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手指》。这一单元开篇就有一句莎士比亚著名的名言,叫: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所以《手指》这篇课文首先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写得很有趣,在大部分的篇幅中,是作者对五根手指别有一番情趣的描绘。而我们在阅读时,也能清晰地感受到一份轻松与愉悦。
例如在写食指的时候说,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这一系列的排比非常生动地写出了食指的作用,以及他勤奋卖力,又敢于探险,又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又比如在写中指的时候,作者说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这里和写食指一样,作者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因为观察仔细,表达准确,所以你看几句话,一两句话就写出了中指由于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有着独特的位置,便有了曲线优美的姿态,以及养尊处优的性格。当然了,这些拟人的性格都是作者的见解,而不同的写作者可能也会得到不同的结论。除了对每根手指的介绍之外,作者还在讲完五根手指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他说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比喻太精彩了。同学们想想看,以五根手指比喻人群的全体,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感悟。
其实说到底这也并不是一个少见的道理,但作者为什么能够从人们天天见到甚至习以为常的事物中,提炼出这么有哲理的内容呢?而且当我们读完文章之后,又为什么在觉得趣味盎然之外,还特别能够赞同作者的说法呢?说老实话,文章最后所讲的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其实同学们已经非常熟悉了,对吧?所有人都很熟悉这个道理,所以一旦写不好的话,恐怕读者是很难认真读下去的。但是我们这篇课文的作者,天性充满了幽默和趣味的丰子恺先生,他用了一种非常生趣而生动的描写,让人们轻易地感知到每一根手指的不同,也在这种轻松和愉悦中领悟了作者的新意,收获了人生的智慧。所以幽默和风趣是丰子恺先生行文的首要的一个特点。当然能够把最普通的道理说得那么生动,那么生机盎然,除了幽默、风趣之外,也和这篇文章的第二个重要的关键特点有关。那就是作者善于将一般性的生活通过观察和提炼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你看我们反复说有趣,有趣既是有意思,也是有情趣,像同学们学过《白鹅》那篇课文也是如此。而丰子恺先生他有他著名的散文集,比如他的散文集《缘缘堂随笔》,像这篇《手指》就选自于他的散文集《缘缘堂随笔》。这个《缘缘堂随笔》中的很多文章其实都极富情趣。丰子恺先生他的成就首先还不是在文学创作,而是在绘画,他非常擅长于绘画,尤其是他的漫画,清静如水而又意蕴丰厚。所以他的文章尤其是这样短小的散文,文字简洁明了,亲切自然,充满了童趣,这就很像他漫画中的风格,让我们看了他的文章,也像看了他的漫画一样,看后会会心一笑。
所以,丰子恺先生在他的《丰子恺画集》中在自序里头就说,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视角,所以丰子恺先生特别善于小中见大,凡中见真。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普通的生活,平凡的生活,尤其是把艺术的眼光放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从身边的平凡琐碎之事物,发现别人不曾发现的东西,体验别人不曾体验的乐趣,感悟别人不曾感悟的况味。这是丰子恺先生的原话。
所以任何细小轻微的事物,一到他的笔下,一到他的笔端,就立刻有了一种风韵。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趣味在我是生活上一种重要的养料,其重要几尽面包。这种从不为获得面包而牺牲趣味的精神,也让丰子恺的作品有了一种别样的美感。于是在丰子恺先生的眼中,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美,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因此原本看似平凡、普通、人人皆有的手指,他不再是日常劳动和工作时的手指,而变成了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各有酸甜苦辣之人生体味的鲜活的生命体了。正因为有了如此丰厚的阅历,有了艺术提炼的眼光与智慧,最普通的手指也就自然而然地孕育出了生活的至深道理,也就体现出一种特殊的哲思。所以到了文末的人生感慨也就显得特别的平易亲和、水到渠成,也就能够感染到读者了。
当然,除了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哲理之外,丰子恺先生这篇《手指》,郦老师觉得其中对于有用和无用的论述也格外的精彩。五根手指其实代表了五种不同的人生,然而手指虽各有其意,作者却无爱憎在其中。其实正因为有了不同的选择,才构成了最为丰富的人生。每个人也好比手指五指一样,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丰子恺先生用富有趣味的语言,用充满童心的视角,让同学们理解了这一点,也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阅读体会带进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在实践中去产生更深的感悟。
比如郦老师讲诗词就经常讲到有用和无用的话题,一位同学曾经很直白地问我,郦老师,诗词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既然他那么直白,我也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说没什么用,几乎没什么用。但我接着说,不过庄子也说过,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诗词的价值就在于给人以修养,给心灵以港湾,给灵魂以芬芳,它是一种抚慰心灵的力量,塑造精神的力量和滋养灵魂的力量。历代前贤、仁人志士,莫不从一首诗一句词里重塑过精神世界里伟大的自我,正是因为有精神世界的人格追寻,才终于成就现实世界的人格魅力,这就叫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好了,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同学们下次再见。语文启蒙我们不见不散。
老师,文案是不是错了?
诸侯牛牛 回复 @诸侯牛牛: 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手指》。这一单元开篇就有一句莎士比亚著名的名言,叫: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所以《手指》这篇课文首先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写得很有趣,在大部分的篇幅中,是作者对五根手指别有一番情趣的描绘。而我们在阅读时,也能清晰地感受到一份轻松与愉悦。 例如在写食指的时候说,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这一系列的排比非常生动地写出了食指的作用,以及他勤奋卖力,又敢于探险,又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诗词是有力量的,有温度的,有华夏独特魅力的,爱诗词,是来自生命来自灵魂的不灭属性。
我们的生活
晚安啦
先生您好!还有一个问题特别想得到您的指导,您在启蒙课里反复提到培养孩子的母语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我自己理解,读古诗词能准确地断句是否就是感知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思维能力具体指什么样的能力呢?学习中应该如何去关注和影响呢?非常想得到先生的解答,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