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讲【模块一】 金融和你有什么关系

第001讲【**************

00:00
11:25

“你好!听完了这堂课,欢迎你来到课后加餐学习区。需要加群的同学,请到课程详情页面,找到付费专享群板块,入群学习。”


一、课程原文 


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我今天要开始我的金融课第一讲,主要讲的题目是金融为啥为谁为何,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我想主要是通过两个故事,给大家回答两个主要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金融到底为谁,金融是不是就是给富人提供服务,是不是富人俱乐部。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金融是不是也很重要的或者是更重要的?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金融到底创造了什么社会价值?如果你觉得金融给社会带来了贡献,那么它的表现形式又是什么?所以这就是金融为啥、为何的问题。


首先,聊聊金融为谁服务的问题。


你可能会说,当然是人啦?我们先去一趟非洲找找答案。

非洲的一些部落,一直到近代之前,都没有货币,也没有金融,那么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呢?非洲的很多部落,它的土地并不是私有的,都是属于部落的,所有的人都拥有的,是公有的财产。再加上他们住的房子也不是常规的房子,一般的都是茅房,所以不管是房地产啊,还是土地作为投资的载体、价值的载体、财富的载体,这些选择是不存在的,那他们怎么办呢?又没有货币,又没有金融产品,他们怎么生活?不管是男人还是其他的人,靠什么来把他们的成功给表现承载下来?


后来,一些人类学学者就到非洲不同的地方做研究,其中一些人类学者到了坦桑尼亚的部落,他们发现那边的人是主要是靠山羊和人来承载财富。怎么个承载法呢?比如说,如果你说你非常的成功,那么你就给我看你有多少只羊。羊越多,那就越说明过去真的是做得很成功,那么这样一来有的男人可能有100只羊,有的是500只羊,甚至于上千只羊,但是呢,这样计算,也带出来一些具体的问题,因为如果你太成功了,你有相当于5000只羊或者是上万只羊的财富,那么实际的问题就来了,你怎么样让这些羊不死掉,所以管理这么多的羊就变成一个让人头大的问题。那么,在这种背景下,这些部落就演变出来了一些风俗,更珍贵的财富载体,也就是妻子或者说把妇女当成保留财富的金融工具来使用。



妇女当金融工具?怎么个用法呢?


按照当地的风俗,如果你花100只羊你就可以又多买一个妻子。在这样的一个风俗或者说财富载体的安排下,就有可能出现一个情况,如果你有十几个妻子二十个妻子,那就说明你这个男人非常非常的成功。


你也许会问了,这样也有一个问题啊,就是如果今后需要钱、需要流动性去买一些生活用品或者其他的开支的时候,怎么办呢?你怎么样可以把你买了这么多的妻子变现?所以这个时候有一个前提就是妻子交易市场必须得很活跃,要有足够好的流动性,这样的话让你随时可以把妻子变现去买别的东西,否则的话,妻子作为一个财富载体,它不一定是那么方便了。


而且根据这些人类学者的研究,只要这个妻子的年龄不要太高,一般的情况下,如果当初你是花了100只羊的价格买过来一个妻子,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差不多可以用同样的价格把妻子再卖出去变现。当然有的时候,姿色好一点的话,增值的可能性也还是有的。


坦桑尼亚的部落故事太没人性,对妇女太不同公平了。


是的,在非洲,没有货币,没有金融市场,也没有土地和房产的一些财富载体的时候,人们通过山羊和人,尤其是通过把女人作为避险资产,作为财富工具来使用,那么就可以帮助他们保值,甚至也有的时候可以有一些升值。当然,这个故事也让我们看到,只要有了金融市场,有了货币等等这些发展以后,那情况就会很不一样了,因为这样就会把这些个人特别是妇女,从这些工具化的使用中解放出来,让我们这些人更能够活得像个人,能够有自己的自由和选择权力。


这个时候,我们回到中国,也看看中国古代妻妾买卖的历史。

大概是2004年左右,当时我跟彭凯祥、元伟鹏两位学者一起合作来收集一些明清以来民间借贷交易的信息,包括借贷双方的身份啊、财产啊、家庭背景啊、还有借贷的金额、利率等等这些东西。那么有一次,我们在看徽州一个家族企业的账户,这个家族企业在十八十九世纪,每天做的各种交易,每年的资产负债都记录得非常详细。那么呢,就在那个时候,我看到有一笔交易,就是那个家族企业花了七两银子去买了一个女婢,那么这笔开支呢,就记在当年的那个出入账户上面,也记录在这个家族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里面。当时,我就被震惊了,原本以为只是小说里面才有的虚构故事,没想到在原来的旧社会还真的是存在这样的一些把人作为资产工具的情况。


这会是个个案吗?

后来,我就跟彭教授说,我们能不能够更大面积地、系统地收集一些历史资料,就想看看当时不管是十七十八世纪还是十九二十世纪的中国,有多普遍的,把人进行工具化交易,工具化使用的。结果,我们发现,在十八十九世纪清朝朝廷的抄家档案里,非常清楚地把各个被抄家的官员、被调查的官员家里面的女婢啊、家奴啊,不仅仅记录下来,而且也按照每一个人十两银子左右的价格做一个估值。估值好了以后,这些女婢、家奴作为这个被抄家官员的资产,就跟土地、房子、经营、古董等这些东西一起装在这个家的家产总额里面。


光是上面这些还不够,后来,我们也在那个清朝《刑科题本》的档案里面也找到了将近4000笔妻妾买卖的交易细节。从这些4000笔左右的妻妾买卖交易里面,我们发现,在十八十九世纪的中国,妻妾的平均价格大概是20两银子左右。当然,我们后来想通过研究回答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在十七十八十九世纪的中国,当时的中国人会把妻妾进行买卖,后来我们发现,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灾荒或者一家人活不下去的年份,他们才不得已把妻妾或者是女儿卖掉,就是所谓的那个卖一口救十口,说的就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还是从中国自己过去的经历里面看到,在金融市场不存在或者是不发达的社会里,普通老百姓是没办法应对风险挑战的。我们这里说到的风险就包括灾荒,旱灾啊、水灾啊或者是大的地震,或者一些战争。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往往就逼得当时的普通老百姓很难生存,那么,在这个时候,他们就需要在家里面去找一找,看看有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和人,如果妻子特别是姿色好一点的话,更有可能把妻子卖掉,卖个好价钱,只要能让家里面的人可以活下来。


这两个故事,其实都告诉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就是不管是在非洲,还是在中国,只要没有金融市场,那么最后,老百姓就没办法去规避风险,只好把妇女包括妻子、妾、女儿啊等等,当成工具来使用,规避风险,这就是为什么金融其实不只是为富人服务的。实际上对于老百姓来说,普通老百姓从中间的受益可能会相对会更重要一些。也就是说,金融首先是为了普通老百姓服务的,让普通的老百姓能够过得像一个人,有自己的自由选择权,而不是首先被作为别人的工具来使用,所以金融的价值给社会的贡献,特别是对普通老百姓的贡献就在这里。



归结起来,我们今天就通过这两个故事,简单的了解到下面这两个道理:

第一,在没有货币的社会里面,人也会被当成财富的工具,作为财富的载体来使用,而不是被看成为具有自由选择权力的人。


第二,从清朝中国女婢、家奴以及妻妾买卖的历史中,我们看到,如果没有方方面面的金融市场,人,尤其是妇女,会被当成保险资产、投资资产来使用的,那么在这个意义上,你看到金融的社会价值,所以金融不只是为了富人,也不只是为了政府、为企业提供帮助,实际上对于普通人的意义更大,特别是对于女性的解放,个人权利的提升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二、课后加餐 

1.卖妻的习俗


1)世界各地都存在买卖妻子的习俗。


2)清代卖妻的习俗

清代中国社会底层在疾病、灾害等风险冲击下卖妻之事,则常见于史料。


乾隆元年(1736)《刑科题本》档案记载:

山东曹州府路九儿因遇灾荒,无法生活,将妻韩氏以5两银子卖与山西商人程子彦为妻。


乾隆二十年(1755)的刑科题本记载:

安徽颍州府丁南因病将22岁妻子嫁卖与人。更有甚者,贫时将妻子嫁卖,以得财度过难关,通过努力有钱后又将妻赎回。


《续碑传集》卷四十九《罗天鹏传》记载:

清朝嘉庆时高官罗思举,在年轻时得奇病需3万钱治病,无钱可出,只好将妻嫁卖,筹集病资,病愈后投军立功而成为高官。


对于清代卖妻场面,历史学者赵晓华这样描述:

闻有各女人领进,请端视,而买客或则嫌瘦,或则嫌病,或则嫌粗,纷论不已,一若看货讲价者。


3)民间文学中的卖妻习俗

19世纪二三十年代流传于河北定县的秧歌戏《耳环记》,以吸取形式再现了中国农民家庭买卖妻子的现实。


夏明方教授是这样总结剧中买卖人市的特征:



4)英国卖妻的习俗

万里之外的英国,也有买卖妻子的习俗,一直到19世纪末才结束。英国历史学家汤姆逊在《买卖妻子》一文中,研究了1760年至1890年间300多个英国卖妻案例:

英国习俗对妻子买卖的“仪式”特别看重,否则会被社会认为是不合法的:“买卖一个妻子……是高度仪式化的,它必须公开并用公众认可的礼节来操作”。一般而言,妻子是被丈夫套着缰绳,拿到市场上公开拍卖。


列举了一个典型的卖妻故事:

一个叫罗德尼·霍尔的劳动者,习惯于懒散和放荡,……他带着妻子来到镇里,用一根缰绳围着她的身子,目的是把她陈列在公共市场上,让出价最高的人来买。把妻子带进市场并付了人头税后,他领着妻子在市场转,转了两圈遇见一个日子过得和他一样的人,后者用18便士和一夸脱淡啤酒买走他的妻子。


显然在英国的卖妻交易中,公开的市场、事前的广告、缰绳、拍卖人等市场交易要素都俱全。这中间,妻子像一个畜牲或动产一样被拍卖、被羞辱,而且既然有这么广泛遵守的仪式习俗,说明买卖妻子在英国的历史已经很长。


5)非洲妻子交易风俗的细节

人类学家Gray教授在其1960年的研究中指出,在坦桑尼亚的Sonjo部落,子女婚姻是由父母在其很小的时候就订立,子女没有发言权。那里的商品交易原来还没有货币化,也没有货币,所以价格以多少只山羊计算。一般而言,男方家给女方家平均支付100只山羊,一旦支付完山羊,婚约即确立;而且只有支付完山羊,婚姻才算成立。


具体交易流程如下:

Sonjo人在卖妻子时,由丈夫谈定价格,嫁卖的妻子价格与初婚时价格基本一致。环境有变时,具体的妻子价格取决于再嫁时婚姻市场的供求关系。在交割之前,妻子有一段时间去自己寻找买家。如果妻子自己没有找到买家,则需接受丈夫的买卖安排。Sonjo部落规定小孩必须跟随母亲。因此,如果被卖妇女生有小孩,则小孩要与母亲一起卖给对方。一个小孩通常的定价是4只山羊。妻子及其子女被卖后,其权利和所代表的资产产权则全部转移至买方。


6)规避风险的其他方式

在没有金融市场的传统社会,除了卖妻卖女之外,还可以有其它选择来平滑风险冲击,比如如果家里多少有点土地,可能通过卖地求得生存。


当然,如果家里既有土地又有妻子,是先卖土地救急、还是先卖妻子救急,在不同地区、不同家里可能答案各异,因为从清代中国18、19世纪的案例中,两种情况我们都看到过。


大体上看,灾荒时被迫卖地的频率高于卖妻的频率,而在正常的非灾荒年份里,土地买卖的交易量低于灾荒年份。


也就是说,过去在中国和其它传统社会里,之所以土地往少数人手里集中,是否跟金融市场的缺失使农民没有更好的对冲灾荒风险的手段有关呢?假如金融市场更发达些,灾荒时期被迫卖地的可能性会不会小很多呢?对这个问题,纽约人口研究会Mead Cain 教授于1981年发表的研究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他比较了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农村土地分配结构经历的变化:


上图可以看出,1957年前后,印度三个村的土地分配基尼指数(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为0.72,二十年后下降,土地在农民间的分配集中度明显下降;而同期,孟加拉国农村的土地分配基尼指数却呈上升趋势,土地更加往少数人集中。


再看一下细节

1957年到1980年间,印度三个村无地农民逐渐减少;相比之下,孟加拉国农村的无敌农民却有所增加。这期间,印度的小自耕农和中等自耕农中只有15%的家庭卖地或失地,而孟加拉国则有60%左右的小农和中农卖地。


之所以两国农村之间的经历差别如此之大,除了印度农村期间经历了土地改革以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印度农村既有正规金融,又有非正规民间金融,包括保险、借贷和少量的政府救济,但孟加拉国农村连非正式金融都几乎看不到。两国农村在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差别决定了它们不同的土地分配结构演变历程。


在Cain教授研究的村庄中,印度村庄于1970-73年间经历大旱灾,但由于他们能得到金融支持,并没有几家农民为了求生而卖地,在这期间,反而因为土地需求比平时少,土地买卖交易量少于平时。相反,在孟加拉国村庄于1968年和1970-74年两次水灾引发的饥荒中,大量农民家庭被迫卖地求生,在整个1957-80年期间超过一半的孟加拉国卖地农民都是为获得食物和医药而致的,跟印度村庄的情况形成鲜明对照。



所以,土地分配过于集中在历史上或许激发了一次次农民起义,但不是土地私有或者土地自由兼并买卖所致,印度和孟加拉国的经历对比证明是因为缺乏金融市场所致。如果有了更丰富的事前规避风险以及事后缓冲风险挑战的金融工具,即使农民暂时受到灾荒、人祸等风险事件的冲击,也用不着被迫卖地、卖妻,土地分配结构也就不会过度往少数人手里集中。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金融也可以这样改变人类历史,至少可以帮助避免许多农民起义。


二、卖妻的原因


我们后来的研究表明,之所以中国、印度、非洲、英国及其它国家都曾经有甚至还有买卖妻子的习俗,主要有两个原因:


传统农业社会的平均产出水平不高,但在一般情况下不至于饿死人,而只有在他们面对灾荒等风险事件挑战时,才会被逼得走投无路,甚至被迫卖妻卖女。即使没有灾荒,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波动,也会出现春秋时期管子所说的农民“年有余而月不足”局面,青黄不接季节也会挑战农民的生存。


而事前规避灾荒风险、季节性风险以及其它意外事件带来的生存挑战,又恰恰是金融市场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如果金融市场发达、各类金融产品丰富多彩,专项保险品种应有尽有,那么,农民和社会其他成员只需要花一点点费用,就能事先安排好、规避好各类可以想到的未来风险。


从这个角度,我们就能看到现代社会跟传统农业社会的差别:

金融市场到近现代才在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发展起来,中国是到19世纪后期洋务运动才开始引进保险以及其它现代金融市场,真正发展起来还是20世纪后期的事。


没有这些非人格化的金融工具时,人类就只好在人身上打主意了。妻女可能是他们手头仅有的具有一定流动性、能够变现的资产,除此以外可能难有其它活路。正因为这一点,《大清律》虽然禁止买卖妻子、租妻典妻,但还是明确允许丈夫在一家面对生存挑战或还不起债务时把妻子卖掉变现。这也是人类许多社会都曾经有卖妻习俗的原因。


三、思考题 

根据你这些年的生活经历和观察,在今天的中国,还有哪些事情是因为金融市场不发达而继续把人做工具,尤其是做避险工具来使用呢?


我们可以去想一想这些问题,这样就可以帮助你理解,金融市场是发展了还是不发展了。最后,也就是金融市场对今天的中国人的意义在哪里。


喜马拉雅FM享有独家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合作联系:yhxzqzd@163.com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钢锁和不路丝

    答:由于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欠发达,自然科学技术落后致使社会科学落后。导致金融行业不发达,中国人不得不以家庭作为单位来对抗突发性的危机。比如说养儿防老,比方说灾荒时把妻子和儿子卖掉。就现在来言具体表现在希望生个男孩来继承家业,也表现在我们襄阳地区由于农村养老制度的实用性太差,致使农村嫁女向男方索要彩礼。这等等都是金融行业不发达的表现,所以说如果想要有情人终成眷属,想让人生活的更幸福,更自由,更像人,必须要大力发展金融行业。

    向知Lumibay 回复 @钢锁和不路丝: 总结得好!

  • 大耿_wz

    哎,什么人都有,骂骗子的都出来了。资讯那么易得,陈志武三个字搜索不出来吗?书不能读一读吗?试读部分章节也行啊。掏腰包之前都不掂量一下吗?还是看见“金融”俩字,就以为是教点金术的?发现不是,只是老老实实的学问,失望了?可笑!

    听友100959779 回复 @大耿_wz: Jim

  • SIWEISUIP

    养儿防老和嫁女要彩礼一样,都是把人作为养老的工具使用。

    听友105546438 回复 @立池_62: 嫁女要彩礼就是金融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女方父母为了养老几乎唯一的办法,在这种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产物。而今传递到现代社会,可以认为这是一种习俗,讨要彩礼的目的就是养老也是极少数人的想法了。只是做法还没变,但这样做的目的由于金融市场的到来早已改变。

  • 寄舟_js

    我买过他几本书,内容很不错。耐心,我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学生不是托

    李恩六 回复 @寄舟_js: 有些耐人寻味了,听讲话内容好像看稿子读出来的

  • 爱吃芒果的榴莲

    把社会现象提到金融高度,让人耳目一新!个人认为在生存受到威胁时,男人可以拿身边任何物品拿去交换。而妇女儿童沦为物品被拿去交换,是因为他们没有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而只好被当成了一种社会财富被拿去交换。只有当他们创造出的价值大于卖身的价值,才能免于被卖的厄运!

    tata_oz 回复 @爱吃芒果的榴莲: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一个或者一群男人混到生存受威胁,要卖儿卖妻,本身就说明此男劣质,就算他自己苟且偷生,他的基因也应被淘汰。

  • diracsea

    樊胜美就是避险工具

  • 听友40948149

    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彩礼和养儿防老就是养老金融不发达的表现。没有养老保险,也没有较高的储蓄金,多养儿子可以多人照顾,至少人手是够的,分散老无所养的风险,万一有一个有出息的,会对整个家族负起责任“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女儿因为从夫居,照顾公婆,就要收彩礼来作为父母养老的补偿

    向知Lumibay 回复 @听友40948149: 是的,今后我们会更多地从金融角度谈这些话题

  • FortuneGarages

    前段时间网上的卖妻救子不就是么。在养老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生二胎也算一种避险吧。

    向知Lumibay 回复 @FortuneGarages: 当然 生小孩可以是因为喜欢小孩,出于情感。但在过去没有金融而收入又低的背景下,养子就主要是经济目的了。

  • 记忆变成符号

    听起来完全是个门外汉在讲金融,卖儿卖女养子防老都从淳朴的生活无奈变成了他口中的一群算计亲人的奸商。心疼花钱听讲的兄弟们半秒钟,你们一心进步不错,也不要病急乱投医,这个教授跟广场上送大爷大妈脸盆然后外加免费体检的江湖游医有区别吗?

    向知Lumibay 回复 @记忆变成符号: 别着急,慢慢思考。搞清楚这些,目的是让人情关系更多回归到人情,让那些利益关系更多地由市场去做。

  • 张念历

    最明显的一个感觉,很多人交朋友总是会想到交了这个朋友以后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帮助,尤其是借钱的时候。于是会看到中国所独有的人情社会,问题是这样交到的朋友未必是真朋友,友谊基础也不牢固。还是快点建立起完善的金融市场比较靠谱!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