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金刚经》第十二段“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
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鸠摩罗什译本)
a.随说:宣讲、解释
b.佛塔:供养佛的舍利
c.受持(抓住)、读诵、通晓法义、为别人详细解说
d.鸠摩罗什大师译本: 须菩提, 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玄奘大师译本:如是有情成就最胜希有功德!
义净大师译本:当知是人,则为最上第一希有!
e.Sastr:导师,释迦牟尼佛
f.Vijnaguru‐sthaniyah:尊重弟子,具有智慧老师资格的人,在这里指的是佛陀弟子
《金刚经》第十三段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
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a.世界:凡夫自以为存在的我们正在生存着的这样一个环境、外境的总体
b.微尘:最小的基本元素
c.财布施、无畏布施、身命布施、法布施。除去法布施以外,最难做的是身命布施
《金刚经》导读正文:
上一讲我们已经把《金刚经》的第十一段学习圆满了,下面开始学习《金刚经》的第十二段经文。看经文: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这段经文,就是老师跟须菩提说:“随说是经”。
“随说”,对照梵本,它是两个意思:第一,宣讲;第二,解释。“如果有人能够宣讲、解释,那么《金刚经》里边的四句话,你要知道,那么这个讲经的地方,一切世间的天、人、阿修罗这些众生都应该供养,要把它看做像佛的塔庙一般”。
这个印度人建佛塔,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塔里供养佛的舍利——就是供养佛的遗骨,因此在佛教徒心中,佛的塔庙那是非常神圣的。
那么,佛陀说:有人能够宣讲《金刚经》那么四句话,这个地方在我们佛教徒心中、在众生心中都应该把它看作像佛的塔庙一样的尊重,要供养。“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何况有人他能够把整部《金刚经》都能够受持读诵。
那么对照梵文,实际上它是四个动词:第一,受持(就是抓住);第二,读诵;第三,通晓法义;第四,为其他人详细解说。那更何况如果一个人,他能够把整部《金刚经》都能够受持、读诵、通晓法义、为其他人详细解说,那就更值得供养、尊重,这是佛陀对《金刚经》的极度的赞叹。接着往下看:
“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法”。“当知是人”,什么人?就是那个对整部《金刚经》都能够受持、能够读诵、能够通晓法义、能够为别人进行详细解说的人,佛陀说这样的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法。玄奘法师这句话译作“如是有情成就最胜稀有功德!”,义净大师把这句话译作“当知是人,则为最上第一稀有!”。接着看下面的经文: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所以大家要理解,我们要对我们手中的《金刚经》的这个法本要非常地珍惜,因为佛陀在这里说,只要有这部经典所在的地方,这个地方就如同有佛。那么在梵文里边,这个词是Sastr,就是“导师”。那么在佛教里边,“导师”就是释迦牟尼佛。“若尊重弟子”,什么是“尊重弟子”?梵文是Vijnaguru‐sthaniyah,就是“具有智慧老师资格的人”。
其实在这里,指的就是佛陀的弟子。有这部《金刚经》的经典所在之处,就如同有佛在,有佛陀的那些尊重的弟子在。所以大家依据这段经文,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手中的《金刚经》的法本,学习完了要把它合起来,要把它供养起来,因为有经典在,就如同有佛在,有佛的弟子在。
这是《金刚经》的第十二段经文,我们学习圆满了。下边我们开始看《金刚经》的第十三段经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哦,须菩提又提了一个新的问题,说:“您老人家讲了这么一个甚深法义的一堂课,那日后我们结集起来这就是一部经,当然从‘胜义谛’上是空性,但是在‘世俗谛’上对这部法还得假安立个名字,我们才好、凡夫才好日后依此奉行,依此奉持。”
那么老师对须菩提这个问题的回答,“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也就是老师告诉须菩提,这部经叫什么?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所以大家注意,经的名字一般都是佛说,所以大家要用对经的名字要有高度的尊重。如果今天没有时间诵一部完整的经,其实诵一诵经名也是功德无量,因为一般经的名字,就是对这一部经的法义的一个高度概括、浓缩。
好,继续看经文。当老师说,说这部经叫《金刚般若波罗蜜》之后,老师紧接着说:“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那么对照梵文原本,其实后边还有一句:是名般若波罗蜜,就是最典型的《金刚经》的三段论。
也就是老师在这里说,这部经的名字是《般若波罗蜜》,但是不要因为老师说了个“般若波罗蜜”,大家就以为有一个实有的“般若波罗蜜”可得,其实只是在“世俗谛”上安立了一个“般若波罗蜜”的名言而已。所以,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我们前面用了好长一段时间学习佛陀的“二谛”的教理,当我们把四重“二谛”学完之后,我们在第四重“二谛”上理解佛教的这个《金刚经》当中的三段论——佛说......,则非......,是名......,大家就很好理解了。那么就四重“二谛”的这第四重“二谛”而言,“世俗谛”又叫做“名言谛”。
因为“胜义谛”是空性,那么佛陀随顺众生,这时候在“世俗谛”上保留的仅仅是名言,这个名言没有所指的实义。这是《金刚经》第十三段的第一部分经文。
看下边。“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老师问须菩提:“你觉得如何?佛说法了吗?”看须菩提的回答,“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佛陀说凡夫境界一切都是空性,那么,“如来说凡夫境界一切都是空性”的这个说法本身空不空?依然是空。
所以须菩提回答说:“如来无所说”。这就是从四重“二谛”的第四重“二谛”的“胜义谛”而言,如来无所说,离言空性。佛说一切都是空性,这个空性本身依然仅仅是个名言,而无实义,空性还得空。
看下一段经文。老师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这里出现了两个概念,两个名言:第一,世界;第二,微尘。什么是“世界”?就是我们凡夫自以为存在的我们正在生存着的这样一个环境,外境的总体叫“世界”。
那什么是“微尘”?微尘在佛教里边就是表示最小、最小、最小的那个基本元素。那佛陀为什么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在印度这个佛教徒当中,特别是小乘佛教徒当中,它证“人我空”,而“法我空不空?”这个问题是悬置的,没有深入讨论,因此就产生了分歧。
有的人说,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整个的环境、这个世界,我们可以认为是因缘所生,是假有,不是实有。当然,有一些小乘佛教的佛教徒认为世界也是实有,但是不管认为这个整个世界是假有,还是实有,但是小乘佛教徒的学者都坚持认为,这个世界是由那些最基本的元素所生起的,这个基本元素叫“微尘”,而这个“微尘”肯定得是实有。这是印度小乘佛教的普遍的观点,所以佛陀提出这么个问题。看须菩提怎么回答的。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当然啦,三千大千世界!构成三千大千世界的这些的种种微尘当然很多。但是,老师说:“须菩提呀,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所以,佛陀针对小乘佛教的观点要告诉大家,你们认为的世界的最基本的元素,那个最小最小的极微、那个微尘,其实如来说微尘,这个微尘依然是空性,没有什么实有的微尘可得,仅仅是安立个“微尘”的假名而已。
“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这就是破小乘佛教对于微尘的实有见。既然微尘实有见破了,那么“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那么由这些微尘所缘生的整个的这个世界,它的本性依然是空性,佛陀说世界,你不要以为有个世界实有,只不过是为了度化众生的方便,在“世俗谛”上、在“名言谛”上安立了一个“世界”的名言而已。好,这是这段经文法义。
看下一段。老师说:“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老师问须菩提:“可不可以以见到如来的三十二相这样身体的形象,就算看见如来了?”看须菩提怎么回答的。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啊!”“老师,不可以。不可以以见到三十二相就算见到如来了”。“何以故?”“我为什么这么回答呢?”“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如来虽然讲,在人间示现的佛陀具有三十二相,但是在“胜义谛”上、“空性”上没有什么真实的三十二相可得,所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只是在“世俗谛”上、在这个“名言谛”上,假名安立了“三十二相”这个名言而已。“三十二相”这个名言没有所对的真实的“三十二相”的实义。
看下一段经文。老师说:“须菩提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注意,这里边出现了一个名言“身命布施”。我们讲,大乘佛法修行六度,而六度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布施度,那么布施又分几种。那么在佛教典籍当中,对于布施的种类的划分,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最主要的就是把布施分为了四种:叫“财布施”、叫“无畏布施”、叫“身命布施”和“法布施”。
“财布施”就是施予其他众生予钱财;“无畏”就是给其他众生以生活的勇气、力量,“无畏布施”;“身命布施”就是以自己的身体的生命去布施众生;“法布施”就是为众生说佛法。
那么对于这四种布施,除去“法布施”之外,另外三种布施,大家分析一下,其实这里边最难做到的是“身命布施”,也就是行布施,就是把自己所拥有的布施给其他众生,那么自己所拥有的布施给其他众生,钱财还是相对容易的,我想我们很多人都能够做到“财布施”。
但是,以自己的生命去布施,这就有点儿困难。所以能做到“财布施”的很多人,其实做不到“身命布施”,舍财容易,舍命难呢。
所以佛经里讲过,释迦牟尼在往昔的多生累劫的相似相续当中,做过无量的身命布施,我们前面讲过最典型的一个故事就是“舍身饲虎”。
有人说,这个、这个做不到,做不到。那么作为凡夫我们的身命布施,其实我们可以退一步讲,比如说,佛教徒经常争论一个话题:这蚊子要不要打?有的佛教徒说,蚊子是害虫,传播脑炎病毒,当然得打。但是,当你说蚊子是害虫的时候,在你心中不过是蚊子似乎伤害了我们人类,你认为它是很坏的东西。
可是各位,大家想一想,在猪的眼里,这世界上最坏的众生是谁啊?其实就是我们人类。那猪要以这种的观点看,那这世界上最应该打死的,那是人。那有的佛教徒说,那好,那这个蚊子不该打,那我避蚊,“避”就是“避开”。比如说,我睡觉得挂蚊帐,或者在卧室里点上一支香,哎,这个香可以把蚊子驱赶到其它的房间里,那我们就避蚊。
当然,这也是一种方式。但是,大家知道,在历史上有这样的修行者,他们专门选择盛夏之夜到山野之中,脱光衣服坐下来,“可怜的蚊子们,吃吧”,身命布施啊!那有人一听,这个、这个我也做不到。
那如果还做不到,那我们就再退一步讲,无偿献血做得到不?身命布施啊。那立个遗嘱,死了以后奉献自己的身体,这一点做得到吗?我想作为一个大乘佛教徒,应该能做到!
好的,这里边佛陀提出了“身命布施”,大家注意,前面的经文,佛陀两次提到“财布施”,就是把布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讲的都是“财布施”,那么这个地方,佛陀提出了“身命布施”。
查阅佛学文章、收听更多课程、免费结缘梵汉对照版经书讲义。欢迎关注【净名精舍】公众号
功德空不空?
于晓非_ 回复 @在清华听演讲官方频道: 空
“于晓非《楞伽经》导读”已经在喜马拉雅上线了!
感恩于老师!希望以后能在喜马拉雅听到更多于老师讲的佛经!于老师讲经思路很清晰,很透彻,甚至很震撼。这对于我们初学佛的人来说受益匪浅,太难得了。我也很佩服于老师,这要花多少时间和心力才能把佛教经典学习研究得这么透彻!于老师功德无量啊!
于晓非_ 回复 @了因缘: 谢谢你的留言!🙏
请教于老师:您说一切是空,轮回的主体是空,六道轮回也是空。那么如何理解佛陀说他多生累世里曾做过的事呢?
于晓非_ 回复 @禅遇74: 那是随顺众生的方便说。 讲六道轮回不是佛法,因为佛陀降生以前,印度古人都相信轮回。所以,佛陀随顺众生也讲多生累劫的本生事。 注意:讲六道轮回是空,讲六道轮回如梦如幻,这才是佛法。佛陀的伟大正在于此。 因为轮回是空,众生才能解脱轮回;如果轮回不空,轮回实有,那众生依靠自力解脱轮回的可能性就没有了。
“于晓非《楞伽经》导读”课程也已经在喜马拉雅上线了。🙏
松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开房地产公司上市,你怎么看
Searchforself_l1 回复 @JASON曜: 只求做好自己,难道还有犯罪的人呢,你也要学吗?
有一句话叫,不要试图改变任何人,可是佛陀让我给人说法,我改怎么办
老师,梦醒对我来说太难了我的心胸狭窄,财布施、法布施、生命布施都做不到
于晓非_ 回复 @付晴123456: 难为善,那就努力不做恶。
老师,请您答复一下遗体捐献的问题,大乘佛法的弟子在去世后按照遗体捐献要求马上解剖,此时很难不起嗔恨心,用这个方法来鉴定是不是大乘佛法的弟子是不是容易产生误导?请答复为盼!
于晓非_ 回复 @风鸣两岸叶_jc: 为什么起嗔恨心?因为有我! 连无我都不能领会,还有资格说自己是大乘?其实连佛法的门还没入。只能算是加行。
于老师,“福德”是不是空? 怎么理解修福德?
于晓非_ 回复 @在清华听演讲官方频道: 佛说福德,即非福德,是名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