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804【公元280年】司马炎到底是一个心地宽厚的仁君还是一个和稀泥的昏庸汉?

资治通鉴804【公元280年】司马炎到底是一个心地宽厚的仁君还是一个和稀泥的昏庸汉?

00:00
09:47

柏杨版资治通鉴文稿 

东吴帝国皇帝孙皓没有出降前,晋王朝政府大臣,都认为绝不可以冒险轻进,只张华坚持,认为一定能够攻克。身为远征军总司令官(大都督)的贾充上书说:“东吴地区,不可能完全平定;而今,正是夏季,天气酷热,长江、淮河一带,地势低下,十分潮湿,一定发生瘟疫,最好是召回各路大军,以后再作打算。今天面临险境,即令把张华腰斩,也不足以向天下赎罪。”司马炎说:“这是我的意思,张华不过跟我相同罢了。”荀勖再上奏章,要求批准贾充的请求,司马炎不理。杜预听到贾充要求停战消息,急急上书反对,信差刚到辕(河南省偃师市东南),东吴帝国已经投降。贾充既惭愧又恐惧,亲自到宫门请罪,司马炎安慰他,不作追究。


3 夏季,四月二十八日,晋王朝政府封孙皓当归命侯。


四月二十九日,大赦天下,改年号(之前是咸宁六年,之后是太康元年),特准全国人民大吃大喝五天。派使节分赴荆州、扬州(指东吴帝国故地)宣慰。东吴帝国时代州长、郡长以下官员,全不改动;废除东吴帝国时代的苛政,一切要求精简。


故东吴帝国广州(州政府设番禺【广东省广州市】)全权州长(牧)滕脩,率军讨伐郭马,还没有攻克(参考去年【二七九年】八月),听到晋王朝大举进攻消息,即回军赴难,抵达巴丘(湖南省岳阳市),孙皓已经投降,遂换上白色衣裳,流涕不止,再回广州,跟广州州长闾丰(闾,姓)、苍梧郡(广西梧州市)郡长王毅,把印信送缴晋王朝政府,请求投降。孙皓命交州(州政府设龙编【越南河内市东北北宁府】)全权州长陶璜的儿子陶融,携带他的信件给陶璜,陶璜流泪数日,也送缴印信给晋王朝政府,投降。司马炎命他们仍担任原来的官职。


王濬舰队东下时,东吴帝国各城池守军,望风而降。只建平郡郡长吾彦,据城固守。最后,听到国亡消息,才出城归附。司马炎任命吾彦当金城郡(甘肃省兰州市东)郡长。


最初,晋王朝政府为了向东吴帝国发动政治号召,对归降的人,都特别优待。所以孙秀(参考二七○年十二月)、孙楷(参考二七六年六月),都受到殊荣。等到东吴帝国既亡,遂把孙秀降级当伏波将军,孙楷降级当北疆边防司令(度辽将军)。琅邪王司马伷,派人护送孙皓和孙姓皇族前往首都洛阳。


五月一日,孙皓抵达,跟他的太子孙瑾,用泥涂到头上,再把双手绑在背后,到洛阳东阳门(洛阳东城中门)。司马炎派皇家礼宾官(谒者)解开他的绳索,赏赐给他衣服、车辆,以及农田三十顷;每年还赏赐米谷、薪饷、绸缎,相待很厚。任命孙瑾当皇家警卫官(中郎),其他封亲王的皇子,都当初级禁卫官(郎中)。东吴帝国素有声望人士,也都以他们的才干分别擢升任职。孙姓皇族随同渡江的,免除田赋捐税十年,江南人民免除田赋捐税二十年。


五月四日,晋帝司马炎亲自出临金銮宝殿受降,中央政府文武百官、邻国使臣,以及国立大学学生,全体出席典礼,传见归命侯孙皓跟东吴帝国归降的高级官员。孙皓登殿,叩头,司马炎对孙皓说:“我设这座位,等你很久!”孙皓说:“我在南方,也设有座位,等待陛下。”贾充问孙皓说:“听说你在南方,挖人眼珠,剥人面皮,这算什么刑法?”孙皓说:“做人的臣属,谋杀他的君王,奸邪不忠的,就用这种刑法对付他。”贾充说不出话,十分羞愧,而孙皓一点也不觉难堪。

司马炎心地宽厚,所以对亡国之君,至为优待。但对像孙皓这种恶棍,应该予以合理制裁,世上才有天理和公道。不分是非的敦厚,只不过一个和稀泥的昏庸汉。孙皓现在已经失势,那些被他酷刑致死者的家属亲友,竟一个个像只老鼠,没有人挺身而起,给予适当的反击,则不但没有正气,而且连人气都已丧失。难道那些人真的就是蝼蚁,无怪孙皓对他们百般凌虐诛杀,毫不在意。
司马炎曾经从容地问散骑侍从官(散骑常侍)薛莹,孙皓所以覆亡的原因。薛莹回答说:“孙皓亲近小人,刑罚太滥,大臣和将领,没有安全保障,覆亡原因在此。”有一天,又问吾彦,吾彦说:“孙皓英俊,宰相贤明。”司马炎说:“如果是这样,怎么会覆亡?”吾彦说:“上天的眷顾,到此为止。天道运转,已另有托付,所以被陛下擒获。”司马炎欣赏他的回答。薛莹忠诚正直,吾彦不过一个官场小僚,既图欺骗君主,又图欺骗自己的良知;把东吴帝国千万愤怒的人心和抗暴的行为,一笔抹杀;把暴君的覆亡,归之于上帝,既不得罪有权大爷,又可博得“温柔敦厚”美名,可真是熟透了的老奸巨猾。


4龙骧将军王濬进入建业之后,第二天,安东将军王浑才过长江,对王濬不等待他而竟敢先行接受孙皓投降,惭愧悔恨,化成无名怒火,就要攻击王濬。王濬的总务官(别驾)何攀,劝王濬把孙皓送给王浑,王浑才打消念头。扬州州政府总务官何恽,看到王浑跟王濬争功,写一份备忘录给他的上司扬州州长周浚说:“《尚书》重视谦让,《易经》表扬退避。从前,我们击破张悌,吴国士气丧失,王濬抓住这个时机,攻陷它的心脏。如果探讨前因后果,我们的行动实在太慢。现在,既然失去时机,时机就永不会再来,如果此时去争夺这项功劳,王濬决不会忍气吞声,不发一言;他一定会全力反击,那就白白伤了感情。而且会引起各自夸耀、互相负气的丑态,在我而言,实在认为不该如此。”周浚看到这份备忘录,即行劝阻王浑。

资治通鉴原文 

吴之未下也,大臣皆以为未可轻进,独张华坚执以为必克。贾充上表称:“吴地未可悉定,方夏,江、淮下湿,疾疫必起,宜召诸军还,以为后图。虽腰斩张华不足以谢天下。”帝曰:“此是吾意,华但与吾同耳。”荀勖复奏,宜如充表,帝不从。杜预闻充奏乞罢兵,驰表固争,使至轘辕而吴已降。充惭惧,诣阙请罪,帝抚而不问。


夏,四月,甲申,诏赐孙皓爵归命侯。


乙西,大赦,改元。大酺五日。遣使者分诣荆、扬抚慰,吴牧、守已下皆不更易,除其苛政,悉从简易,吴人大悦。


滕修讨郭马未克,闻晋伐吴,帅众赴难,至巴丘,闻吴亡,缟素流涕,还,与广州刺史闾丰、苍梧太守王毅各送印绶请降。孙皓遣陶璜之子融持手书谕璜,璜流涕数日,亦送印绶降;帝皆复其本职。


王濬之东下也,吴城戍皆望风款附,独建平太守吾彦婴城不下,闻吴亡,乃降。帝以彦为金城太守。


初,朝廷尊宠孙秀、孙楷,欲以招来吴人。及吴亡,降秀为伏波将军,楷为渡辽将军。


琅邪王亻由遣使送孙皓及其宗族诣洛阳。五月,丁亥朔,皓至,与其太子瑾等泥头面缚,诣东阳门。诏遣谒者解其缚,赐衣服、车乘、田三十顷,岁给钱谷、绵绢甚厚。拜瑾为中郎,诸子为王者皆为郎中,吴之旧望,随才擢叙。孙氏将吏渡江者复十年,百姓复二十年。


庚寅,帝临轩,大会文武有位及四方使者,国子学生皆预焉。引见归命侯皓及吴降人,皓登殿稽颡。帝谓皓曰:“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皓曰:“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贾充谓皓曰:“闻君在南方凿人目,剥人面皮,此何等刑也?”皓曰:“人臣有弑其君及奸回不忠者,则加此刑耳。”充默然甚愧,而皓颜色无怍。


帝从容问散骑常侍薛莹孙皓所以亡,对曰:“皓昵近小人,刑罚放滥,大臣诸将,人不自保,此其所以亡也。”它日,又问吾彦,对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若是,何故亡?”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故为陛下禽耳。”帝善之。


王濬之入建业也,其明日,王浑乃济江,以濬不待己至,先受孙皓降,意甚愧忿,将攻濬。何攀劝濬送皓与浑,由是事得解。何恽以浑与濬争功,与周浚笺曰:“《书》贵克让,《易》大谦光。前破张悌,吴人失气,龙骧因之,陷其区宇。论其前后,我实缓师,既失机会,不及于事,而今方竞其功;彼既不吞声,将亏雍穆之弘,兴矜争之鄙,斯愚情之所不取也。”浚得笺,即谏止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6bta

    贾充之流怯于外战,却勇于内战。如果这次平东吴未取得最终胜利,主战派将是何等下场?刚成立不久的新王朝,本应是内部相对团结的阶段,却发生方面军主要将帅之间争功内斗的情况,权贵外戚、重臣如此,体现出高层管理存在严重问题,晋王朝隐患已现

    AI小书童 回复 @6bta: 小主人说得好有见地,这确实预示着隐患,小书童也希望各方能同心协力展望未来呀

  • 听友230890870

    东吴覆灭竟然是外患而不是内乱,江南官民是一群无能的奴才

  • 周长涛的书架

    东吴帝国孙浩只能苟延残喘的活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