你过去做坏事导致自然灾害出来的。


子桑在说的就是这个事,就是你要超越因果思维,因果思维有时候有道理,但是在某些地方它不适用。我这里提一句,佛门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是缘起思维,而不是因果思维。


如果佛门根本的思维方式是因果思维,佛门早就那什么了,它有更深刻的东西,以后我们有机会,可能到明年来讲一下缘起思维。


因果思维你想想它的前置的前提是什么?是人的好恶,因为你要先区分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你认为的好事我可能觉得是坏事,所以,在最初的时候,它跟仁义其实是一个东西,因此,如果你用因果治国的话,不就是“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



正文


意而子见许由。许由曰:“尧何以资汝?”意而子曰:“尧谓我:‘汝必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许由曰:“而奚来为轵zhǐ?夫尧既已黥qíng汝以仁义,而劓yì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姿睢huī转徙之塗乎?”意而子曰:“虽然,吾愿游于其藩。”


许由曰:“不然。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gǔ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fǔfú之观。”意而子曰:“夫无庄之失其美,据梁之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皆在炉捶之间耳。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qíng而补我劓yì,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许由曰:“噫!未可知也。我为汝言其大略。吾师乎!吾师乎!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所游已。”



解读


“意而子”就是燕子,庄子就是这样的,他就喜欢这样编名字,他用燕子形容那种小巧,或者人群当中比较单纯的人,像燕子一样。


(意而子)他去见许由,许由是尧的老师,许由就问他说,你在尧那工作很长时间,尧有没有教给你什么东西?燕子就说,尧教给我了,说你一定要按照仁义的标准去办事,而且你一定要明辨是非。


这段接续前面的仁义和是非,是什么论?因果论,它认为我可以区分出这个世界的性质,然后这个性质会导致下一个同样性质的东西,其实你这个东西本身就是变换不定的。


“黥”,就是给罪犯在脸上刻字,许由说,你还来找我干嘛?尧已经用仁义在你脸上刻了字了,而且他用是非把你鼻子都割了,你已经不像人了,你是没鼻子的哈迷蚩了,没有个性了,你别来我这,你不可能走逍遥的那条路了,燕子就说,您不管怎么说,反正我一心一意想求道。


许由就继续拒绝说,一个盲人,你不用跟他说颜色,眼睛不好的,你不要跟他讲衣服穿的有多漂亮。


燕子还继续坚持,他说,无庄美人以前也是没有得道的,后来她听闻道之后,就把自己的美丑忘了,就不像以前那么娇娇的了。你们在路上都见过,反正美一点的人走起路来,那种自我感是很强烈的,走的时候好像自己能看见自己有多美。


“据梁之失其力”,据梁是个大力士,他本来也是没得道的,他得道之后,就忘了自己的力量了。


黄帝得道之后忘记了自己的智慧,说明了大道锤炼当中,每个人都有机会。你怎么就知道造物主就不会帮我把这个纹身和鼻子给补上呢?这个就是一个成语,叫“息黥qíng补劓yì”,使我能够跟随先生的学习,“息黥qíng补劓yì”,恢复天性。


许由说,这也有可能,我跟你简单说一下,我的老师它是“泽及万世而不仁”,它不讲什么仁恩的,它“长于上古”,它也没有老少的问题,它是永恒的原动力,它负载万物,给万物做出个性,它不叫做“巧”,这个是我所同游的老师。


这段到这儿这就过去了,我估计后面有东西,但是被丢掉了。



正文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cù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解读


颜回去见孔子说,我感觉最近修行很有进步。仲尼说,什么意思?颜回说,我已经把仁义忘掉了,就是说是非好坏,在我心里头终于被抹掉了,脸上的“纹身”被抹掉了。孔子说,不错,还有呢?


过了几天,颜回又说,我把礼乐也忘掉了,也就是等级制度,他把胸怀天下这件事忘掉了。等级制度是为什么建立的?当年周公治理是为什么?是为了长治久安,天下大顺。


颜回说我把等级制度也忘了,孔子说,这个不错,但是你还没到头。


又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又来说,我又进步了,怎么进步了?我坐忘了,“仲尼蹴然曰”,仲尼一下就很惊动地说,你坐忘了!


什么是“坐忘”?这是个技术问题,颜回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就是说我坐在这儿,没有身体的概念了,我所有的聪明才智都不再用了。


所有的聪明才智的是针对什么呢?都是针对世间具体的东西的。换句话说,如果不是针对得失,就是针对好奇、针对知识、针对一切人类编织出来的所谓的美好,没人觉得自己假丑恶,对不对?


前面“堕肢体”就是“离形”,“黜聪明”就是“去知”,“同于大通”就是道的运行在我这彻底顺畅了,此谓坐忘。


孔子立刻给坐忘一个评价,“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无常”是正面词,同于大道就无所谓好恶了,你这一生就真正的平顺了。


有一个周易专家跟我说,大人物永远没有平顺。所有的大人物都求平顺,但是“求之而不可得”,他没有的。


“化则无常也”,你能够顺应造化的话,你自己就没有常态可循了,“羚羊挂角,无迹可循”,因为你顺乎这个造化,为什么你顺服造化,别人就没法预测你呢?因为别人是在在在肢体和聪明上做文章,所以你一旦同于大化,你就总是出乎他的意料,就是说你们已经不是一个思维方式了。


“而果其贤乎”!你这个真的叫贤人,真的是贤明了,孔丘我愿意跟你学习,孔子从来对自己的学生不吝于赞美。



以上就是大宗师最后一部分的正文解读。


这一部分包括三个小故事,按照世传本的排序,“子桑受饿”这一段是放在最后的。但我觉得不合理,子桑的故事,显然和前面以道相交的几个故事是一个版块的,硬性放到全文最后,解释成庄子希望大家学道不要执着,“有道之人也会有受饿之时”,实在是牵强附会,前面还说有道之人重病垂死呢?


后面两个故事,一个讲仁义礼制的局限,一个讲以坐忘来超脱各种局限,倒真是息息相关。最后归结到个人的修为上,正是庄子的一贯风格。


好,大宗师第十一讲就到这里,我们下一讲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喜萌听书

    子舆的故事大概就是说,你看,世间不怕死的人不少,不怕穷的人还真没有,有机会挣钱还是挣一点吧。。。

    黄明哲博士 回复 @喜萌听书: 理解得真到位!

  • 大王_u70

    期待老师的缘起思维……

  • 我想一个人____静静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淳灵 回复 @我想一个人____静静: 人间是炼狱,走得人并非死,黄老师一直在引导,人是在造化,如果德性高洁,就会更早的造化到更高的阶段。愚者称之为死

  • 自然体

    有缘学习到老师的老庄解读,非常感恩!曾经做职业规划的时候通常会去分析业内的高人,几乎可以一眼看透一个行业。现在想来浅薄了,"与造化同游"岂是看得到的~(汗)

    黄明哲博士 回复 @自然体: 思维开放了就好

  • 创业导师李小红

    放大时间和空间,因果不是一定有逻辑次序的 因果同时出现 先果后因 大部分的认知只以为是先因后果,其不然

  • 赵裤脚

    非因果,非自然

  • 喜萌听书

    心斋: 唯道集虚,虚静是合道的待物方式。坐忘: 同于大通,入寥天一是自我的存在形式。看来颜回已经是一个合格的道家传人了

  • 致柔1179

    老师的讲解宛如拂去了笼罩在一面面镜子上的烟尘,感谢老师,我得赶紧去照照镜子,跟随老师息黥补劓

  • 无涯sc

    特别想听老师讲原始佛教

    黄明哲博士 回复 @无涯sc: 现在这类课程上线困难

  • 郭伟斌_i7

    离形去知,是当时的体验,还是事后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