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概要
张爱玲与她的父母:有没有以及为什么「恋父仇母」?
为何如此关注张爱玲父母?
今天我们会从《金锁记》的原型,讲到张爱玲的家庭、父亲、母亲。我们特别关心张爱玲的父母是因为:
第一 作家对父母的不同态度令人费解。
第二 作家后来一生都写男女战争,父母就是基本原型。所以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真正的啃老族。
第三 在五四文化背景上,一般都是弒父,就是打倒父亲、崇拜母亲。张爱玲跟父母的关系好像有点例外。另外的原因是,讲作家的父母,其实也是在讲作家的童年。
张爱玲与其父母关系
上集谈到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非常重要,他儿子张廷重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祖父的DNA带给张爱玲;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的家世也非常显赫。她的母亲的祖父叫黄翼升,原来跟李鸿章一起在曾国藩下面效力,正统湘军,叫「黄军门」,所以她母亲是官三代。张御史的公子、黄军门的孙女,金童玉女成就不了一段完美婚姻,他们唯一的成就就是五年以后出生的张爱玲。
一九二二年,张爱玲的家从天津搬到上海,原因是她父亲不满钱财被她伯父所控制,张爱玲的父亲不务正业、坐吃山空、包二奶、嫖赌烟都上瘾,她母亲看不惯,无法忍受丈夫的生活方式,所以一九二四年,黄素琼二十八岁,张爱玲四岁,她就陪伴张爱玲的姑姑到英国去读书,像《娜拉出走》那样子走了。
大部分五四作家的父亲都很早去世,所以从小都是母亲带大,父亲缺席,母爱启蒙。象征意义上也很对应五四的情况,母亲、母爱象征大地、土地、国家;父亲、父教、礼教是政治,我们爱母亲爱大地,反叛礼教反叛政权。但是张爱玲非常特别,她是母亲缺席,父教还在。这个父教是什么?简单说就是《红楼梦》加鸦片。从张爱玲的两篇散文〈私语〉、〈谈音乐〉(收录于张爱玲散文作品《华丽缘》),可看出她对母亲的感觉非常微妙,好像冷漠,不在乎母爱,但是又刻意强调缺席。
张爱玲的父亲与母亲离婚后又再婚了,张爱玲的后母叫孙用蕃,她的家世也很显赫。张爱玲中学时有个梦,她说:「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锋头,我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自己有房子,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这个梦有几个要素:第一,比林语堂有锋头,以后林语堂英文作品卖得好,张爱玲也用英文写作。第二,张爱玲的衣服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张爱玲后来也没有周游太多地方。她晚年则是自己拒绝了上海的房子。但没想到张爱玲后来是比林语堂更加重要的作家。
她爸爸再婚的时候,张爱玲曾经非常气愤,她对父亲的家有一段重要回忆:「那里什么我都看不起,鸦片,教我弟弟做〈汉高祖论〉的老先生,章回小说,懒洋洋灰扑扑地活下去……我把世界强行分作两半,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神与魔。属于我父亲这一边的必定是不好的。」这段文章写在她二十四岁,四十年代的时候。她说我把这个世界强行分成两半,这种两分法,是五四后所谓新思潮带来的流行看法。
在张爱玲家里,一个男人抽鸦片,养姨太太,看红楼梦;一个女的从欧洲读书回来,教她弹钢琴,学法文。这个对比太鲜明了。一个代表腐败的、封建的文化传统;而她妈妈却是新文学里的先进文化。可是张爱玲说:「我把这个事情强行划成两边。」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质疑」。她在四十年代,对于五四主流意识形态,对于新青年这个大趋势,是有怀疑的。
虽然张爱玲的父亲带给她很多屈辱跟痛苦,但她对父亲的回忆充满留恋。为什么一个伤害她、生活中是坏榜样的父亲却得到张爱玲的怀念、眷恋、深情?而有心帮她的、全新西洋文化的母亲却被她仇恨还是挑剔?张爱玲这种对父母反常的爱憎好恶,到底会怎么影响她的人生和创作?......
这期「细读张爱玲」就讲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2016年10月拍下的照片
听友281889993 回复 @北平格格: 现在的没有这个漂亮
因为父亲没有抛弃她
不对啊~后面听不到啊
小灵犬 回复 @听友19507869: 回复@青木和子 您好,我是协助许老师回答的助手,可能是内存不足或网络不太稳定,可以清理下内存,删除原下载档,重新下载一次。或者换个网络哦。
太好听了 舍不得听了
许老师这篇里对张爱玲先生眼泪的解读我很不赞同,许老师是男人,也许他不能体验那种很疼的感觉其实不是突然来的,而是慢慢结蓄的,那个临界点不是为了给人看的,是内心里自己的需要!
听友281889993 回复 @听友185634727: 赞同
因为,即使张爱玲的父亲再差,他也在张爱玲身边;而她的母亲再好,她也从来都不在。陪伴才是最好的,即使是伤害远远超过关爱,也至少有过关爱之后的甜,所以我想这也解释了张爱玲起先的爱情轨迹。
8和6都卡,听不完整
哈哈哈哈哈出生第一秒就受歧视
常德公寓
我觉得张爱玲是太爱妈妈了,小时候几乎把她当成神,所以母亲不妥的举动对她的伤害格外的大,因为对父亲没什么期待,反而对她有点好便记着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