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人物-苏轼:家风+坦然+君子

素材人物-苏轼:家风+坦然+君子

00:00
05:16

为了让你快速掌握笔试作文,17学堂额外送你《70篇作文真题范文》,关注“17学堂”微信公众号,回复“喜马拉雅”领取,另有5套《经典模拟卷》和《学霸笔记》帮你轻松过教资。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17学堂作文课,我是今天的讲师。今天我们要讲的素材人物是苏轼。

 

先简单介绍下他的经历。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这个素材人物我们可以运用到“家风、坦然、君子”三个不同的写作话题当中,接下来我以“故事+论点”的角度来讲解一下怎么用。

 

论点一:家风

 

苏轼出身于书香门第,先祖乃是唐代的名臣。祖父在世时为官清廉,乐善好施,广有名声。苏轼小时候便很爱读书,父亲对他要求甚严,经常亲自考问他的功课。母亲孝顺长辈、慈爱勤俭,十分注重对于子女的言传身教,给年幼的苏轼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由此引出论点:成年后的苏轼虽然满腹才学,但仕途却一直坎坷。所幸他生于一片人杰地灵的沃土,家风严谨、淳厚,因此无论境遇如何,他总能持身中正、不忘本心。

 

论点二:坦然

 

苏轼在20岁进京赶考时就得到了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他不负众望,在科考当中脱颖而出,原本应当是前途无量。然而苏轼顺遂的前半生,在他卷入“乌台诗案”之后就走向了终结。因为受到新旧党派斗争的牵连,苏轼在官场受挫,屡遭贬谪,甚至在花甲之年,还被贬到了荒凉的儋州。

 

由此引出论点: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在逆风中依旧守住一颗坦然的心,才能不被风雨击溃。虽然仕途多舛,但苏轼却总是随遇而安,无论身在哪里,都觉“此心安处是吾乡”。

 

论点三:君子

 

苏轼在20岁进京赶考时就得到了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作为文人,他是百年难遇的奇才;作为官员,他却是不合时宜的“愚人”。苏轼一直都是个真性情的君子,总是不平而鸣,既不懂巧言令色,也不屑趋炎附势,即使他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不愿为了沽名钓誉而违背本性。

 

由此引出论点:他一生宦海沉浮,几经荣辱,虽遭贬谪,仍能在荒凉之地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益一世,不计一己之利,不存偏私之心,为民为天下而谋事,气量自大。

 

以上就是今天所讲的人物素材,苏轼。简单回顾,苏轼的故事可以用于阐述家风、坦然、君子等分论点,在写作练习中,大家也可以根据他的故事自由发挥,延申其他论点,有理有据即可。17出品必属精品,明天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落羽姑娘

    打卡

  • 17866919043

    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