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处是敦煌》三代敦煌人如何守护莫高窟

《我心归处是敦煌》三代敦煌人如何守护莫高窟

00:00
29:41

敦煌研究院前院长自述,三代敦煌人如何守护莫高窟?


精华笔记 


《我心归处是敦煌》是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樊锦诗的自述。她在敦煌工作了50多年,她启动了莫高窟保护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保护工程,并引进了现代先进的数字技术,让这些古老脆弱的艺术瑰宝可以活得更久。


本书还是一本敦煌艺术的传记,在书中,樊锦诗娓娓道来,带我们看遍敦煌艺术从无到有的漫长过程。


一、来到敦煌:


樊锦诗1938年出生于北京,后来随家人搬到上海。1958年,20岁的樊锦诗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的考古专业。大四的时候,学校安排樊锦诗去敦煌研究所实习,从此开启了她与敦煌紧密相连的一生。尽管一开始敦煌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樊锦诗还不得不与家人长期两地分居,但是莫高窟的艺术魅力让她难以割舍,她还是在敦煌坚持了下来。


二、敦煌莫高窟的基本知识:


敦煌位于甘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枢纽。从公元366年, 乐尊和尚的第一窟开始,莫高窟的营建从此连续十个世纪从未间断。一代代的僧人们开凿了洞窟,在洞窟中苦修,并创作了大量壁画和彩塑。如今,莫高窟拥有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的壁画和2000多个彩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石窟艺术圣地。



三、听樊锦诗讲莫高窟的艺术成就:


1. 壁画:


莫高窟的壁画主要分布在洞窟里头的佛龛、墙壁和顶部等处,画的是佛像、佛教故事、佛经内容和中国传统神仙等等,也有一些供养人自己的画像。


莫高窟的壁画都是工笔重彩,主要运用中国绘画中的线描手法来完成,画师们用一根根灵动的线条创作出众多艺术形象。最能体现敦煌画家深厚线描功力的,莫过于飞天。敦煌石窟里有4500多个千姿百态的飞天形象,他们以飞动的身形和婀娜的舞姿,展示着如来世界的胜景。


2. 彩塑:


莫高窟的彩塑主要是佛像和菩萨像,还有天王、力士和飞天等塑像。樊锦诗认为最精致、最美的塑像,就是菩萨,他们的姿态和表情,呈现出一种理性和谐之美。 


对于樊锦诗来说,这些彩塑还有心理安慰的功能。比如每当她苦闷和烦恼的时候,就会去看看禅定佛,还有第158窟的释迦牟尼涅槃像。


四、莫高窟历代守护人的故事:


1. 历史背景:


莫高窟自16世纪中期明朝嘉靖年间逐渐荒废,无人打理。沙子雨水直接损坏了壁画和彩塑。到了20世纪初,西方的探险家又从莫高窟带走了大量文物。


2. 第一代守护人常书鸿: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这是我国最早的研究敦煌学的专门机构,它标志着敦煌莫高窟400多年管理缺失的历史结束了,从法国回来的画家常书鸿担任首任所长,是我国莫高窟文物保护研究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


一上任,常书鸿就带领大家清除了洞窟内的积沙和乱搭建的土炕土灶,还为部分重点洞窟装了门和土围墙,这些措施有效阻挡了人为破坏和偷盗。


随后,常书鸿带领大家临摹壁画和彩塑,短短几年就完成了第一批几百件临摹品。敦煌人还总结出了一套不带想象成分、完全忠于原作的临摹方法:


客观临摹:按照壁画现有的残破情况,完全如实地写生下来,这种摹本可以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这种方法也是现在临摹工作的基本方法。


旧色完整临摹:和客观临摹不同的地方在于,旧色完整临摹是在壁画残破模糊的地方,在有科学依据的前提下,有意识地令其恢复完整清晰。这样的临本,可以让观众不用在残破模糊的画面上寻找人物形象。


复原:恢复原作清晰完整、色彩绚烂的本来面貌,这就需要通过研究古代艺术,找出壁画的本来面貌,在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的情况下临摹,决不能凭空想象、随意添补。


在常书鸿的带领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了敦煌文物临摹的黄金时期,这些临摹品还在国内外进行展出,弘扬了敦煌艺术。 


3. 第二代守护人段文杰:


1980年代初,段文杰成为第二任所长,为我国敦煌学研究开拓道路。1998年,《敦煌学大辞典》出版了,里面共收录了6900多个词条,涵盖了敦煌学的所有方面,是国内外敦煌学家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4. 第三代守护人樊锦诗:


1998年,樊锦诗成为敦煌研究院的第三任院长。当时,莫高窟的观众人数暴增,容易对洞窟内文物造成损害。樊锦诗引入了数字信息技术,来解决观众对敦煌艺术的热情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


敦煌研究院成立了数字研究中心,七年时间内拍摄了10万张照片,完成了27个主要洞窟的数字化,成为敦煌艺术的重要档案资料。


研究院又组织专业创作团队,用4年多的时间创作出了两部20分钟的影片。这些设施投入使用后,游客可以将高清电影观看和实地体验相结合进行参观,减少了在洞窟滞留的时间,也降低了洞窟开放对文物保护的压力。


2015年,樊锦诗从院长职务上卸任,成为敦煌研究院的名誉院长,她继续选择留在敦煌,为敦煌奔波。 


作者: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

解读:舍丽儿

录音:朱株儿

编辑:李雪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晴小月_h6

    文物工作者,值得钦佩

  • 赵赵zl

    好听,女人当自强,加油女人

  • 夏未物语

    喜马讲书的主播声音的确好听

  • 箬水三千只取其一

    新华书店迁址了,那天上午看上的书除了(心若菩提)就是(我心归处是敦煌)……我好似穿越时光隧道,眼前时而五光十色,时而一片苍茫……一霎两个多小时遂近中午。我记住了那个名字,樊锦诗。还有一个神往而神秘的地方~敦煌莫高窟。飞天的梦啊,何时能圆?有朝一日面对飞天,冥想前世来生,再问当下,赐教🙏🙏

  • 娃666

    几年前看过感动中国樊锦诗的介绍文章,感叹有人一生做成一件大事,几年过去了,又听到樊锦诗,我依旧在光阴里蹉跎着,

  • 一团又一团

    伟大女性

  • 好好過_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