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气》:香港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博士传记有声连播(001)

《争气》:香港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博士传记有声连播(001)

00:00
06:40

作者:陶杰


前言


“争气!

 

我生平做人哲学,千头万绪,可提炼为两字:争气。面对四周的奚落嘲辱,我必固守信仰,面临命运的挫折压力,我必冷静应对。我深信,只要争气,一只underdog,也会变为巨人,令看不起你,不信任你的人终将感到歉疚。”



 

“香港精神”是一个用濫了的标签:勤奋、拼搏、永不言败,据说这就是战后香港崛起成为经济奇迹的方程式。

“香港精神”是不是只有这些呢?当然不是。20世纪60年代,香港一份著名的知识分子报纸即提倡“少做工夫,多叹世界”,这是针对当时过多的勤奋和拼搏,人生只有一个“做”字,没有“玩”,只知拼搏之苦,而不知享受之乐。此外,知识分子代言人还提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针对当时所颂扬的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精神。只懂付出成本,不敢收获果实,何来经济增长呢?

战后的香港,不但是一个廉价工场,还是一个销金窝。

“香港精神”绝对不只“勤奋拼搏”更重要的还有“尽情享乐”;这小岛上不只是清教徒,还有大豪客。苦干和豪享,是铜币的两面,如日月,如黑白,亦张亦驰,亦阴亦阳,亦正亦邪,亦狂亦侠,这才是香港精神。

可惜,多年以来,“香港精神”这个名词,受泛道德主义的学者、政客曲解误导,已沦为一面苍白的道德图腾,难怪在年轻人之中,“狮子山下”的“香港精神”吸引力日渐消退,成功的人物,不可能只有优点而无缺失,完整的人生,也不全为奉献而无私欲。因为读金庸如只崇拜郭靖,而闭口不谈韦小宝,到底假正经了一点,众所周知,虽然人人都端起一副嘴脸,斥骂韦小宝,其实心里都希望自己变成他。强调其一,不敢触及其二,泛道德的宣传,只流于虚伪,又岂是当今社会之福?




这是一个变幻的时代,香港精神需要重新定义。对于人性这两面,活得最淋漓、讲得最痛快、行之最畅尽而又认之最坦率者,战后60年来的香港有一个人物。

这个人物,平生最厌恶“虚伪”,最追求真实,因为他承认贪财、好色、慕虚荣。这个人物,在香港备受传诵,也诸多谈论;他的名字,与“出生入死”和“纸醉金迷”交融相连,也与“仁义礼智”和“湖海义气”交织互见。他曾为朋友两肋插刀而身陷囹圄,亦从云端跌到地面。他是影视大亨,翻云覆雨;却又因八卦杂志的一幅封面照而引来风声鹤唳。

他的阅历,今宵在三十三重天,昔日却曾坠十八层地狱。他的本深隐,法相多姿,长袖善舞,八面玲珑,无论是精英贵族,还是贩夫走卒,俱豪情广结,特别是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这个人物的名字,渐与香江岁月连成同一条地平线,与香港人的喜怒哀乐融为同一幅宇宙星辰。

这个人的名字,是一则传奇,甚至是神话;是众多的问题,也是完整的答案;是冲突,也是和谐;有的人以为他是战神,有的人却视他如和平使者;对他一知半解的人以为他山高海深,但自以为了解他全部的人,又认为他是小桥流水。

承认人性的善,不等否认人性的恶。认同人间正道的真诚,也要探讨世情偏锋的虚妄。如此集肯定与否定于一身的香港精神人物,与其盲目畏之,虚言颂之,不如正视之,剖析之。

有人闻之抚掌兴叹,有人论之笑逐颜开,有人肃然,有人莞尔。这个香港人物,不论阁下喜欢与否,都不得不承认,他与城中众多坐拥千百亿巨富的商贾不同。他的名字流传千家万户,在觥筹交错之间,在街谈巷议之上,人言人殊,法相千般。

这个人就是杨受成。

杨受成的座右铭是“争气”,他的人生观更坦率:“人必贪财好色、贪生怕死、追求名利,这十分正常,问题是追求的方式。这是竞争的时代,不进则退,每一天都必须奋进。”

杨受成的出生、挣扎、发迹、挫败,然后由逆境中翻身冒起,与香港战后由手工商业城市到金融消费的蜕变同步,也与香港从身为殖民地到“一国两制”的政治特区的巨变同期。此中有数不尽的喜怒哀乐。

在聚焦香港此一经纬纵横的巨变者中,唯杨受成的色彩最丰富,这一点无可置疑。

将来的历史学家,要阅读这60年的香港,必先阅读杨受成;要了解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亦必先了解杨受成。

因为杨受成的故事,就是香港的真相,杨受成的灵魂折射着真正的香港精神:不粉饰,不化妆;讲事实,说细节。说出一个真实的杨受成,就是向社会负责,从杨受成这个人物探讨真正的香港精神,就是向历史交卷。



声音的世界里,原来你也在,缘分注定我们的遇见不容错过,期待您的关注点赞和订阅,在这纷繁世界里让我们共同分享美好时光......
微信IDgcpvoice1611
商务合作洽谈:tlilian00    微信后台联系
栏目文章编自网络,如涉版权,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感谢!
感谢关注喜马拉雅《晓红频道》,每周七天24小时与您云中相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