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追求内心学问,太躁则整日辩论,太静则流于枯槁,尚玄好奇亦是屡绝不鲜。阳明先生便提出“致良知”三字,才令学问有恰当着落处。复良知乃学问主轴,动静时宜,皆可于良知上下功夫。学问功夫,若未到精纯处,便易将内外当作两事。内外其实就一事而已,若能在良知上持续下功夫,久久定会有所体悟,这一学问不求速效,但须踏实练习。跟随张讲师的讲解,一起来看看阳明先生是如何教学生练习“致良知”的。
1 该用何种态度对待,静坐时出现的各种现象?
2 内心的学问,我们如何做可以成功?
《传习录卷下》
(六二)
一友静坐有见,驰问先生。
答曰:“吾昔居滁时,见诸生多务知解口耳异同,无益于得,姑教之静坐。一时窥见光景,颇收近效。久之,渐有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或务为玄解妙觉,动人听闻。故迩来只说:‘致良知’。良知明白,随你去静处体悟也好,随你去事上磨练也好,良知本体原是无动无静的,此便是学问头脑。我这个话头,自滁州到今,亦较过几番,只是‘致良知’三字无病。医经折肱,方能察人病理。”
(六三)
一友问:“功夫欲得此知时时接续,一切应感处反觉照管不及,若去事上周旋,又觉不见了。如何则可?”
先生曰:“此只认良知未真,尚有内外之间。我这里功夫不由人急心,认得良知头脑是当,去朴实用功,自会透彻。到此便是内外两忘,又何心事不合一。”
太好了!非常受益!
好多听不懂,自己的基础太差!
一个人的良知,就是内心的觉知
感恩!202103222318
赞
终于成简化字了
经典
让中华真正的文化发扬光大吧
良知就是本性之觉知,无关内外。良知不会间断,间断只是你的私欲障蔽。所以定于心之本体,动静随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