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
一.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建立在一种错觉上。老师错以为自己可以教学生什么,而学生错以为能从老师那里学到什么。重要的是,维持这种错觉对双方而言都是件幸福的事。因为若看清了真相,反而一点好处都没有。我们在做的事,不过是教育的扮家家酒而已。
二. 我想,痛苦的时候要假装快乐是很困难,但快乐的时候要假装痛苦却好办。
三. 我想起十年前亲身经历的某件事。你还记得吗,我们班的小孩在毕业典礼之后,用刀刺伤了一直以来欺负他的同学。当时,那个欺负人的主谋曾说了这么一句经典台词:“我就是看他不爽。”
今天为大家带来东野圭吾的小说《恶意》。大家即使还没读过《恶意》,也一定对东野圭吾早有耳闻。东野圭吾天赋超群,起点极高,出道便问鼎江户川乱步奖。随后,他相继斩获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直木奖,成为了日本推理小说史上罕见的“三冠王”。而在中国,东野圭吾更是连续三年占据“外国作家富豪榜”榜首。东野圭吾是一位高产作家,更可贵的是,他在创作中有意识地避免了自我重复。他没有一成不变的套路,每一部作品都是全新的,每一部作品都提供了一个了解其创作风格与作品艺术魅力的角度。《恶意》就是这样一部小说,它带领我们认识一个不一样的东野圭吾——不同于《白夜行》的宏大,或《嫌疑人X的献身》的催泪,也不同于《谁杀了她》的烧脑,亦或是《解忧杂货铺》的脉脉温情——《恶意》,如其题目所暗示的,关注点在于恶,人性的恶,纯粹的恶。正如作家止庵所说:“东野的作品有偏冷与偏暖,悲观与乐观,或者说揭示恶与张扬善这样两路。总的来说,他更善于描写恶,尤其是那种超越常人的恶。”止庵评论《恶意》为“极尽曲折复杂周密,同时又深刻揭示了人性,达到很多纯文学作品未能达到的深度”。其实初次接触东野圭吾的读者,也可以从《恶意》开始进入他的虚构世界。毕竟,《恶意》是一本让人翻开就不想合上,拿起就不想放下的书。
东野圭吾曾养了一只猫,取名“梦吉”,他一度将那只猫的照片当做自己官方网站的背景。小说《恶意》也写到了猫,却是以一只猫的非正常死亡作为开篇情节。《恶意》包含悬疑、推理、解谜的成分,也有触及到友情、爱情中最深邃的伦理禁地,却并不以此作为卖点,在叙事上也不过多作停留。
《恶意》讲述了一个关于恶的故事,与善良一样,恶根植于心灵深处。围绕着这种恶,作者叙述了偏见、暴力、掌控、复仇、谋杀、欺骗等,其核心在于嫉妒,嫉妒产生于主人公野野口的内心——他有志成为作家,却一直默默无闻,再加上经济的困顿与情感的空虚,使得他愈发嫉妒已在文坛具备影响力的畅销书作家日高。野野口与日高自小就是同学,有着共同的求学、成长经历。日高给予野野口帮助,可这丝毫无法减轻野野口的嫉妒,在野野口扭曲的意识里,这种嫉妒发展成恨,深入骨髓的恨让他对日高起了杀心。在小说开篇不久,日高就被杀害了,当时他正要和第二任妻子一起旅居海外,就在临行的前一天,他被杀死在自己别墅的办公桌前。杀害日高的人就是野野口——甚至在书还有一半厚度的时候,凶手野野口就已经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了,但我们依然会随着野野口的讲述和警察加贺的调查继续读下去。《恶意》的魅力并不局限于案件的侦破过程,破案只是开始。作者东野圭吾也曾说道:“除了悬念,我认为阅读还有其它很多乐趣。读者是不会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悬念’上的,那样会错失很多东西。”透过野野口的恶意,我们能窥见人性深处的幽暗、隐秘和肮脏,这些负面的东西具备巨大的能量,就像一株茁壮生长的恶之花,最终绽放血的花朵,结下罪的果实。
《恶意》能够制造淋漓尽致的快感。东野圭吾以野野口的第一人称不定内聚焦型叙述构筑小说的主体,这个声音极具迷惑性,与真相保持着暧昧的距离,时而从真相取材,进行渲染、扭曲,使得案件扑朔迷离,时而又比真实还真实,直指内心。而野野口杀害日高的真实动机就隐藏在这精心筹划的叙述之中。谈及《恶意》时,东野圭吾还表示:“因为有动机才会很明确、震撼的举动表现在外,是因为有动机才制造了杀人事件,自己会很想去探求动机究竟何在。”这里对动机的挖掘并非对犯罪心理学的具象化,而是涉及到了更深的东西。野野口也并不符合典型的恶魔的形象设定,他是个普通人,至少在他的叙述中,我们感受到的他是个平凡的人,甚至还带着点软弱。这比把野野口塑造成一个天生的恶棍更令人不寒而栗。
在整个事件中,野野口仿佛一个幕后的导演,安排着情节推进的进度,人物出场的次序,环环相扣,天衣无缝。在启程去海外前一天惨遭杀害的日高,已经占据文坛的核心位置,拥有众多拥趸。日高凭借可观的版税收入迎娶贤妻,购置豪宅,在名声大噪之时远赴海外,开启全新的生活,这是多少人向往的理想生活呀!这位人生赢家的生命就在其平步青云、如日中天之时戛然而止,不免让人扼腕叹息。而就在这叹息之时,忽然有铺天卷地的新闻,以确凿的口气揭露日高生前不为人知的经历——备受欢迎的作品是他人代笔,与身后那位叫野野口的影子作者之间的交易建立在不平等的胁迫之上,死于车祸的前妻初美曾不忠于他,甚至那场置前妻于死地车祸都笼上了层层迷雾——如果一个人会仅仅因为生活受到打扰而杀死邻居家的猫,那么他因为妻子出轨而起意谋杀,也丝毫不令人感到奇怪。这些新闻让日高生命终结不久又惨遭社会性死亡——整个社会,每一个人,曾经欣赏、崇拜他的读者们,都惊讶于日高竟然是一个恶人,一个心胸狭隘、虚伪、自私、残酷、心狠手辣……最关键地,毫无才华的人,无法匹配生前获得的文坛地位。日高死了,日高死了两次,与此同时,公众的视野转向那位影子作者——野野口的才华得到了认可,人们为这位“日高文学作品真正的作者”感到惋惜。
这才是野野口真正的目的所在,他早已自知身患癌症的自己时日不多,况且日高很快将旅居海外。他处心积虑谋划多年,为日高设了一个局,是时候将日高引入局中了。野野口在暗处,日高在明处,对于日高而言,这一切防不胜防,更何况日高在很多方面都未对野野口设防,他介绍儿童文学的编辑给野野口,允许野野口出入自己的别墅,甚至在整理前妻遗物时也不避讳野野口,他当野野口是朋友,给与他力所能及的帮助。
野野口如果把这种周密与严谨,这种苦心经营的头脑都用来创作小说,也许他早就和日高齐名了。在日高的生活里,野野口是一个怀才不遇、贫困潦倒的朋友,更是一双在暗中悄悄打量的眼睛,他看见了,他眼红、想要、求之不得,他死死盯住,想把那美妙的一切变成自己的,想成为日高,取代日高。从动心到动手,他筹划了很久。野野口故意留下破绽,误导警方产生错误的判断,他又将出轨、情杀、影子写手等媒体热衷的元素加入自己的供词,吸引媒体,并以新闻为载体,借助媒体记者的手写下自己编造的故事——在他的虚构中,他才是那个有才华,有实力,有作品,有女人缘的人,日高的作品都是他写的,他成就了日高,日高记恨他,压榨他。当这些新闻爆发、发酵,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时,如同初美、日高死了所以不能辩驳一样,野野口也很快会死于癌症——再也无法从他那问出什么,他成为那些畅销书的真正作者,并以这种奇特的形式得到了文学界的认可。
杀死日高并不是野野口的最终目的,让日高身败名裂也不是。推翻日高凭实力获得的所有赞许后,野野口还要占有日高的作品,甚至要在日高的情史中踩一脚。这些年来,野野口眼看着日高在名利场中积累、上升、封神,最后将一切都归为己有。野野口想要的,远非日高的性命。
野野口是一个精于诛心的人。他是怎样操控别人相信他那些假话呢?他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心理的杠杆。那个伏笔看似不经意,却是野野口精心设计的,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野野口自己杀死了日高的邻居家的猫,却说是日高动的手——已经死去的日高自然无法辩驳,与此同时,哪怕猫层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但一只猫的死,在一起杀人案件中都是微不足道的,连一段小插曲都算不上,因而无论是当事人、警方还是媒体都不会过多置疑。野野口精心编排的谎言一环扣一环,犹如链条,又好像多米诺骨牌,人们相信了他的第一个谎言,就难免会相信第二个,第三个……在野野口的暗示下,人们先入为主地认为日高是一个恃强凌弱、心狠手辣的人。日高忍心杀害无辜的猫,那么他威胁、操控性格软弱又没有话语权的野野口,就也不足为怪了。借助“猫之死”这个杠杆,野野口欺骗警方,欺骗媒体和公众,也欺骗读者,唯一对此存疑的人,是负责调查案件的警察加贺。在真相水落石出后,加贺也就“猫之死”这个设计感叹道:“我只能说,你真是太了不起了。我觉得这是你本次布下的所有陷阱里,最高明的一桩。”加贺曾是野野口的同事,两人在同一所学校任教。因此加贺一直觉得“比起我的上司和其他办案人员,我对野野口要了解多了。在我的认知范围内,这个人的个性和他在自白书里所讲的那些内容,怎样都凑不起来”,这与其说是身为警察的敏感,不如说是加贺本身的强烈直觉。因为这种直觉,他能从看似无懈可击的证人、证物、证词中看到微小的破绽:野野口拜访日高时带的一瓶香槟,野野口手指上的茧子,录像带里樱花树的影子,日高小说《禁猎地》中的故事情节……这些破绽连在一起,经过调查和解读,野野口真实的目的浮出水面。
嫉妒是有原因的,嫉妒杰出的人,嫉妒幸运的人,嫉妒自己想成为又无法成为的人。但倘若没有潜在的恶意作为前提,嫉妒也不会成立。恶意是没有原因的,恶是纯粹的,绝对的。就如同书中讨论校园暴力时提及的那样,施暴者有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选择这个人,只能归结为“就是看你不爽”,而受害者则感觉“突然被贴上恶魔的符咒”,在日高小说《禁猎地》中也提及:“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主流教育都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但是事实上,每个人的成长都经历过一些无法用“性本善”去解释的事情,目睹,参与或是遭受这样的事情,会让人在从孩子长成大人的过程中变得愈发复杂,渐渐拥有了自己的心思和秘密。在《恶意》中,如果不是加贺坚持不懈的深入调查,案件的真相将永远埋没——又有谁能想到,这桩轰动一时的命案,其根源可以追溯至当事人的少年时代,它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情杀,而是一起恶性校园暴力事件的延续。它牵涉到的也并非仅有日高和野野口两个人。
《恶意》是一部让人心有余悸的作品,它抽丝剥茧,把一个普通人人性中最黑暗最残暴的部分呈现出来。特别是在揭露真凶后对案件的后续调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恶是什么,恶是如何萌发,如何滋长,如何将无辜的人置于死地,又是如何反噬恶人本身。
东野圭吾并置了善与恶,却没有将日高和野野口设定成天使、魔鬼的化身。即便是在最极端的情节中,他们也是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闪光点和阴暗面。就野野口而言,他的人性之恶有其前因后果。下一集我们将透过加贺对野野口、日高以及藤尾共同经历的校园暴力事件的调查,聚焦野野口的童年、少年生活,挖掘这份恶意的来龙去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