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物犹如此》文白•通慧鉴第十四(二十九案)

319.《物犹如此》文白•通慧鉴第十四(二十九案)

00:00
09:41
319.《物犹如此》文白•通慧鉴第十四(二十九案)

  原文:这点灵光,清净本体。人性物性,浑然一理。举指见月,月不在指。辑通慧

  天狐指窍(《警心录》)

  太和中,处士姚坤,性仁爱,居东洛万安山,其侧有猎人网取狐兔,辄买放之,凡数百。坤有庄,质于嵩岭菩提寺,持价往赎。其知庄僧惠沼,尝于阒处凿井,深数丈,投黄精数百斤,求人试服,以观其变化。乃饮坤沉醉,纳于其中,覆以硙石。坤醒,无计可出,但茹黄精而已。数日,忽有人语井上曰:“我狐也,感君活我子孙,故来教君术。我初穴于冢,因上窍窥天汉,有所慕焉,遂凝盼注神,久之不觉飞出。君但能如此精确,不三旬自跃而上,虽窍至微无所碍。”坤依行一月,忽跳出硙孔。僧见之大骇,诘其事。坤曰:“但于中饵黄精,自然身轻能飞,窍所不碍。”僧然之,乃遣弟子以索坠下,约一月开视。及期视之,僧已毙矣。

  按莲池《放生文注》载此事,云:“其人入井,狐俯井语之曰:‘我狐之通天者,穴于冢上,卧其下,目注穴中,久之则飞出,《仙经》所谓神能飞形也。君其注视磨盘之孔乎!吾昔为猎夫所获,赖君赎命,故来报恩耳,幸无忽也。’人从其言,旬余,从井飞出。”余略同。

  李斯义曰:坤跃井,狐拯之也。僧入井,自毙之也。故必死者不死,而贪生者不生。是仁爱者生,而阴险者死,天道往往如此。

  鹤子曰:人人各有妙窍,只缘逐妄迷真,闭塞不通,良可惜也。《心印经》云:“知者易悟,昧者难行。”大士云:“一个人心一个天。”回仙云:“念开妙窍通灵慧。”无垢子云:“悟得心经道眼开。”如是如是。(按:白舫太史,学问渊博,惜善根复杂,少择法眼,故于似是而非,三教笼统等外道言论,无所分晓,皆与佛法等视,在所难免,祈阅者谅之。)

  诗曰:黄精辟谷可飞形,不助阴功药不灵。观定天光开妙窍,存无守有悟仙经。

白话:十四、智慧通达

这份智慧灵光,本体清净圆满。人与动物的心性,原本没有差异。举手指示明月,月亮不在手指。

天狐指窍(《警心录》)

太和年间,有一个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名叫姚坤,禀性仁爱,住在洛阳万安山。周围每当有猎人网捕狐狸、兔子,他总是买来放生,前后共放了数百只。姚坤有一处田庄,抵押给了嵩岭菩提寺,他拿着钱前去赎回。临时管理田庄的僧人叫惠沼,他在僻静的地方凿了一口井,深数丈,里面放进几百斤黄精(一种药材),想找一个人进去试着只食用黄精,看看能不能像一些书中所说有延年益寿的效果。他见到姚坤,就把他灌醉放入井中,把井口用石磨压上。

姚坤醒来以后,没有办法出去,只能每天以黄精为食。几天之后,忽然听到有人的声音在井上说:“我是一只狐狸,感谢您救活我的子孙,所以特来教您一种法术。我原先栖身在墓中,透过上面的一个小洞注视天空,内心充满向往,于是就聚精会神注视着,时间一长,不知不觉就从小洞中飞了出去。您要是也能这样专心致志,用不了三十天,自然能够飞出,即使洞孔再小也不会阻碍。”姚坤照它说的去做,一个月后忽然从石磨的孔中飞了出来。

僧人见他从井里出来,非常吃惊,询问是怎么做到的。姚坤随口答道:“我在里面只吃黄精,自然身轻能飞,洞孔再小也不会阻碍。”僧人以为真是如此,就让弟子把他用绳索放入井底,约定一个月后打开探视。等到期来看,这个僧人已经死在里面了。

按: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的注释中也记载了此事,文中说:“那个人到了井里,有一只狐狸在井口对他说:‘我们狐狸中具有通天仙术的,在墓上打个洞,卧在墓中,双眼凝视着洞孔,久了就能从洞孔中飞出,这就是《仙经》所说的精神能使形体飞行。所以您就专心地注视着磨盘的洞孔吧!我以前被猎人捕获,多亏您救了我的命,因此前来报恩,希望您不要忽视。’那个人照它说的去做,十多天以后就从井里飞了出来。”其他内容大致相同。

李斯义点评说:姚坤从井里飞出,是狐狸前来相救。这个僧人进入井中,是自己前去送死。必死的没有死去,贪生的反而丧生。这便是仁爱者生还,阴险者死亡,天道往往如此。

诗曰:

黄精辟谷可飞形,不助阴功药不灵。

观定天光开妙窍,存无守有悟仙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