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师》第一讲(4)品尝一下不懂的妙处

《大宗师》第一讲(4)品尝一下不懂的妙处

00:00
10:18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知之所之”是一个不断扩大的半径,从一个婴儿到学富三车的博士后,乃至于博导,不断地扩张,但是一般的人都是在“知之所之”的半径上扩张,就是没有达到下面这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这里就很怪了,首先一个“养”,养什么呢?“养知之所不知”。我们都要追求知识的完美、知识的丰富,想把知识换代升级。为什么要“养不知”?且把“养”放在下面再说,首先要说“不知”,我们务必要弄明白两个概念:一个是知,一个是不知。《道德经》第一章讲:“道可道,非常道”,道不可知,不可说,非思量分别所能及,因为是总体的道,完整的道,是竖穷三界,圆裹十虚的道。人生短短一百年,哪有本事能够竖穷三界,圆裹十虚?你仅仅能看到的是常道。

日月运行,一寒一暑,生老病死,这个是常道,我们只能看到常道的一部分而已。常道,无量劫来都有常道的存在,但我们只能看到一个片段,把这个片段作为可知的,可道的,而且可明了。但是对于非常道的,非常名的,你是看不见,或看不懂的。虽然偶尔也会示现一下,如龙的一鳞半爪,你或许能见上一见,但是作为我们人的认识空间来说,总是无限小,而未知的空间,永远是无限大。

 

品尝一下不懂的妙处

知和无知的关系是什么?我经常说,正是有了无穷的无知,正是有了无穷的未知,才给我们的“知”留下了无穷的运行空间。庄子《寓言》里面,庄子和惠子的辩论很有趣。惠子认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才是有用的东西。这个地有没有用?这个房子是我的使用权,就是我的空间,这一百多平米都可以为我所用。这一百多平米以外,对我来说就没有用,毫无价值。拥有的有用,未拥有就对我没用。庄子说,那好,我把这无用之地去掉,除了你两个脚所站立的地方,全部掏空,你不是说站立的地方才有用吗?惠子的脚再也没法移动,只有傻在原地。正是因为前面的土地都是无用的,你才能向前延伸,我们所立足之处,就是我们的已知,整个大地就叫未知,也叫无知。正是因为这个无穷的无知,我们才能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扩张我们已知的半径。所以,“养”这个无知同样重要。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了不起,大学毕业了,博士后了,是大教授了,是大师了,我可以拿国家津贴,最高领导都要向我咨询,认为自己很牛,但他就不知道怎么“养无知”。第一,就是谦虚,在大道面前自己应很卑微,在真理面前自己应很卑微。第二,只有养这个无知,才为自己的智慧留下了更为广阔的运行空间。自己才有后劲,才有余力,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得更远,才可以探索到更新、更美的世界。更加神奇的世界,都是在养未知的过程里发现的,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扩展我们的空间,人类的文明恰恰是这样运行的。

很多人这样不知,那样不知,就说我好可怜,我无知。实际上应给他道喜,这个不知是已知的本钱。现在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不断发展,但是内存永远都是有限的。现在的天河一号计算机,运算速度拿到全世界第一,但也不过每秒运算一千多万亿次,还不能达到一亿的一亿次方这么一个运算速度。一百年、一千年以后,说不定就能达到这个运算速度,但是现在毕竟也是有限的。

在禅宗公案里,有这么一种神妙的问答。有人问六祖大师:“黄梅五祖大师所传的达摩衣钵什么人得到了?”六祖大师就说:“会佛法的人得了。”“莫非和尚你会佛法?”六祖大师马上说:“我不会佛法。”

有人对云门祖师说:“老和尚,你讲的我不会,没有听懂啊。”云门祖师说:“不懂就好,你就守住这个不会的。”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我不懂。你懂了又能干嘛呢?懂了还是有不懂的嘛,他就没有品尝到不知、不懂里的这么一种妙处。

学修佛法,我们要感知空性,现证空性。什么叫感知空性?什么叫现证空性?缘起性空不难理解,关键是自性体空,就是一个不知,这是没有内容的,有内容还能叫空吗?所以我们看庄子这句,“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养不知,不知道就是空,就是无,就是自性空。无能生有,无中生有,一万年以前世界上有什么?什么都没有。摩天大楼,高速铁路,空调,电视,电脑,这些有没有?没有啊。从哪里来?无中生有而来,是我们这个心造出来的。我们的心,一万年前没有这些东西,现在有了;再过一万年,还有更多、更辉煌、更先进的东西涌现。

所以“养不知”,在内修上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事,对有修为的人和没修为的人来说,这是一个界限。真正有修为的人,他是稳居“不知”之中;没有修为的人,就要去“养”这个知,不断地去追求。回到《道德经》上的那句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为道就是要去损,什么是损?就是回归无知。不仅要回归无知,还要善养这个无知。为什么《缮性》里面说“以恬养知,以知养恬”?这个知,就是智慧的最高处。这个一无所有的时候,就是最高的智慧,无为而无不为,只有无为才能达到无不为的这种神妙境界。用《易经》的话来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它就是不知,没有内容,寂然不动了。有这样的基础,有这样的本钱,你才能“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很多人信不过这个道理,老是想下跳棋,认为我必须要有基础,要有前行,要有相应的内容,我才能怎么怎么样。在世上,在次第道上,的确是这样。但是在无极道,在根本道,在无上佛法,在最上层禅,乃至在-上,都是围绕庄子的“养不知”。必须要“养不知”,使自己处于恬淡虚静的状态,把自己的所知所为陶冶净尽,一切一切,毫不客气地扫入这个状态,我们有没有胆子进入这样的状态呢?

“知之所知”,当然有基础,我们有所知嘛。这样文化,那样文化,见了这么多的善知识,这么多的上师,给自己灌顶,给自己开示,学了很多,不错。并不是说要把这个扔掉,你也扔不掉,一入深海,永不退失。但是在“知之所知”的前提下,一定要养自己的“不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784197fet

    突破已知 迈向未知

  • 真水无香_wmx

    怎么买到正版的啊?当当网上是16册,是正版的吗?

    万万读书 回复 @真水无香_wmx: 应该是的

  • 祺然_53

    这一段,真是不知

  • 笨球娃

    谢谢!辛苦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