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禅密二宗事理的同异
冯达庵大阿阇黎著的《佛教真面目·序》云:“佛教之积极发扬不可不赖智识界优秀分子之兴起!”
在座的同学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我很希望你们立大志,成大事!将正信的佛教积极发扬起来,以净化人心、利国利民!
路线要明!对当前的佛教动态要有所认识。现值末法时期,众生福薄,佛教内部产生不少问题……阿难七梦值得深思!(唐密第五十代祖师冯达庵大阿阇黎付法给其惟一接班人杨佛兴老师时,第一句话即是:路线要明!)
科学重实验,佛法尚修证。冯达庵大阿阇黎开示:对于佛教,惟凭意识依文解义,纵能头头是道、圆融无碍,不过比量,终未默契佛教妙旨。故六祖云: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是故原来禅密二宗都很重视修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佛教,不通过修证来提高灵慧性,就难于因指见月,默契其妙旨。
禅密二宗修证过程,均须明确下列法理:
一、解与行。
禅密二宗,皆一乘教。一乘顿教,寓解于行。以行为主,以解为辅。行进一步,解亦进一步;行愈精,解愈深。有行无解,变成世间宗教;有解无行,变为人类哲学。解行相应,修成三昧,抒其心得,自符正理,不须依傍教义;故达摩提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六祖不识字而能讲经,且反应神速,言必中肯,巧叶机宜。他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冯达庵大阿阇黎亦曾开示:“修准提法,悉地成就,能入法华三昧,则法华经变为自己的语言。”
二、熏习观。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不能孤立存在,故必受诸熏习。例如,普通学生和三好学生交好朋友,则容易上进;否则,则容易学坏。又如,青少年爱看黄色或暴力电视,则容易想入非非乃至变质堕落。
马鸣菩萨云:“真如熏无明,致众生破障悟道,即妄会真,灵明自在;反之,无明熏真如,致众生迷真逐妄,造业轮回,烦恼万千。”一般众生经常以受无明熏真如为主,故业障愈来愈重,灵心愈来愈昏迷。
一乘行者,如蒙明师加持,并能以清净、至诚、精勤、报恩四心而修,则以真如熏无明为主,令净赖耶识,则心神愈来愈清净灵明。
为了防止被熏习污染,应注意禅宗六祖开示“无住为本”;唐密龙树菩萨开示“妄心若起,知而莫随”。总之,要做到“顺境不染,逆境不变”,才能防止“无明熏习”,速证菩提。
三、众生根机与随缘设教以及宗师问题
由于众生根机千差万别,故佛教说有八万四千法门。“药无贵贱,对症者良;法无优劣,应机者尚”。“迷则每相争,悟则恒相资”。禅密二宗皆一乘教。一乘顿教当须利根才易相应,对于师承的要求非常严格,须觅通宗通教的大善知识才能接班!故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宁愿传衣法给不识字的慧能,而不肯传给德高望重的教授师神秀。
五祖明智,具有鉴机能力。许多人以为慧能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战胜了神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五祖从而选慧能为接班人。其实不然,其后五祖为慧能说法,即边加持他,边为他讲金刚经,讲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大悟,一连说出五个何期:“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知他通宗通教,才传衣法给他。
通宗者,“上接十方诸佛法流,下摄一切众生心念,能转运诸佛法流,通过己心而灌输给来机”,因具此功能,始能传佛心印、续佛慧命也。
通教者,“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是也。
慧能和神秀都是五祖的学生,但之后的人跟慧能学为顿教,跟神秀学则为渐教。其原因即神秀尚未通宗,故五祖不传衣法给他。
唐密祖师选择接班人更为严格!例如,唐密四祖龙智菩萨“留寿千载利后人”,年将七百,始见玄奘留学印度……又过百年,始有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出现,先后接受他的传法。善无畏、金刚智为五祖,不空为六祖,不空是善无畏、金刚智的共同接班人。其后,不空留学印度,又受四祖龙智菩萨的传法。此外,一行受善无畏的传法,与不空同为唐密六祖。开元三大士和一行都是帝师,都曾翻译佛经。尤以不空为三大翻译家之一。七祖惠果,亦为帝师。日本空海,留学中国,修学唐密,悉地成就,传为八祖。返回日本,为日本天皇师,并将中华文化传回日本,是日本文化的奠基人,日本人至今仍尊称他为国宝。
冯达庵大阿阇黎著《佛教真面目》赞开元三大士云:善无畏大士阐发胎藏界理趣;金刚智大士指示金刚界义诀;不空大士两师之,两部大旨集成于一人,后更亲谒龙智菩萨以增益之,复广参善知识以辅助之,所学完备矣。法华有轨,华严有观,举显教最高义理以密法证明其妙境,是真显密交融,解行相应,弘一乘教,嗣真言宗之大师也!中国佛教蒙上述三大士住持,允称极盛时代!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唐代的中国是当时全球最强盛的国家,唐代中国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世界各地的大城市至今仍有唐人街,老华侨回国,还说返唐山,其影响之深远可想而知!
禅密二宗传至近代,由于种种原因,大都逐渐走向世俗化和形式主义,殊为可惜!其主要原因:
甲、缺少通宗通教的大德住持佛法。
冯达庵大阿阇黎著《佛教源流》云:佛教之行须遇法流枢纽住世乃有实际;否则,任如何用功,只得皮相,无证果可言!
乙、未能实行以戒为师!
丙、佛教刊物的质量问题!
大唐密第五十代祖师冯达庵大阿阇黎眼见上述情况,为了重兴大唐密正法,著有《学密须知》,有志学密者,请深究之!
四、修习三昧
一乘实修,贵握纲领。深入三昧,始能默契其妙,自在受用。对此,冯达庵大阿阇黎总结出修成三昧的历程和规律如下:
甲、世间的众生,不论甚么身分,必含有许多不易肃清的积习。
【杨按】:人贵有自知之明!应正视自己的不良积习,而认真地清除之、改正之,才能快速冲破无明,发现心光!
乙、修习一种三昧,恒仗真理的活力支持,渐渐地发展它清净种性。
【杨按】:例如修习准提法,须仗七俱胝如来的法流活力支持。
丙、所修的清净种性与本有的杂染积习,矛盾地互相抵抗或奋斗。
【杨按】:此即马鸣菩萨的熏习观。例如修准提法,每持诵一次准提真言,仗准提菩萨的清净种性、法流的活力,清除一次行者阿赖耶识中的杂染积习,即真如熏无明;反之,以妄心迷恋杂染积习之事,即无明熏真如。以上两种力量时时都在互相矛盾和对抗。当真如熏无明之力大于无明熏真如之力时,行者就上进,乃至破障悟道、灵明自在;否则,行者就倒退,乃至迷真逐妄、造业轮回、烦恼万千!
丁、种性力量渐增,到了能够克服积习时,三昧便有成就希望。
【杨按】:能破分别我执、法执的,证根身境界;破俱生我执的,证生空真如境界;破俱生法执的,证法空真如境界。执与积习密不可分。
戊、三昧将成时,真理飞跃地开显,直至突现一种合理的、清净的、常住的真实妙境,乃告一段落。
【杨按】:三昧将成时,则无明障碍淡薄,自性本来具足的灵慧性,得破障而出,以致真理飞跃地开显!
五、禅密二宗事理的同异
甲、禅密两宗,皆一乘教;息脑运心,宗要无异。
乙、禅宗目的在求实证六祖的三无和二三昧,尤以无相为体为主,故其修行过程,无需法器道具;密宗目的在于实证性相不二,运用自在,故需事相供养和法器道具等,以资初机观想,为入门方便之用。然而这是次要的,主要的是接通诸佛法流的实际灌顶!解放以后,由于条件不容许,故冯师传法事相简略,惟重法流灌顶!
丙、禅密二宗都求明心见性即求如实了知自心理致。《大日经》云:“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是谓明心见性功夫即开发菩提心之道也。临济传法偈云:“沿流不息问如何,真照无际说似它;无相无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是知:禅宗,以菩提心为根据,涅槃心(即般若波罗蜜)为究竟也。
丁、禅宗行者,根机猛利,又蒙通宗通教祖师加持,这样师资道合,其成就甚速。其法如下:
子、“提”。蒙祖师威神加持,学子心中似有消息,时节因缘到时,一经提示即豁然大悟。例:释尊拈花,迦叶微笑……马鸣菩萨蒙富那奢尊者开示离识见性,即悟入真如境界……慧能蒙五祖加持并为他讲金刚经,讲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大悟,一连说出五个何期……
丑、“喝”。例:百丈学禅于马祖,随侍多年,望见群雁飞行,犹惑表色,马祖扭其鼻,惟著于痛,不能开悟。一日,百丈为祖挂拂于床角,祖乘其不备,猛喝之!百丈大惊之际,心光乍明即开悟矣。此加持力从耳根直达心源之妙用也。
寅、“棒”。临济义玄学禅于黄檗希运,一棒不契,而再三棒之,并蒙大愚提示而开悟。此加持力从身根直透心源之妙用也。
戊、禅宗行者,与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相应,为到家;密宗,修证莲花藏真言,亦能实现般若波罗蜜境界。尽离内外识,乃真一无所得。于无所得中,理致不昧,灵活自如,是名般若波罗蜜。
见性功夫至此,则转身入世,随问而答,随境而作,无不妙符实际,巧叶机宜。禅门证此是为末后句,从而下化众生。
此外,禅门实修方法,以“月轮观”和“参话头”为主。
密宗行者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为正机,从而上求佛果。
然而,禅门一般行者,透关不易,密宗正机能有几人!为此,唐密则有方便妙法。先以旁机资格,仗三密加持力修成月轮观。八识规矩颂云:圆明初发成无漏。证道歌云: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从而归于般若波罗蜜,即升正机矣!此不单是唐密方便妙法,禅门苦参不得要领,如不固执己见,自我封闭,亦不妨藉密法以透关也。换言之,禅宗可资密宗而速成。
密宗行者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后,于自心圆明中,取有缘之佛为本尊,而修其三密。精诚所致,加持力自然愈修愈强大,潜破根本无明。功夫纯熟,感得本尊妙相现前,从此修融恰观,法流入我我入,法性川流,加护不息,定慧互应,妙喜无极!更进一步,则感本尊融入己身,与肉身互不妨碍!本尊妙相须具莲花眼始能发现!行者功夫未达精熟时,本尊妙相只名“加持身”;舍加持力,此身即隐。其能永显者,则名“受用身”,是为即身成佛之正义!
至于众生共感三十二相成佛之应身,则须所度众生机缘成熟之时,才能共感。故法华会上之被授记的尊者,本来其功能已可成佛,但仍授记若干劫后始能成佛,即到时,被度众生机缘成熟,才能共感其为三十二相之应身佛也。
成佛之时……十方诸佛法流,必集中于其身,而能摄受全体佛性,保持之者,乃金刚波罗蜜菩萨特性!故密宗本旨与金刚波罗蜜相应。大唐密第五十代祖师冯达庵大阿阇黎实证即身成佛时,其修证随笔云:
根尘迥脱彰真性!
一切如来注法流!
聚集此身成宝藏!
包罗依报尽莲俦!
吽音融合群机涌!
斛性弥纶十界周!
无上瑜伽何处觅!
顿降三世恶然休!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