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继续问阳明先生,圣人能免于被人毁谤吗?阳明先生回答,毁谤来自外在,圣人也不可避免,然而圣人的德性就像太阳一样,不会因为浮云遮蔽就不发出光芒。圣人只求对得起自己的良知,俯仰无愧,外在事物终究无法时时如己意,只求心地光明。学生刘君亮想到山中静坐修行,阳明先生语道,若只为免除尘世困扰而遁入山林,“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久之不免陷入自以为是的骄纵习气,此种净相确实要时时警戒。
一日,学生王汝中和省曾侍坐于阳明先生旁,天热,先生用扇,命学生用扇,学生不敢,先生道,“学圣人的学问,不是这般捆缚苦楚、装出个道学的模样的。”此语真是道出了儒学自孟子后千余年来的陋病,因不明心法而修得一副道貌岸然、拘拘腐儒的样子。圣人之学,因时而变,终不离中道本体,就在于致良知,由此去人欲、存天理而已。
1 圣人面对被毁谤时,持什么态度?
2 为何说修行人易陷入净相?
《传习录卷下》
(五五)
问:“叔孙武叔毀仲尼,大圣人如何犹不免于毁谤?”
先生曰:“毁谤自外来的,虽圣人如何免得?人只贵于自修,若自己实实落落是个圣贤,纵然人都毀他,也说他不着;却若浮云掩日,如何损得日的光明。若自己是个象恭色庄、不坚不介的,纵然没一个人说他,他的恶慝终須一日发露。所以孟子说“有求全之毀,有不虞之誉。”毀誉在外的,安能避得,只要自修何如尔。”
(五六)
刘君亮要在山中静坐。
先生曰:“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了;汝若不厌外物,复于静处涵养,却好。”
一个人做事,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就能顶天立地。
在意毁谤,原于心中有好名之私,何谈圣人,圣人与天地同心无私。圣人无论应什么事,无论大小,发于心,求于理。
感恩!20210322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贵在于内心的光明。
请问《易》卜卦要怎么学?
乌云遮日,对太阳有什么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