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频道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本周的同读一本书。
汽车作为改变世界的机器,几乎与现代大都市同时出现,相伴而生。从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开始,汽车产业便持续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和经济支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汽车工业涉及100多个相关行业,以1:10的乘数效应拉动经济增长,也就是汽车工业1个单位的产出,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各环节总体增加10个单位的产出,包括上游的钢铁、石化、橡胶、玻璃产业,以及下游的金融、保险、维修产业。同时,汽车产业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就会带动相关产业增加7个就业岗位。
因此,很多城市的经济发展,其实和汽车产业息息相关。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书是《大国出行》,它讲述了长春、柳州、重庆、十堰、杭州、安亭、深圳等十几个城市与汽车产业的故事。在书中,你可以读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汽车产业的高歌猛进,也能看到中国各个城市之间的“经济战争”。
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书最精彩的内容部分,当前中国汽车工业的新转向是“新四化”,主角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
首先,我先跟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做“新四化”。
这个概念最早在2017年被正式提出,指的是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在这个概念下,人工智能、新能源、5G、大数据、云计算都会和汽车产业结合。到那时,汽车不光不会排尾气,还会和Siri一样听你的指示调节空调温度,更能自动导航到你刚刚购买了电影票的电影院。
事实上,在这个概念提出来之前,一部分有远见卓识的车企,就已经在做“新四化”的工作了。
比如深圳的比亚迪,它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早在2003年就开始布局电动汽车。
说起比亚迪汽车的发家史,它最早不是制造汽车的,而是造电池的。
1995年,创始人王传福在深圳的一个旧车间里成立了比亚迪,只有四五十个工人,日产4000块充电电池。不过凭着王传福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出色的领导力,以及电池质优价廉的市场优势,很快,比亚迪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成长为一个年销售近1亿元的中型企业,接下了飞利浦、松下、索尼、诺基亚的单子,并在2002年在香港上市。
此后,比亚迪就开始了造纯电动汽车的梦想。2003年,它以2.7亿元收购秦川汽车77%的股权,成为国内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第一家是吉利。
不过比亚迪的造车之旅并非一帆风顺。以前它是造手机的电池,现在是造汽车的电池,尽管都是电池,但是领域截然不同。而那个时候,路上跑的都是燃油汽车,纯电汽车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为此,比亚迪的股价甚至一下子从18港元跌到了9港元,几天之内市值蒸发了30多亿港元。
不过,事实证明,比亚迪的坚持是对的。因为此时的深圳市政府,也正在考虑布局新型科技产业。
因为这个从小渔村快速成长起来的、拥有2000万人口的新城市,一直很担心爆炸式的发展后,会陷入到水资源和能源短缺、空气和环境污染、劳动力成本提高、土地限制使用等困境中。于是从2005年起,深圳市政府就开始实施新的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把重点转向新科技产业。这时,主打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就成了这座城市的新宠。
2010年5月17日,30辆零排放的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在深圳交付使用。这让深圳成为了国内乃至全球第一个运营电动出租车的城市。到2017年年底,比亚迪又帮助深圳公交实现了100%的纯电动化。
随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这座城市爆发,诞生了一大批包括宁德时代、比克电池、长河等一大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材料生产企业,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完整的产业链。
相比于深圳,广州汽车工业的“新四化”起步晚了许多。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广州汽车工业的代表就是广汽,但是走合资路线的广汽,产业研发活动几乎全部在日本,核心技术也全部由日方掌握,严重制约了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前景。
广州不会想到,改变这一形势的会是小鹏汽车。
2014年,小鹏汽车在广州成立。它走的“新四化”路子跟比亚迪比起来,更加宽阔,小鹏汽车不仅追求电动化,更是发挥了互联网的优势,追求汽车的网联化和智能化。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小鹏汽车创始团队的成员,他们中除了来自广汽、福特、宝马、特斯拉的中高管,还有来自阿里巴巴、腾讯、小米、三星、华为等公司的大佬,其领头人何小鹏是UC公司的创始人,还曾担任阿里移动事业群的总裁。可以看出,小鹏汽车从诞生之初,血液里就流淌着互联网的基因。
因此,小鹏汽车不仅追求快速迭代的落地能力,而且它还认为,单纯的新能源汽车绝不等于下一个汽车时代,智能联网汽车才是未来汽车的真正分水岭。所以,它希望通过“电动+智能”双引擎驱动,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强劲的原动力和市场表现。
而小鹏汽车选择落户广州,除了创始人何小鹏的个人情怀,更重要的是这个城市的良好基础。
首先,广州所在的珠三角,有着良好的互联网产业基础,驻扎了一批以微信为首的互联网创业企业,还有一大群技术过关的码农。
更重要的是,广州作为老牌工业生产基地,新世纪以来也一直在寻求产业转型,因此,它非常需要像小鹏汽车这样的造车新势力,为自己在未来的竞争中找到立足点。
与此同时,广汽也放出了一个大招,进入了“新四化”的改革。
2017年年底,广汽与上海蔚来合资成立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第二年,广汽又开始布局动力电池,与宁德时代签约,成立两家动力电池公司,共同开发生产电池和电控系统。
对于小鹏汽车和广汽的强势突围,广州自然是乐见其成,2018年以来,广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打开了“绿色通道”。在《广州市汽车产业2025产略规划》中,广州提出要“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将广州打造成知名的汽车之城。”
在汽车“新四化”这场改革中,不论是深圳还是广州,都正在勇猛发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比亚迪、小鹏汽车、广汽这些引领者的带领下,珠三角的城市和企业也陆续参与其中。
比如华为。此前,华为曾对外表示不会涉足整车制造业。然而当汽车产业的关键技术从机械转向信息和通信技术之后,驱车的数字化、智能化成为了关键战场。因此在2019年5月,任正非宣布批准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未来,华为有可能会提供自动驾驶的标准产品平台,以及根据厂家需求定制的产品。
借势而起的,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企业和城市。比如佛山的丹灶,它瞅准了当下为解决环境和能源的共同挑战,接连引进氢能产业领域的项目。而格力电器的大本营珠海,也紧盯着董明珠的造车事业,希望能在汽车空调上有所突破。而广州以西的肇庆,也向小鹏汽车抛出橄榄枝,拿出数千亩土地,合作规划百亿级的生产基地。
更令人期待的是,去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国家计划把大湾区打造成比肩“硅谷”的国际一流湾区。其中不仅提到了要支持汽车产业的绿色升级、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提到了要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建立大湾区主要城市间的1小时生活圈……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智慧出行将成为大湾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这个近7000万人口,拥有腾讯、华为、中兴、格力等一流科技企业,以及一大批汽车“新四化”公司的大湾区,会迸发出怎么的力量呢?非常值得期待。
好了,本期的同读一本书《大国出行》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
不要加餐了,要吴晓波老师自己的,这样太乱,不纯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