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版资治通鉴文稿
王戎身为三公,随波逐流,跟着时世浮沉,对国家大事,从不提一点意见,全都推给僚属,只喜爱到外面游逛。而性情却十分吝啬,田产林园,遍布全国;经常自己摊开账簿,拿起算盘,夜以继日的筹划计算,好像他的财富仍然不够。家里有棵好李树,果实鲜美,摘下来贩卖,又怕别人得到树种,所以就把李核钻坏。对于任命官员,不管实际能力,只看对方的知名度。阮咸(“竹林七贤”之一,参考二六二年)的儿子阮瞻,曾经晋见王戎。王戎问:“圣人尊重名教(儒家学派的名分和人伦规范),李耳(老子)、庄周(庄子)则提倡自然,意义是不是相同?”阮瞻说:“似相同!”王戎赞叹不已,遂延聘他担任宰相府秘书(掾),当时人称:“三字秘书。”
那时候,王衍当国务院总理(尚书令),而南阳郡(河南省南阳市)人乐广当首都洛阳市长(河南尹),都精于“清谈”(穷嚼蛆),对他们职务上的工作,全不关心,认为那是“俗事”,而把所有精力用到“俗事”之外。但名望震动天下,不论政府官员和乡野小民,对他们都十分敬慕,争相仿效。王衍跟他的老弟王澄,喜爱批评人物,全国一致认为是公平的定论。王衍一表人才,眉清目秀,小时候,山涛看到他,感叹很久,说:“谁家老太婆生下这么漂亮的儿子!可是,误尽天
下苍生的,可能也就是他。”乐广性情谦让,从不跟人争执。每次谈论,都用最简单的言辞,分析事理,使人心服。但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事,则从不发言。批评别人时,一定先称赞对方的优点,则对方的缺点自然显示。
王澄跟阮咸、阮咸的侄儿阮脩、泰山郡(山东省泰安市东)人胡母辅之(胡母,复姓)以及陈国(河南省淮阳县)人谢鲲、城阳郡(山东省莒县)人王尼、新蔡郡(河南省新蔡县)人毕卓,都认为放荡任性,就是开朗豁达;甚至狂醉闹酒,赤身露体,也不觉得不正常。胡母辅之曾经大饮特饮,他儿子胡母谦之从门缝往里偷瞧,厉声高叫老爹的别名:“彦国(胡母辅之),你年纪已老,不准再喝。”胡母辅之大笑,把儿子叫进去共饮。毕卓曾经当过国务院文官部助理官(吏部郎),邻居刚酿出新酒,毕卓乘着三分醉意,半夜爬进邻居酒窖,偷喝个够,被看管酒窖的人捉住,捆绑结实;第二天天亮查问他,才知道是文官部的助理官。乐广听到这些消息,笑说:“名教(儒家学派的名分和人伦规范)之中,也有乐趣,何必非那么干不可!”
4最初,何晏(参考二四九年正月)等遵奉《老子》《庄子》哲学,理论基础是:“天地万物,全来自‘虚无’;‘虚无’产生天地万物,没有一个地方不存在‘虚无’。阴和阳靠‘虚无’调和生命,贤能的人用‘虚无’肯定自我。‘虚无’发展到巅峰时,即令没有官爵,也照样尊贵。”王衍之辈,对这种理论十分崇拜。于是,政府士大夫(高级知识分子及现任官员和退休士绅),一致认为浮夸怪诞才是美德;敬业的和脚踏实地苦干的精神,遂全被破坏。
高级咨询官(侍中)裴对这种现象深为忧虑,特撰写《崇有论》一文,抨击他们的弊端,说:“利禄和私欲可能把程度减低,但不可能根绝。国家行政和世间事务,可以使它简单,但不可能全部铲除。有些人为了美化‘清谈’,特别指出许多外在形体的拘限,强调‘虚无’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外在拘限是明显的事实,而‘虚无’是不是一种高尚的境界,谁也拿不出证据。巧妙辩论的文章,使人欢愉;似是而非的言论,使人迷惑。大家听得太多,头晕目眩,久而久之,遂觉得他们的话也有道理。虽然有人洞察到其中荒谬,可是,却因不善于表达,而又被整个风气所笼罩,只好屈服,承认无法跟‘虚无’理论抗衡。
“于是,一倡百和,好像掉到泥沼之中,越陷越深,没有能力拔出双腿。大家就再也不管国家大事和人民疾苦,瞧不起职务上的工作,不再尽职务上的责任;反而认为天下最高贵的行为就是高谈阔论,最卑贱的事业就是尽忠职守。人情的趋向如此,名利自然紧随在后。活跃的人阐扬发挥,内向的人由衷赞成;发表言论时,不切实际,称为‘玄妙’;担任官职的,不接触他的业务,称为‘高雅’;不顾清白之身,贪污败德的,称为‘豁达’。互相勉励,严守善良风气节操的人,遂被片片摧毁。放荡的人,甚至颠倒婚丧大事的礼仪,改变行为举止,亵渎长辈和晚辈之间的人伦关系,混淆尊贵和卑贱之间的阶层分别。有的更脱光衣服,游戏打闹,无所不为。知识分子的德行,受到伤害。
“天下万物,虽然都来自‘虚无’,然而天下万物诞生之后,‘虚无’被扬弃,二者就有了分别。所以对于已经发生了的‘存在’,‘虚无’已无能为力。治理‘存在’的民众,不能依赖‘虚无’的手段。‘构想’不是‘实践’,而‘实践’必然先有‘构想’,不可以说‘构想’就是‘虚无’。工匠不是器物,但制造器物,必须工匠,不可以说工匠就是‘虚无’。要想捕捉藏在深山里的鱼,躺着不动,绝捕捉不到。要想猎取栖在高墙上的鸟,双手不动,绝猎取不到。由此观察,对于‘存在’,必须‘实践’,‘虚无’怎么能有益于已经‘存在’的人群?”
然而,清谈已成为社会风气,裴的言论不能扭转。
5鲜卑索头部落(王庭设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县】)酋长拓跋猗
穿过瀚海沙漠群,向北方发展,并再向西侵略,前后五年,征服多达三十余国。
二九八年.戊午
1春季,三月十九日,晋王朝(首都洛阳【河南省洛阳市东白马寺东】)赦天下。
2秋季,九月,荆州(湖北省及湖南省)、豫州(河南省东部)、徐州(江苏省北部)、扬州(安徽省中南部及浙江省)、冀州(河北省中部南部)五个州大水成灾。
3最初,张鲁在汉中郡(陕西省汉中市)时,
部落( ,音cóng【从】)中的李姓部众,自巴西郡(四川省阆中市)的宕渠县(四川省渠县东北三汇镇)前往投靠。曹操克复汉中后(参考二一五年七月),李姓部众族长(佚名)率五百余家归降,曹操委任他当将军,迁到略阳郡(甘肃省天水市东)之北,号称巴氐。他的孙儿李特、李庠、李流,都有才干武略,精于骑马射箭,豪爽侠义,乡里纷纷归附。
等到齐万年起兵(参考前年【二九六年】八月),关中(陕西省中部)饥馑,略阳郡、天水郡(甘肃省甘谷县)等六郡饥民向有粮食的地方逃亡,进入汉川(陕西省南部)的,有数万家。沿途有患病、贫苦的,李特兄弟常常照顾帮助他们,遂受到大家拥护。这批饥民到了汉中郡,上书中央,要求前往巴蜀(重庆市、四川省)谋生,中央不准,派执法监察官(侍御史)李苾“持节”(二级权力),慰劳安抚,同时监视并阻止他们进入剑阁(四川省剑阁县北剑门关)。
李苾到汉中郡之后,接受饥民的贿赂,上书说:“饥民十余万口,不是汉中一个郡所能养活。巴蜀仓库存有粮秣,而又逢丰收,最好准许他们前往谋生。”中央批准。从此,饥民散布在梁州(四川省东北部及陕西省南部)、益州(四川省中南部及云南省)各地,政府不能禁止。李特经过剑阁时,叹息说:“刘禅(蜀汉帝国二任帝)有这样的地方,而竟被人双手捆绑,岂不是蠢材。”听到这话的人,对李特都另眼相看。
4最高监察长(司空)张华、最高立法长(中书令)陈准,认为赵王司马伦、梁王司马肜相继镇守关中,态度悠闲,骄傲蛮横,出兵已久,却毫无功绩。遂推荐积弩将军孟观:沉着坚毅,有文武方略。中央命孟观讨伐齐万年,孟观勇往直前,身先士卒,不避弓箭飞石,大战十数回合,一连击破变民。
资治通鉴原文
戎为三公,与时浮沉,无所匡救,委事僚寀,轻出游放。性复贪吝,园田遍天下,每自执牙筹,昼夜会计,常若不足。家有好李,卖之恐人得种,常钻其核。凡所赏拔,专事虚名。阮咸之子瞻尝见戎,戎问曰:“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其旨同异?”瞻曰:“将无同!”戎咨嗟良久,遂辟之。时人谓之“三语掾”。
是时,王衍为尚书令,南阳乐广为河南尹,皆善清谈,宅心事外,名重当世,朝野之人,争慕效之。衍与弟澄,好题品人物,举世以为仪准。衍神情明秀,少时,山涛见之,嗟叹良久,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乐广性冲约清远,与物无竞。每谈论,以约言析理,厌人之心,而其所不知,默如也。凡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则所短不言自见。王澄及阮咸、咸从子修、泰山胡毋辅之、陈国谢鲲、城阳王夷、新蔡毕卓,皆以任放为达,至于醉狂裸体,不以为非。胡毋辅之尝酣饮,其子谦之窥而厉声呼其父字曰:“彦国!年老,不得为尔!”辅之欢笑,呼入共饮。毕卓尝为吏部郎,比舍郎酿熟,卓因醉,夜至甕间盗饮之,为掌酒者所缚,明旦视之,乃毕吏部也。乐广闻而笑之,曰:“名教内自有乐地,何必乃尔!”
初,何晏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贤者恃以成德。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王衍之徒皆爱重之。由是朝廷士大夫皆以浮诞为美,弛废职业。裴頠著《崇有论》以释其蔽曰:“夫利欲可损,而未可绝有也;事务可节,而未可全无也。盖有饰为高谈之具者,深列有形之累,盛称空无之美。形器之累有征,空无之义难检;辩巧之文可悦,似象之言足惑。众听眩焉,溺其成说。虽颇有异此心者,辞不获济,屈于所习,因谓虚无之理诚不可盖。一唱百和,往而不反,遂薄综世之务,贱功利之用,高浮游之业,卑经实之贤。人情所徇,名利从之,于是文者衍其辞,讷者赞其旨。立言藉于虚无,谓之玄妙;处官不亲所职,谓之雅远;奉身散其廉操,谓之旷达。故砥砺之风,弥以陵迟。放者因斯,或悖吉凶之礼,忽容止之表,渎长幼之序,混贵贱之级,甚者至于裸裎亵慢,无所不至,士行又亏矣。
“夫万物之有形者,虽生于无,然生以有为已分,则无是有之所遗者也。故养既化之有,非无用之所能全也;治既有之众,非无为之所能修也。心非事也,而制事必由于心,然不可谓心为无也;匠非器也,而制器必须于匠,然不可谓匠非有也。是以欲收重渊之鳞,非偃息之所能获也;陨高墉之禽,非静拱之所能捷也。由此而观,济有者皆有也,虚无奚益于已有之群生哉!”然习俗已成,頠论亦不能救也。
拓跋猗度漠北巡,因西略诸国,积五岁,降附者三十馀国。
世祖武皇帝下元康八年(戊午,公元二九八年)
春,三月,壬戌,赦天下。
秋,九月,荆、豫、徐、扬、冀五州大水。
初,张鲁在汉中,賨人李氏自巴西宕渠往依之。魏武帝克汉中,李氏将五百馀家归之,拜为将军,迁于略阳北土,号曰巴氐。其孙特,庠、流,皆有材武,善骑射,性任侠,州党多附之。及齐万年反,关中荐饥,略阳、天水等六郡民流移就谷入汉川者数万家,道路有疾病穷乏者,特兄弟常营护振救之,由是得众心。流民至汉中,上书求寄食巴、蜀,朝议不许,遣侍御史李苾持节慰劳,且监察之,不令入剑阁,苾至汉中,受流民赂,表言:“流民十万馀口,非汉中一郡所能振赡;蜀有仓储,人复丰稔,宜令就食。”朝廷从之。由是散在梁、益,不可禁止。李特至剑阁,太息曰:“刘禅有如此地,面缚于人,岂非庸才邪!”闻者异之。
张华、陈准以赵王、梁王,相继在关中,皆雍容骄贵,师老无功,乃荐孟观沉毅有文武材用,使讨齐万年。观身当矢石,大战十数,皆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