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一)

光荣与梦想(一)

00:00
34:08

读懂当代美国的首选入门书,七位总统成就美国的光荣与梦想。


听书笔记 


1932年的美国大选:富兰克林·罗斯福


初期不被看好:政治主张属于非主流,精英阶层不喜欢


美国精英信奉自由放任主义,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越少越好。如果发生经济危机,只要政府不乱说乱动,市场就有能力自我修复,让经济重归繁荣。这个理论,得到了政治家、大商人和媒体大亨的一致认同。


罗斯福生平: 1882年,罗斯福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他读的是格罗顿这样的贵族学校,后来考入哈佛大学,攻读历史和政治。父亲去世时,给罗斯福留下12万美元,在当时是一笔大钱。他的母亲则继承了130万美元的家族遗产。另外,他的堂哥西奥多·罗斯福,是共和党重要成员,1901年担任美国总统,深受美国人爱戴。从小到大,罗斯福的日子过得比大多数美国人都幸福。唯一的缺憾是,39岁那年,罗斯福不幸患上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落下了残疾,要靠拐杖和轮椅走路。


罗斯福的态度:他是一个富于感情的人,对他人的痛苦,能够感同身受。所以在决定从政的时候,罗斯福没有加入堂哥所在的共和党,而是选择了民主党。在美国的两党制中,比较来说,共和党更偏向富人,而民主党更偏向弱势群体。罗斯福加入民主党,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


纽约州长政绩:1929年初,罗斯福当选纽约州州长。不久,大萧条袭来,作为全国金融中心,纽约首当其冲。罗斯福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为失业者找工作、发放救济金、建设公共工程等。这都与自由经济的主张相背离。


罗斯福竞选最终获胜的原因:

1、社会局势:1932年,美国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股市经过十几轮暴跌,道琼斯指数从最高的470点,跌到只剩40点。工厂关门、企业倒闭,无数人丢掉了工作。这一年,美国的失业人口最高达到1700万。这些人,大多是家庭顶梁柱。如果把儿童、老人都算上,全美有3400万城市居民没有任何收入,占总人口28%。此外,还有1100万农民在死亡线上挣扎。民众对自由放任的经济态度失去信心。


2、个人特质

和所有伟大的政治家一样,罗斯福身上具备了热情、真诚、坚定等特质,演讲时,他传递出的信息清晰、通俗,富于感染力。


1932年12月,罗斯福以472票比59票的压倒性优势,大胜胡佛,当选第32任美国总统。1933年3月,胡佛卸任,罗斯福正式入主白宫。新政拉开帷幕。


新政第一枪:

平息挤兑风潮。在罗斯福的推动下,国会以最快速度通过了《格拉斯法案》。法案规定,凡是在1933年2月1日后提取黄金的人,应当限期存回银行,否则将面临惩罚。此举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仅仅一周,联邦储备银行就收回3亿黄金和黄金券。局势逐渐平息,四分之三的银行恢复营业,纽交所重新开业,股价上升了15%。


初战告捷,罗斯福赢得了人心。《格拉斯法案》规定,凡是总统和财政部长采取的措施,国会必须批准。这就松开了政府的手脚,为新政的推行扫清了障碍。这也是美国总统扩权的重要一步。


有了《格拉斯法案》的加持,罗斯福和他的团队,督促国会相继通过了《紧急银行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等13个重要法案。由于这些事情是在100来天的时间里完成的,所以这段时间,被称作“百日新政”。百日新政的重要举措,有下面三个。


第一,调查和改革华尔街,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华尔街是纽约曼哈顿的一条街道,集中了银行、基金、券商等金融财团,操控着美国的金融机构。罗斯福执政后,启动了对华尔街的调查。罗斯福抓住人心所向,进行了一系列立法。新法律对金融市场进行了严格监管。比较重要的有,禁止储蓄银行和保险公司涉足股市,以保障储户和投保人的权益。对所有银行存款实行保险,将储蓄风险降到最低。建立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严格禁止内部人交易。这些政策把华尔街绑得紧紧的,使美国的金融市场稳定发展了数十年。


第二,提供社会救济,兴建公共工程。一上任,罗斯福就拨款40亿美元,作为联邦救济金,补助了约200万个家庭,解了燃眉之急。同时,他责成建立了公共事业振兴署,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水系统、学校、邮局、桥梁、火车站等等。百日新政中,美国政府投资建设了3万多个公共项目。这些项目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为众多的失业者,创造了再就业的机会。


第三,保障劳工权益。罗斯福执政前,工人的工作强度很大,连续工作12小时是家常便饭。而薪水却普遍很低。通用汽车公司的高管,平均年薪20万美元,工人辛苦一年,却只能挣1000美元。新政开始后,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保障了工人的基本权益。法律还规定,如果发生劳资纠纷,工人有集体谈判权,并要求政府介入,资方不得使用暴力。资方说了算的时代,至此结束。


4、罗斯福打破常规,经常直接和民众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炉边谈话”。


当时,广播作为新兴媒体,刚刚在美国大众中流行起来。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收音机,每天都要收听广播节目。罗斯福意识到,这是跟民众对话的最好渠道。执政期间,罗斯福进行了二十多次炉边谈话。每逢关乎美国命运的重大时刻,民众都能从收音机里,听到总统那温和、坚定、充满魅力的声音。可以说,炉边谈话伴随着美国民众摆脱大萧条,从珍珠港事件的震惊中走出来,一步步将国运推向顶峰。


百日新政获得了巨大成功。在罗斯福执政的第四个月,金融市场稳定下来,工业生产指数从59上升到100,农产品价格逐步回升,工人和农民的生活都在改善,中产阶级又恢复了活力。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1929年10月开始的大萧条,到1933年7月基本画上了句号,持续近4年。而它的终结者,就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的威望如日中天,1936年,他成功连任。


新政的困难:


1、新政自身的问题:罗斯福新政的方式,说白了,就是政府拨款,进行救济或投资。这有利于迅速稳定秩序,但也有副作用。百日新政期间,超过1800万人靠救济过活,有些财政状况不佳的州,比如阿肯色州、密西西比州,90%的救济款需要联邦政府支付。这意味着,政府只有不断加大开支,才能防止失业潮重现。


1937年10月,也就是罗斯福第二任期的第一年,纽约股市又一次崩盘,并且很快冲击到了实体经济。1938年春,约500万人再度失业,14%的人口要靠救济金过活。罗斯福立刻宣布联邦政府将拨款30亿美元,修建各类公共工程。公众的情绪这才稳定下来,市场逐步回暖。


危机虽然过去了,但解决办法,还是老一套。人们开始怀疑,新政是不是黔驴技穷了?如果再来一次危机,它还能应付吗?人心的微妙变化,让反对者感到,机会来了。


新政的反对者大致分成两拨人:


1、治国理念同罗斯福不合,比如联邦最高法院的法官们;

2、另一拨是利益集团,因为罗斯福新政损害其权益。 

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最高法院有9名大法官,统称“九人”。九人中,有六人属于保守派,信奉放任主义,看不惯罗斯福。其中,首席大法官休斯的想法具有典型性。休斯认为,罗斯福新政扩大了政府权力,干扰了正常的经济活动,有违美国宪法。因此,尽管他赞同新政的一些措施,却还是经常判定其违宪无效。


在保守派法官的主导下,最高法院几乎处处跟罗斯福对着干。据统计,在此前的140年里,最高法院总共废除了60项法律,而在罗斯福执政的第一年,居然有11项法案被推翻。


长效影响:大法官或许拖了新政后腿,延长了大萧条的时间。不过,对他们的做法,美国民众是理解甚至支持的。因为最高法院的确防止了总统滥用权力。


2、既得利益者:由金融家、企业家等富人组成。富人反对罗斯福的原因很简单,新政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劳工待遇,又征收高额累进税,拿富人的钱救济穷人。这些,都损害了富人的利益。富人们利用手中的媒体,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舆论攻势,抹黑罗斯福。 


保守派以为这就能把罗斯福搞臭,结果适得其反。因为民众亲身感受到了新政的好处,所以保守派越抹黑罗斯福,民众就越讨厌保守派。这反而是给罗斯福加分。


结局:1936年大选前,主流媒体的民意测验表明,罗斯福支持率极低,共和党候选人兰登赢面很大。但大选结果让保守派目瞪口呆:罗斯福以523票对8票,完胜兰登。事后分析,大约500万名共和党支持者,把票投给了民主党的罗斯福。


罗斯福的外交政策:


欧洲动荡: 1922年,墨索里尼当上意大利总理,法西斯主义崛起。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开始重整军备,并在三年后重新占据莱茵河。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意大利、德国等派军干涉。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同时对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虎视眈眈。欧洲战云密布。


亚洲战争: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彻底暴露,这对英美列强的在华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


美国孤立主义:从精英到民众,普遍对国际事务提不起兴趣。孤立主义者认为,想当初,美国参加一战,把年轻人派到欧洲去送死,根本不值得。这种错误,不能再犯第二次。 


罗斯福的担忧:法西斯主义必将威胁世界和平,破坏全球秩序,长远看,美国是无法独善其身的。如果法西斯占领了欧洲和亚洲,美国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突破孤立主义的努力: 


1、扩充海军。在这里,罗斯福耍了个手腕。他对国会说,我们不管别人的事,这没错。可就算关起门过小日子,也得有实力做后盾,否则别人打过来,怎么抵御呢?美国两面临海,只有建立强大的海军,才能确保安全。国会被说服了,同意拨款10亿美元,建立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


2、帮助战时的英国。1939年9月,纳粹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宣布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1940年7月,德国空军大规模轰炸英国,不列颠空战开始了。美国人终于被震动了,孤立主义开始松动。


罗斯福抓住机会,敦促国会通过《租借法案》。利用该法案,罗斯福不断向英国提供物资,此后,援助范围扩展到中国和苏联。《租借法案》对于各国的反法西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国加入二战: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两千四百多名美国人丧生。这种不宣而战的卑劣行为,彻底惹怒了美国人。瞬间,孤立主义烟消云散,要求开战的呼声响彻全美。美国政府随即对日宣战,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解读 | 刀劈三观抱老师,资深撰稿人

播音 | 秋安

策划编辑 | 袁博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PaulGeorge0513

    特别喜欢这本《光荣与梦想》,已经是第二遍听了,主播讲的也特别好。

  • 高山流水28

    现在发现了两个有作为的美国总统,就是林肯和罗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