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2】《人生的枷锁》:从准神职人员,到画家、赌徒、时装设计师菲利普的职业生涯

【精读2】《人生的枷锁》:从准神职人员,到画家、赌徒、时装设计师菲利普的职业生涯

00:00
19:00



金句:


(一). “青春是美好的”是一种幻觉,是韶华已逝之人的美梦。青年人反倒觉得苦闷无比,满脑子都是别人灌输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一旦真的伸手触及现实,总会落得遍体鳞伤。


(二). 一个人之所以要画画,是因为他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画画是一项人体机能,只有少数人才有的。人要为了自己而画,不然的话,还不如死了算了。


(三). 你可能会听到别人说贫穷是对艺术家的最佳鞭策。说这话的人从来都没受过穷啊。贫穷就像扎进你皮肤里的钉子,他们不知道这会让人变得多么抠门,会让你遭受多少羞辱。贫穷会砍掉你的翅膀,像癌细胞一样侵噬你的灵魂。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毛姆的小说《人生的枷锁》。

主人公菲利普的履历表能足足写满三页纸,放到今天来看,说得好听些,他是一个“斜杠青年”,说得不好听则是“作”——他似乎永远没弄明白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本来是准神父,摇身一变成了会计师,然后又背井离乡跑去巴黎做了个二流画家,当我们期待这颗艺术新星冉冉升起时,菲利普又考上医学院想子承父业做医生,还没拿到从业执照,他又在股市迷失了方向,输得一败涂地,不得不去从最底层的店员开始重新来过,就在这一筹莫展之时,曾经的绘画才能拯救了他,他当上了服装设计师。菲利普这样的角色,也就是在毛姆的笔下才不显得那么奇怪。毛姆还一直安排好运气给他,他最终拿到了从业执照,还碰巧遇到贵人想和他一起经营医院。菲利普一步步“作死”,又一点点“逆袭”上来。这样大费周章,最终却过上了最平凡的那种生活,菲利普要的究竟是什么呢?借菲利普之口,毛姆也问出了那个永恒的问题——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大多数人阅读毛姆是从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开始。《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画家斯特里克兰德的一生,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个为艺术燃烧,为艺术发疯的人,他的故事给与我们激情与鼓舞,而《人生的枷锁》则更加现实,也更加接近每个平凡人的一生。也就是说,在《人生的枷锁》中,作者谈论了生命中的月亮,但更多地谈论到生活中的六便士。如果说月亮是艺术家的主题,那六便士则是每个人的主题,是现实的,日常的,我们每个人也是从这种具体可感的现实中慢慢成长起来,就像主人公菲利普一样。

有趣的是,在《人生的枷锁》中,毛姆曾经暗示过后来塑造的斯特里克兰德这个人,克拉顿曾对菲利普说:“还记得那个我在布列塔尼遇到的伙计吗?我前两天在这儿又撞见他了。他穷得口袋比脸都干净,正打算去塔希提岛呢。他之前是个股票经纪人。他有老婆孩子,挣的又多,但是为了画画就把这一切都扔了。他就这么只身一人到布列塔尼安顿下来,开始画画。他身上没多少钱,饥一顿饱一顿的。”这些对话发生在菲利普对自己的艺术理想发生动摇时。

从菲利普的早年经历中,我们概括出两个关键词——天才与叛逆。菲利普自幼热爱阅读,较同龄人而言具备更深刻的感受力,并在画画方面显示出天分。他天资聪慧,在学业上游刃有余,这使他对于受困于闭塞的环境中感到不满,总是“生活在别处”,也成为他一次次叛逆的资本。但是菲利普最终没有成为一个斯特里克兰德式的人物,这并非源于某次顿悟,而是在一次次的挣扎于抉择中,他完成了对自己的塑造。

事实上,菲利普自幼就拥有明朗的前途。他完成学业后,继承伯父的神职,成为一名牧师,可以说集体面与殷实于一体。但是如果他顺理成章走了这条路,那他就不是菲利普了,也就没有这个故事了。尽管有时自私,有时撒谎,但是菲利普具备着很多人身上已经没有的真诚品性,面对伯父的虚伪、势利和伪善,他更感觉到了“知行合一”是多么宝贵。比起牧师的职业能给他带来什么,他更在意自己到底是否打从内心信仰上帝。菲利普并非一个精明圆滑之徒,这种品质贯穿他的一生。与此同时,菲利普渴望外面的世界,他受不了那种压抑与沉闷,也许年少时的他并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但是直觉告诉他如果一辈子都呆在自己长大的地方,那自己的生命就被浪费掉了。

对于这样的青年而言,艺术是一种极大的诱惑。艺术承诺着自由与波西米亚式的浪漫,承诺着美,承诺着创造。甚至连一个小镇青年对于出人头地的渴望,也可以糅合进艺术理想之中。他所不知道的是,在艺术的世界里也有机运,有人情世故,有谎言。艺术世界的残酷不比别处少。艺术也是产业,菲利普放弃了会计事务所的工作,前往巴黎,将自己投身艺术生产的流水线。读到这里,我们总能被菲利普的果敢而打动,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旅途,菲利普确实是说走就走。

出人头地前的贫穷,默默无闻时的寂寞,都是菲利普意料之中的。但是范宁·普里斯的死,确实给了菲利普不小的打击。范宁·普里斯是和菲利普一起学画的女孩。在同学中她是一个异类,这使得她觉得因为跛足而同为异类的菲利普应该能同自己惺惺相惜。她对菲利普的好,菲利普很少领情,非但不领情,还经常为她个人卫生方面的肮脏和邋遢以及她吃饭时狼吞虎咽的样子感到难为情。直到她死,菲利普才了解她的苦衷,她租住在一间小屋子里,没有钱买衣服,靠很少的食物充饥。老师否定她的才能,还挖苦她说:“五岁小孩上两节课都能画得比你好。我只跟你说一句话,听着:趁早拉倒吧,别做无用功。想吃艺术这口饭,还不如去当个全职女佣呢。”但这没有让她放弃,她离开画室是因为没钱了,而尽管离开,她依然没有放弃画画,直到她因为没钱吃饭而饿死。无独有偶,男模特米盖尔慕名前往巴黎,为的是创作小说。米盖尔觉得只有法国才配称得上是智者贤士的国度,巴黎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而巴黎同样也没有善待这位美男子。为了混口吃的,所有穷光蛋能干的活儿米盖尔都干过——给别人上过课,只要有翻译的活儿也一概来者不拒,最后竟然沦落到要靠自己的好身材挣钱了。他奋斗起来热血满腔,但写出来的故事全是些琐碎无味的流水账,这种鲜明的差别让菲利普心惊胆战。无论是范宁·普里斯,还是米盖尔,都是极致纯粹的,并且颇具献身精神,然而这种纯粹最终误了他们。

同样耽于艺术,却又无心追逐名利的是诗人克朗肖,克朗肖认为,智者不该因为害怕死亡,而改变自己的行为轨迹。“我知道自己到死也会挣扎着想再喘口气,我会非常非常惊恐。也知道自己必定会后悔。想到这一生,想到最后落得这番境地,心里不能不苦涩。但我不承认自己的后悔。我现在啊,虚弱、衰老、又病又穷,马上就要死了。可灵魂还攥在手里呢,我什么也不后悔。”在垂死之际,他终于出版了自己的诗集,而那之前,他一直不屑于这些。克朗肖生前送给菲利普一张波斯地毯:“你刚才问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多看看那些波斯地毯吧,早晚有一天你会知道答案的。”

在真正的画家、作家、音乐家的身体里都有那么一股力量,在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这种力量让人无法抗拒,只得为了艺术奉献出自己的一生。他们臣服于一种无意识的影响,被占据自己身体的本能玩弄得团团打转。生活从他们的指缝中溜走,白白被荒废殆尽。这些艺术的忠实信徒,他们惊心动魄的命运沉浮震撼着菲利普。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事情发生了,菲利普放弃了自己成为画家的理想。

在放弃之前,菲利普请教过福瓦内先生——他的艺术老师。福瓦内先生给他的忠告并不像给范宁·普里斯的那样刻薄。“如果你问我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我会建议你咬咬牙,下定决心干点别的试试运气吧。听上去也许很难,但我告诉你吧,我愿意拿世上所有东西去换取一个机会,一个能让我回到你这么大的年纪,遇到一个能给我这样建议的人,并且乖乖按着他的建议来的机会。”

这番话将菲利普推回了现实,我们不难发现,菲利普身上有一种品质,这种品质和我们一贯歌颂的“硬汉”大相径庭,他从理性上接受自己的平庸、无能与失败。事实上,从理性上能低头是一回事,而真的能投入另一种生活则又需要一段挣扎与成长。菲利普对于在巴黎学画的生活没有太多顾恋——“他想起巴黎的咖啡馆、小饭店里难以下咽的饭菜和朋友们邋邋遢遢、寒酸无比的生活,一股厌恶之情油然而生。他不在乎朋友会怎么看他了。花言巧语的克朗肖、道貌岸然的奥特夫人、搔首弄姿的露丝·查理斯和斗鸡一样的劳森、克拉顿,这些人统统都变得那么讨厌!”他主观上贬低原来的世界,连同那些朋友,进而顺利地开启了自己的医学生涯。但世间万事很难这样轻轻松松就告别,以至于他后来中邪一半迷恋米尔德里德时,真的就好像他把对艺术与美那股献身的热情化作爱欲投射在了这个庸俗的女人身上。他任由米尔德里德践踏自己时,也许只是对于自己选择做一个懦夫的惩罚。在那段虐心的恋情过后,他又经历了股市的失败。作为一个自小家境优渥,又颇为天真的青年,股市绝对不是一个游乐园,而更像一所赌场。我们说物极必反,当菲利普放弃了心中的月亮时,难免会不一头扎进六便士的世界里经历一番头破血流,再加上战争对社会的冲击,他着实过了一段糟糕的日子,食不果腹,为了活下去去做店员。

菲利普的前半生一直任性,一直叛逆,伺机而动,一往无前,又总是半途而废,最后落得被动,又在被动中慢慢整合自己,寻觅转机。我们不禁质疑,菲利普的人生主题,也就是这部小说的主题究竟何在?这也就像菲利普在克朗肖送给他的那幅波斯地毯中领悟的那样,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菲利普思考多年,终于顿悟了那个答案——生命本无意义。他一直在寻寻觅觅,答案仿佛早已找到,只是晦涩难懂,不可解读。他渐渐地认识到,人不能拿生活碰运气。最终,那幅挂毯告诉他:苍茫宇宙中,地球只是一颗飞速运转的行星。生命发源于此,产生在一片混沌之中。而这只是这颗星球的一段历史。如同生命在此孕育而生,同样地,在其他条件之下,也会在此毁灭而终。人类并不比其他生命形式更加重要,也从不是造物主的巅峰杰作,只是在环境变迁下应时而生的自然反应罢了。

至此,菲利普拥有了生而为人的格局,这种格局包罗万象又饱含悲悯,而这种悲悯正是医者之道,他选择了做一个医生,在他经历了宗教的名利场与艺术的生死场之后,他选择去做一个生命的治愈者与拯救者。他放弃了通过旅行远征世界的野心,也选择了让他感觉温暖、踏实的伴侣,他重新拾起险些荒废的医术,并且在其中重建了自己生命的意义。

《人生的枷锁》是一部成长之书、励志之书、心灵之书,是不可多得的。有人问毛姆:“你为什么不再写一部《人生的枷锁》这样的小说呢?”毛姆回答说:“因为我的生命只有一次,搜集这个故事的材料花了我三十年。”这样看来,作为读者的我们是幸运的,《人生的枷锁》这样慷慨地把人生的智慧呈现给我们,而我们能够通过解读与思考,将这种生命的信念内化并延续下去。

下一集是有声剧,我们将重现菲利普生活中几个重要的场景,了解他的那些至暗时刻和高光时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零度黑炭

    地毯给了我们答案 人性的优点就是经线,人性的缺点就是纬线。人生的枷锁其实是这种心的变化,这是人的天性有人把这种变化称为人性。当我们自己能体会到我们走过来的路都是心的选择和决定时也就体会到了枷锁。毛姆先生经历很多痛苦之后写下的良心佳作。这种哲学思想和王阳明的心学很像

  • 1816162wfqb

    老师,好喜欢你们的琵琶行朗读,现在怎么听不了了

  • 雪落静无声

  • 兰之猗猗_mj

    文露老师,我刚换的新手机,我以前在喜马拉雅订阅购买的100种人生智慧收听不了了,你给解锁吧

    上官文露 回复 @兰之猗猗_mj: 你问下喜马拉雅客服哦

  • 有声的兔公子

    声音极致完美,爱了爱了

  • 小鱼只想当废物

    很好听

  • 澡雪8141319

    就这个花钱买还能听

  • 好声音真真

    爱了爱了,声音极致完美,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