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版资治通鉴文稿
诸葛恪自幼就有盛名,东吴帝国一任帝(大帝)孙权,对他非常器重,但老爹诸葛瑾却常常担心,说:“他不是保护我们家族的孩子!”诸葛瑾的朋友奋威将军张承,也认为诸葛恪一定会给诸葛家带来灾难。陆逊曾经对诸葛恪说:“在我前面的人,我一定扶助他,同登台阶;在我下面的人,我一定弯腰拉他一把。可是,看你的作风,对上傲气凌人,对下又一派轻视,谁都看不到眼里,这绝不能奠定恩德基础。”蜀汉帝国高级咨询官(侍中)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当诸葛恪再度向曹魏帝国淮南郡进攻时,越巂郡郡长张嶷,写信给诸葛瞻说:“东吴君主(孙权)刚刚逝世,幼主(孙亮)的权威还没有建立,皇家师傅诸葛恪受托孤重任,何等不易!至亲而又有才干的姬旦(周公),犹有姬鲜(管国国君)、姬度(蔡国国君)造谣生事的诽谤(姬旦是周王朝二任王姬诵的叔父,亲而且尊,有人认为他行将夺取王位)。霍光身受托孤之命,也有刘旦(燕王)、盖公主(刘彻的女儿,嫁盖侯王充)、上官桀的阴谋叛乱(参考前八○年八月)。侥幸的靠着姬诵(周王朝二任王成王)、昭帝(西汉王朝八任帝刘弗陵)的明智,才能免掉灾祸。
从前,不断听说,孙权生杀赏罚,权柄紧握在自己之手,从不交给别人。直到临死之前,才征召诸葛恪,嘱托后事,未必就有精密考虑。加上吴楚地区(故吴王国及故楚王国)人民,性情冲动,自汉王朝(两汉王朝)以来,都如此传言。而诸葛恪远离幼主(孙亮),深入敌人国土,恐怕不是长策美计。虽然说东吴纲纪仍在,上下仍然一团和睦,但再明智的谋略,仍可能百有一失,用古代的事来检查今天,今天就是古代。除非你(诸葛瞻)向堂兄(诸葛恪)进献忠言,谁还有此资格?盼望他班师之后,集中力量推广农业,培植恩惠。等待数年之后,东西两方,同时出动大军北伐,并不算晚,请你仔细研究采纳。”诸葛恪果然由于这个原因覆败。
诸葛恪的兴起和败亡,是一篇寓言性的“聪明人的故事”。没有一个聪明人不学问渊博、言辞锋利、反应迅速,有果断处理事务的能力。然而,一个可怕的缺点使上述种种优点,全化成陷阱,这缺点就是,他把所有的人都当成白痴。有此一念,使他不能提升到智慧的境界,世界在他聪明的眼睛下呈现出来的,完全走样。为了维护他聪明的形象,对不符合他愿望的事实,往往怒不可遏。
诸葛恪写的那篇文告,我们姑且称之为诸葛恪式的理论,可看出他竟对事实曲解到无耻的程度,本年,司马师四十六岁,司马昭四十三岁,不能算是儿童,而且在诛杀曹爽的政变中,已显示干才,诸葛恪却向国人宣称他们“幼弱”。对好友的谏诤,只在信件后大批数字:“仔细研读我的言论,就可醒悟!”掌权不到一年,便膨胀到六亲不认。孙权批评他刚愎自用,一开头便露出端倪。士卒患病超过一半,一半就是十万人,这是一个使人惊心的庞大数目,诸葛恪只要到各营走走,便可一目了然,不此之图,却闭着眼睛认为值日官有诈,要动手诛杀。如果值日官真敢向统帅谎报军情,当然应该诛杀,而竟没有诛杀,是因为诸葛恪明知道是真,只是不关心部属生死。
更荒唐的是,诸葛恪倾全国兵力,大举出击,竟没有精密的作战计划,走着走着,在半路上就转了弯,回头攻击临时选择的目标。这简直不像是两国交兵,而像是一场儿戏。战败回来,不但死不认错,毫无歉意,气焰反而更凶。诸葛恪希望用满不在乎的态度,挽回人们对他的敬畏。这一怪诞的逻辑,不知道是怎么想出来的,比起老叔诸葛亮街亭之败后的自责,比起敌人司马师东关之败后的自责,诸葛恪可是别出心裁。以至到了最后,他还狞笑说:“那些娃儿能干出什么?”跟曹爽的“谁敢”前后辉映,天下顽劣之辈,都是一个窑里烧出来的产品。
孟轲说:“愚而好自用,灾难必降临到他身上!”天下没有愚人,只有把别人当成白痴的聪明人。
10东吴帝国高级官员联名上奏,推荐孙峻当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太尉),滕胤当宰相(司徒)。有拍马屁的人向孙峻进言说:“政府大权,应掌握在孙姓皇族之手。如果滕胤当第二位的三公(司徒位在太尉之下),他有很高的声望,人心归附,前途不可限量。”于是高级官员再度联合上奏,推荐孙峻当丞相、最高统帅(大将军)、全国和军区总司令官(督中外诸军事),不另设最高监察长(御史大夫)。于是,高级知识分子及现任官员和退休士绅,对孙峻感到失望(丞相位在三公之上,总揽全局。最高监察长【御史大夫】是副丞相之职,今既不设,丞相遂大权在握,对这个独裁专政局面,当然使人失望)。
滕胤的女儿嫁给诸葛恪的儿子诸葛竦,因为这个原因,滕胤呈请辞职。孙峻说:“姒鲧、姒文命(夏王朝一任帝)是至亲父子,罪行却不相牵连,滕先生何必这样!”孙峻跟滕胤,虽然内心存有芥蒂,但对外还是互相包容。于是,晋封滕胤当高密侯,一同共事。
11东吴帝国齐王孙奋,听说诸葛恪被杀,从豫章郡(江西省南昌市)前往芜湖(安徽省芜湖市),打算到首都建业观察时局变化。亲王师傅(傅)及封国宰相(相)谢慈等劝阻,孙奋把他们斩首。东吴帝孙亮下诏:撤除孙奋爵位,贬作平民,放逐章安(浙江省台州市西北章安镇)。
南阳王孙和的王妃张女士,是诸葛恪的甥女。之前,诸葛恪有意把首都迁到武昌(湖北省鄂州市),下令整修武昌宫殿,民间遂传出流言:说诸葛恪打算迎立孙和。等到诸葛恪被杀,丞相孙峻借口这件事,撤销孙和封爵,放逐新都郡,接着派出使节,强迫孙和自杀(年三十岁)。
当初,孙和的一位姬妾何女士,生儿子孙皓,其他姬妾分别生儿子孙德、孙谦、孙俊。孙和临死前,跟王妃张女士诀别。张女士说:“无论是福是祸,我都跟随你,决不单独偷生。”也自杀。何姬说:“如果大家都死,谁抚养这些无父孤儿?”遂担负起养育孙皓跟他三个弟弟的责任,四个孩子都获得保全。
资治通鉴原文
初,恪少有盛名,大帝深器重之,而恪父瑾常以为戚,曰:“非保家之主也。”父友奋威将军张承亦以为恪必败诸葛氏。陆逊尝谓恪曰:“在我前者吾必奉之同升,在我下者则扶接之;今观君气陵其上,意蔑乎下,非安德之基也。”汉侍中诸葛瞻,亮之子也;恪再攻淮南,越巂太守张嶷与瞻书曰:“东主初崩,帝实幼弱,太傅受寄托之重,亦何容易!亲有周公之才,犹有管、蔡流言之变,霍光受任,亦有燕、盖、上官逆乱之谋,赖成、昭之明以免斯难耳。昔每闻东主杀生赏罚,不任下人,又今以垂没之命,卒召太傅,属以后事,诚实可虑。加吴楚剽急,乃昔所记,而太傅离少主,履敌庭,恐非良计长算也。虽云东家纲纪肃然,上下辑睦;百有一失,非明者之虑也。取古则今,今则古也,自非郎君进忠言于太傅,谁复有尽言者邪!旋军广农,务行德惠,数年之中,东西并举,实为不晚,愿深采察!”恪果以此败。
吴群臣共议上奏,推孙峻为太尉,滕胤为司徒。有媚峻者言曰:“万机宜在公族,若承嗣为亚公,声名素重,众心所附,不可量也。”乃表峻为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又不置御史大夫;由是士人失望。滕胤女为恪子竦妻,胤以此辞位。孙峻曰:“鲧、禹罪不相及,滕侯何为!”峻与胤虽内不沾洽,而外相苞容,进胤爵高密侯,共事如前。
齐王奋闻诸葛恪诛,下住芜湖,欲至建业观变。傅相谢慈等谏,奋杀之,坐废为庶人,徙章安。
南阳王和妃张氏,诸葛恪之甥也。先是恪有徙都之意,使治武昌宫,民间或言恪欲迎和立之。及恪被诛,丞相峻因此夺和玺绶,徙新都,又遣使者追赐死。初,和妾何氏生子皓,诸姬子德、谦、俊。和将死,与张妃别,妃曰:“吉凶当相随,终不独生。”亦自杀。何姬曰:“若皆从死,谁当字孤!”遂抚育皓及其三弟,皆赖以获全。
柏杨先生对于诸葛恪的评价都很中肯,但是我们不要笑话诸葛恪,生活中有了一点权力,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感觉别人都是傻子的家伙比比皆是!有很多人都说某某当了官之后变了,除了屁股决定脑袋的原因外,就是有了权力之后,权力给了他很大的信心,外加上身边人的马屁,很多掌权者就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永远正确,甚至于干出很多的傻事来! 所以有了权力,也要深刻的明白自己的认知是有限的,不是无所不能的!马屁听听舒服一下就得了,不要入脑入心,否则诸葛恪就是前车之鉴!
诸葛恪的品德和能力确实有问题。但发动对魏战争的战略是正确的,曹魏内部政变,叛乱,又刚刚大败,是最混乱的时候,此时不进攻,难道等司马家整顿收拾好,准备充分再去进攻?战略,方法,能力是不同的因素,不能以结果做唯一标准一概而论,否则必然偏颇
诸葛恪在进攻曹魏帝国战争中的表现,玷污了诸葛这个伟大的姓氏,劳命伤财对待部下生命的极端蔑视预示自己最后悲惨的结局:全族屠灭,可悲可叹!
好听
好听
如果孙权说他刚愎自用 那也是用人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