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王汝中和省曾继续请教阳明先生 ,《论语》中孔子问子路、曾晳、冉有和公西华各自的志向,子路、冉有和公西华都是出将入相的大志向,唯曾晳是“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看似不起眼,孔子却赞同,只因真正的大志向就在于内在的致良知,而不是外在的成就啊!
阳明先生十分赞叹孔子气度宽宏,子路、冉有和公西华回答时整顿以对,态度认真,而曾晳一旁“
飘飘然不看那三子在眼”自行鼓瑟,对答时又“不对师之问目”,态度狂妄,而孔子不以为怒,反而赞许,只因圣人教人,不是把他们教得死守一个模式,“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这就是因材施教!
1 圣人教的学问简而约,是在教我们什么?
2 【致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分别是什么?
《传习录卷下》
(五七)
王汝中、省曾侍坐。
先生握扇命曰﹕“你们用扇。”
省曾起对曰﹕“不敢。”
先生曰:“圣人之学不是这等捆敷苦楚的。不是妆做道学的模样。”
汝中曰:“观仲尼与曾点言志一章略见。”
先生曰:“然。以此章观之,圣人何等宽洪包含气象。且为师者问志于群弟子,三子皆整顿以对,至于曾点飘飘然不看那三子在眼,自去鼓起瑟来,何等狂态。及至言志,又不对师之问目,都是狂言。设在伊川,或斥骂起来了。圣人乃复称许他,何等气象。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
(五八)
先生语陆元静曰:“元静少年亦要解五经,志亦好博。但圣人教人,只怕人不简易,他说的皆是简易之规;以今人好博之心观之,却似圣人教人差了。”
(五九)
先生曰:“孔子无不知而作;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此是圣学真血脉路。”
齐家治国平天下
简单的快乐,真实的快乐,是以夫子从之。
圣人是理想化的人物。周围似乎找不到这样的人
1507591mdyw 回复 @画心chaos: 千万人里难有一个
感恩!20210322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20210623
❤我自觉地自己就是个拘谨的人,比较怯弱,对于哪些风险大、利益大的机会没能抓住。认识到自己不具备后,便更关注于长期的事,怀着平常心做本分的事。如同孔夫子说的狷者。
感恩讲师
孔圣人🙏
人之资质、才气、性格各异,所以通做一般何不是意必固我,随物赋性,君子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