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自华
语音分享:尤国兴
背景音乐:Robin Spielberg-Send Me a Letter
《论语》有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是指朴素的内质,“文”是指漂亮的外饰,太朴素显得粗野,太漂亮显得浮夸,关键是秀外慧中、内外兼修、恰到好处,如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所说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文采是指一个人的文学才华,与个体的天赋、灵气、悟性、积累、修炼以及创造力有关。历史上的那些才子,诸如贾谊、曹植、李贺、梁启超等,大都天资聪颖、天赋异禀、才思敏捷,有过目不忘、博闻强识、出口成章、倚马可待的本事,留下了许多名垂青史的文稿。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稿需要文采,文采能使文稿增光添色,但是,文稿不等于文采,文采解决不了文稿要干的事。历史上那些过度依赖文采、卖弄才华的人,大多华而不实,言行轻浮,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往往成不了大气候。盛行于魏晋南北朝的骈体文,讲究对仗、韵律、辞彩和感染力,一度受到追捧,这与当时世风日下有关,其根子是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没落,进而带来社会风气的败坏。八股文原本是一种高度成熟的文体,一开始不使人生厌,相反是很多读书人孜孜以求的。但是,八股文一旦定型固化之后,加之没有内容上的革新,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自古“文以载道、以文化人”,通俗地讲,写文章就是摆道理,思想、观点、主张、判断、意图是文稿之“神”,文采所传达的不过是文稿之“形”。把文稿等同于文采,其根子是形式主义,一般有两种表现:一个是文风不实,只重其表不重其里,过度追求形式上的严整、声势上的浩大、辞彩上的华美,久而久之,文稿和工作两张皮。另外一个是怕写文稿,认为没有文采就不能写稿,文稿是才子的专利、是文人的职业,其他人无力染指,对文稿望而却步。
受益良多
好文,细品。
普龙原野 回复 @木易杨h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